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
时间:10-07-28 来源:世纪海翔
一将功成万骨枯
真正的创业投资就像鼎战沙场一样,投资经理们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会创造成功项目,但必然会有更多的不成功项目做垫背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推出,国内股权投资开始进入热络期,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家演绎了一幕又一幕中国版财富增长的神话,对财富的贪恋和欲望,让各类神仙竞相进入这个市场,红色资本、券商投行、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融资公司、私营企业老板,甚至一些老百姓也被忽悠买了创投公司的集合投资产品,媒体惊呼,中国进入了“全民PE”时代。
但我想说,任何成功都有假象。在PE行业工作多年,我见过成功,更见多了失败,知道那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有多少创业投资资金付之东流,又有多少平淡的项目成为铺垫,有多少创业投资机构在不断演绎着生生死死的轮回故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我多年对创业投资最大的感悟。下面我举案例来诠释此话不虚。
“短寿”的BP机
BP机(传呼机)是什么?如今的年轻人可能毫无印象,但回到十多年前,手机没有像今天这么普及,而BP机是最流行的通讯工具。在当时,如果年轻人腰间挂着一个BP机,则是时尚和潮流的象征。
1999年我去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工作,在深圳市拟扶持上市的创业企业中,有一家就是传呼机站设备生产商,在全国细分行业中名列前茅。考察此项目时,我也随投资经理去了这家公司,企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厂房一边是忙碌的生产线,一边是打包发运到全国各省市的产成品。公司的领军人物是深圳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他们也确实靠自身的多年努力,使得企业走到细分行业的高度,从财务数据上看,企业过往的业绩都不错。
考察完公司之后,我们的投资经理将项目投资建议书提交给公司投资委员会,建议我们投资,投资决策委员会进行投资决策时,就有人提出质疑,未来手机普及会不会对传呼机形成冲击?但当时大部分人认为,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理由是手机费用过高,无法普及,不可能完全取代传呼机,即使考虑到未来手机进一步被普及,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呼机,因为很多低收入群体还有需求。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人甚至拿海外养牛的案例进行论证,说海外牧场主在牛身上装传呼机,一呼,牛群就有自动归圈。经过这样激烈的考核和辩论之后,这个项目在投资决策委员会顺利被通过。
在这之后,我们投了与传呼机相关联的一家传呼机机站经营管理公司,原打算继续投资深圳一家传呼机通信公司,形成一条传呼机产业的投资链,但事与愿违,与这家传呼机通信公司谈判过程中,一家境外基金捷足先登,一下子注入千万以上的美金,我们自然被排除在外。
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谁都没有料到,BP机竟如此“短寿”。随着手机机身价格下降,手机通讯费降价,人们消费水平上升,手机很快普及,传呼机自然失去了生存空间,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时或之后对这一行业的投资只能被归纳为失败的投资案例。
由此可见,对于股权投资来说,行业分析是多么重要,如果对行业发展的预期出错,投资失败则是必然的。
看走眼的新型电池
与上面项目不同,接下来我们投资新型铅酸电池的企业完全是看人走了眼。
这是一家注册在西藏自治区的生产新型铅酸电池的企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上创业板的项目。在考察这项目时,我去了这家工厂,工厂建在成都市郊区,厂区很漂亮,绿荫环绕,一个大型的喷水池,矗立在工厂前的广场上,看起来真像一个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企业。走进车间,发现两条流水线正开足马力在生产,几十个工人紧张地在劳作。当时陪同我们的是公司董事长,年富力强,相貌堂堂,谈起企业的发展前景更是充满激情,他告诉我们,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很大,急需进一步投入资金再建两条流水线。那年我们组织公司员工去拉萨市度假,自治区有关领导闻讯后,也盛情邀我们一行前往做客,其间表达了对这家企业发展的支持,为此大家喝了好几杯酒。
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完全具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投资?
回来之后公司投资经理对这一项目审慎调查后提交了投资建议书,理由很充分,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此新型铅酸电池的市场前景看好:并且,此项目是西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创业板的项目,上市也有保障。在参考投资建议书的前提下,公司投资委员会同意投资,对此项目投入不少资金。
事隔几年,我已经不在深圳创新投,但与创新投老同事们谈起此项目,才得知当年的投资失败了,原因是我们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真正进入铅酸电池项目,而被企业的领导挪作他用。
所以,我们这些投资的人在一起会经常说,投资项目就是“投入”,这里的“人”是指投资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然,知人知面不知心,谁都有看人看走眼的时候。所以看一个项目除了看项目本身前景外,看老总看团队尤为重要,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在投一个好项目前首先就是和公司首席执行官谈话、谈思想、谈理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项目中人的因素有时起决定作用,不可不查!
