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应有系统思维
时间:09-01-07 来源:世纪海翔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应有系统思维
近日,受中国和美国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等事态(包括OPEC实质性减产、巴以冲突)的影响,美国原油期指从45美元飙升到54美元。
战略石油储备被认为是世界性大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性环节。美国经受中东石油危机的教训,于1975年创建国家原油战略储备机制,形成世界上最完善的政府—民间石油储备“对接”机制,并创设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
美国“7亿桶的容量、5.5亿桶的常规储备量”的做法至少形成了三方面的印记:强调了“能源安全和战略平衡”;形成了政府和民间储备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构成了“战略库存对市场价格的精妙影响力和控制力”(美国公布库存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原油价格的涨跌)。
美国近5.5亿桶的库存的平均成本大约是在30美元附近(扣除多年的通胀因素)。坦率地说,如果储备油的成本过高的话(远高于市场价格),那么储备油仅仅在维持“能源安全和战略平衡”上有所作为,而不具备库存价格对市场价格的微妙牵引力的作用。
毫无疑问,中国应该在未来在低油价阶段大力“吸纳”来摊薄储备油成本。此前,中国的目标是在2010年保持90天以上的储备量。这个储备量是在经济狂热时代、油价泡沫时代作出的,现在的情形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假定全世界的日消费量为8000万桶(一个基值),全球经济下滑导致全世界的石油需求衰减率为5%(最近3个月大致如此),即使考虑到OPEC去年400万桶的减产、然后再假设今年OPEC会出现200万桶的减产(由于非OPEC成员国也许会部分增产,这将对OPEC减产效力打折扣),那么也无法克服需求持续衰减。
即使考虑到奥巴马在1月20日就职之后快速推行7000亿美元的基建刺激计划(财政刺激),同时欧盟摆脱纷争开始用“统一的立场”来实施新的财政刺激,加上新兴市场国家加大财政赤字力度,石油消费衰减率也许在2%左右。也就是说,美原油指可能在25美元-55美元的大箱体动荡(会有一些散点制落到区间之外)。简单地说,中国不需要过于担忧油价的突然反弹,中国只需要调整好“吸纳”节奏即可。
中国的国家三级石油储备体系将“政府—机构—商业”都纳入其中,并强调和鼓励“推进商业石油储备,鼓励企业利用闲置的商业库容,增加石油储备”,这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政府不仅仅鼓励民企参与原油储备体系、向民营企业开放石油进口、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或者由国家出面,租用民营石油企业的油库储存石油。同时,还应该效仿美国的“轮库”制度。在美国的《能源政策与储备法》里面,对全面动用(国家原油储备)、有限动用(3000万桶以下)、测试动用(不超过500万桶)以及轮库(Exchange)做了条件上的区分。“轮库”是一种日常的调度,即在短期对某区域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用联邦储备和企业储备进行临时交换。这一做法不单能平衡三大油企巨头在市场上的过度霸权,同时也可以部分调节区域的“油荒”问题。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泡沫可以助推经济 | 从凯恩斯主义反省金融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