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通胀回归或超预期

时间:09-07-17 来源:世纪海翔

通胀回归或超预期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和二季度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真实GDP同比增长7.1%。按照市场普遍的观点,照此势头,三季度GDP增幅将达到8%以上,四季度将接近10%,实现全年8%“保增长”目标成功在望。

      由于官方编制的CPI和PPI还是处于负值,从政策的权衡角度看,政府在目前不会过度担忧通胀问题而改变扩张政策的基调。尽管最近央行重新启动一年期央票加大“回笼”力度以及发改委通过“能耗标准”等产业政策进行项目调整,但是这种“微调”市场普遍认为不会是“高强度”的。统计局发言人表示,“目前的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意味着官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存在“缺口”,而按照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口”意味着经济资源闲置,而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还是有效的,且不会导致通胀的快速上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高速增长2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24.8%,但政府对此不会特别担心“货币失控”问题。其实,经济决策层一直表态坦承目前挑战和困难还较多,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强调应当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政府在判断资产泡沫和通胀威胁的标准是很“谨慎”的,因为刺激经济最忌“半途而废”,落入日本前央行行长速水优那种“停停走走式陷阱”。这也是经历日本衰退危机教训后各国经济管理当局的普遍看法:刺激经济需要“矫枉过正”,经济“热”起来的难度要高于让经济“冷”下去。

      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回暖的谨慎、调控节奏的科学把握以及刺激政策的力度掌控是令人激赏的,但经济局势的复杂多变也可能是令人难以想像的。例如近两年来通胀和通缩的快速切换、外贸膨胀和萎缩的急剧转变、资产泡沫从渐渐破灭到重新聚集的转换,都令乐于预测中国经济的人士感到一头雾水。

      尽管存在翘尾因素以及猪肉“跌价”对CPI的抑制,但CPI的回升速度或将远远超过此前的预计,尤其是CPI中的粮食价格和蔬菜价格。中国的粮食生产水平一直维持在5亿吨以上(去年是5.285亿吨),从总量上看不存在匮乏问题。但总体上的稳定并不代表着没有波动。促使粮价上升有如下因素:一个是经济回暖以及基建开工带来的劳务工返城,例如统计局公布二季度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比一季度增长378万,这个势头还将继续,这势必影响城市口粮的供求。另外一个因素是农民的“惜售”,尽管政府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但由于种粮投入成本不断攀升(例如农资成本),卖粮的利润降低,农民可以通过增加库存与之“博弈”,目前夏粮的惜售局面比较严重,而农民人均存粮很可能将突破过去的每人500公斤水平达到700公斤;另外政府在今年4月份启动粮食库存大检查,由于前几年抛售较多,中国的粮食库存需要恢复到2.5亿吨附近的水平,而这也会短期内提高粮价。

      中国经济或已踏上了复苏之路,但是对通胀的警惕应当还是需要加强,假定通胀不会迅速回归的“远虑通胀”式想法也许值得商榷,毕竟将问题考虑得“足”一点是有好处的,依靠传统推测方式滋生的乐观情绪很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年代容易被“证伪”。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上半年数据显示经济结构失衡加剧让国家利益更具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