超忽悠的“世界级”技术
接下来的故事是讲述一个有超级忽悠能力企业的故事,这类故事至今在PE投资领域不断重复上演。
我记得有一年,深圳来了一个拥有“世界级”动力电池技术“高人”,自称利用他的专利技术生产的锂动力电池装在普通的汽车上,一次充电可行驶
市领导让我组织一些投资机构对此项目进行投资,规模10亿元人民币,并让我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担任组长之后,我先去新设在在深圳高新区的这家公司进行调研,只见一条形传送带从里间转出,转到我们面前后再转到里间,传送带上传送的是标有他们商标的电池。该技术持有人称,他们已建成了这条小型流水线,每天生产一定量的动力电池。我问能否去里面生产车间看看,答复说不行,理由是事关核心技术。问这些产成品去路,称都已外销,销地包括很多国家和地区。于是我们的投资经理去了海关咨询,深圳海关告知,没有任何该公司的出口记录,相反,该公司却有少量进口过动力电池记录。
随着调查深入,疑点越来越多,在掌握一定证据后,我就此项目书面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并建议终止这一投资项目。工作小组成员在讨论这一项目时,多数人也主张终止这一项目,其中包括深圳一些大国企的总裁和董事长等。
但没想到,在市领导召开的正式投资论证会上,一些参与该项投资的深圳国企投资公司老总态度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十分反常地表示,他们完全赞同投资这一项目,某集团董事长还说,这一投资项目之所以拖延了一段时间,主要因为创新投的阚治东对这个项目有些看法,有关领导听后自然恼火,通知创新投公司必段投资这个项目,不过当时领导也采纳了我分阶段投资的建议,第一阶段投入2亿元,其中深圳创新投资公司也投了数千万元。
时至今天,八年已过了,仍未见深圳动力电池出来,所有该项目的投资方大呼上当,但是为时已晚,投入的资金只剩下点残渣。总结这个故事教训,就是对各种冠以技术创新的项目,创业投资一定要科学认证,把调研工作做扎实、做精细,不能盲目迷信,更不能人云亦云。
“眼球率、点击率”
最后一个故事是有关“眼球”的故事,这与目前的
上一世纪90年代末,是互联网大发展的年代,市场流传这样的说法,上街乞讨,只要在帽子上写上“COM”放在地上,马上就有人往里扔钱,如果能在“COM”前面再加上个“E”,即商务网站,更会有人往里大把扔钱,此说法形象地刻画出当年创业投资追捧互联网的情况。那段时间,只要创投公司人参加创业投资相关活动,带上一盒名片,就能换回一盒互联网公司的名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内部不断有人建议,我们应设立互联网专项投资基金,公司投资经理们也上报了很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投资项目,我知道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往互联网网站经营公司投了大量资金,即使如此,我仍迟迟不敢出手,于是就有年轻的投资经理认为我们“老土了”,当时我的想法是,即使互联网公司追求的是“点击率、眼球率”,但至少要有一个清晰的商业盈利模式,现在多数互联网项目或网站每年都要“烧”大把的钱,对这类公司,我又怎能投钱?
多年的大浪淘沙后,当年投资互联网很多资金只有少部分修成正果,真正存活下来的互联网经营公司是真正的优秀网站,这些网站盈利模式很清晰,我相信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所以,做PE一定要避免头脑冲动,不论什么公司,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商业盈利模式,哪怕目前没有盈利,也应该有个盈利预期。反之,任何“烧钱”的公司长此以往都是难以为继的。
上述四个案例大部分是我经历的,也有的是我从同行处了解到的,共同特点都是投资失败或不很成功。而我撰写此文只是为了说明,创业投资可能创造神话,但也充满种种陷阱,进入这一领域,除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谨慎的态度。更多的时候,很多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人看到了投资成功的一面,但看不到成功背后发生着什么。实际上,真正的创业投资就像鼎战沙场一样,是一个残酷过程,投资经理们付出大量精力和心血会创造成功项目,但必然会有更多的不成功项目做垫背。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注定落后的领跑者? | 创新的天敌:腾讯以及腾讯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