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相互投毒”

时间:11-04-29 来源:世纪海翔

“相互投毒”

自双汇“瘦肉精”事件始,中国食品安全陷入了接连不断的丑闻中。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毒血旺、兽药豆芽、墨汁粉条、农药腊肉,在一场又一场的执法和暗访中走向前台。昨天重庆传来最新消息,当地警方查获2.6万多公斤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这些“问题奶粉”从内蒙古辗转而来,历经数千公里跋涉后,原本将制成儿童喜爱的冰糕售卖。舆论感叹,中国进入了一个“相互投毒”的恶性循环中,官员失职、民风沦丧。

从总理、副总理,再到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负有监管之责的中国官员在过去两周里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温家宝14日以“道德滑坡”概括之,李克强22日要求下属“重典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而据新华社通稿,昨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做出承诺,在今年年底前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从这十天来发表的报道和评论来看,在要求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都具备“道德血液”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央视并不比都市报落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昨日发问“四个‘大盖帽’为何管不了一棵豆芽菜?”、“标准不清,问题说得明白吗?”以及“十倍罚款能否挡住暴利诱惑?”,今天又推出系列报道“追问食品安全”。开栏第一问即是“标准究竟低不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君石院士出面答问,他强调:“我国食品标准总体上是适用的。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未能按照标准执行,甚至进行了非法添加,导致安全隐患。”

正如《人民日报》起文所述,陈所长的这段有关“标准”的回答有一段新闻背景。今年4月,有英国媒体引述科研报告称,某些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母乳,而后,发行量巨大的《扬子晚报》在4月13日刊出报道《雀巢否认米粉含砷,是因在华标准“宽”几百倍?》,一些家长出面质疑雀巢在国内和国外实行两套标准。该报道广获转载。4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告,称雀巢该类产品重金属含量并未超标,且中国现行有关标准也均严于国际规定。

但两天之后,新华社发出的一篇稿件为“标准”之争火上浇油。此文正以“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等为例,称中国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产生困惑,并引数据“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这篇新华社重点稿件自然落地无数,多有机关报、都市报重点刊发,那些对官方通报心存狐疑的评论员更是集体出动,以此为据,斥责中国食品安全标准滞后,“伤害国人心灵”(《京华时报》),“是公民权利被裹胁的丑闻”(《中国经济时报》)。

又过了两天后,卫生部发起反击。根据多家报章于22日刊载的稿件,该部官员以“有媒体报道”来避免与新华社直接对质,然后强调“对不同国家标准的比较,应当全面、客观,不应仅以个别标准或个别指标进行比较。”同一日,这个在食品安全方面负有主责的部门还宣布,汇总发布敌敌畏等47种食品非法添加物名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达到人人自危的程度后,即使一些因李庄案而对重庆警方心存恶评的人,昨天也开始在微博上向王立军局长表达赞许。据《重庆晚报》等昨日报道,重庆将在一个月后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警方宣布“像打黑除恶一样打好食品药品犯罪专项攻坚战!”

报纸编辑此番亦是再次表达了要求官员垂范的态度,配发评论,在感叹“不得不‘仰仗’警方的强势介入和严刑峻法的伺候”之后,强调“黑心商贩要严打,官员失责也要严查。”

在湖南,警方已经“强势介入”。据央视昨日报道,“湖南警方破获制售瘦肉精案,产品销往16个省市”。

食品安全全民危机,中国乳业怎能置身事外。陕西榆林大批小学生饮用蒙牛牛奶“集体中毒”后,对此事官方通报的质疑声不断响起。中国乳协副理事长牟静君的提出的“情绪干扰”说,成功地替换中石化“萝卜门”,成为网民调侃、解构的对象。

《广州日报》允许评论者就此嘲笑“‘砖家’是怎么炼成的”:“专家把‘食物中毒’说成是‘乳糖不耐症’,喝奶喝得腹泻是情绪‘干扰与传染’的结果,恕我等芸芸众生智识浅薄,实在无力理解这种‘超凡脱俗’的理论建树。”作者引用早前一份声称近六成公众不再信任专家学者的调查报告,叹息“专家拜倒在了权力和金钱的石榴裙下”:“此时,除了拍上一块“板砖”,你还有第二个反应吗?”

《京华时报》行文恳切,承认“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一般意义上也许是合理的,但更呼吁“彻底排查”:“现代科技这么发达,相信一定能找到原因。如果不了了之,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之类的理由而告结束,不仅各方难以接受,也是对学生健康的不负责任。”

不过,蒙牛现在更需要提防的舆论攻势并非来自陕西榆林,而是香港。昨日微博热传一段内容,显示蒙牛在内地与香港市场销售的产品存在差异。蒙牛高管在2008年的一场发布会上称“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于是,蒙牛大有取代双汇、成为人人喊打对象的趋势。据凤凰网今晨引述蒙牛官网,这家乳业巨头否认在港所售产品品质好于大陆:“时任蒙牛CFO的姚同山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当时做了澄清。对此造成的误解,蒙牛集团郑重致歉!”

摘自—FT中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汇率应是抗通胀“主战场”漂流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