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朱民参加山行资本年会:抓结构机遇者赢未来

时间:19-11-25 来源:山行资本

朱民参加山行资本年会:抓结构机遇者赢未来

11月15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博士应邀参加2019年山行资本年会,并发表《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和智能经济的未来》主题演讲。

朱民院长指出,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结构性的变革,身处大变局之中,最好的策略是进化。结构性变化和智能经济将带来新的创新机会与投资机会,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通过“5G+AI”全面赋能产业,能够抓住结构性机遇的创业者将有可能赢得未来。

以下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朱民院长演讲全文:

感谢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喜欢这个会议的主题——变局、进化。我们确实处于一个大的变局,在这个大变局里采取的策略是进化。而且我喜欢山行,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爬山的人,有点好奇就跑来了。

会议让我讲讲中国的宏观经济,讲讲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我觉得这些不重要,因为增长、财政、货币都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一个趋势,只是一个小的变化。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机遇,其实是面临一个根本的结构性变化。这个结构性是全面的变化,当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全面过来的时候,过去的线性变化以及在线性变化中得到的经验都不足以道。我觉得在今天大的变局下理解这一点特别重要,这是一个大的变局时代,谁看到结构谁赢,谁看到未来谁赢。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点: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全面打开服务业

我想讲讲中国在这一特殊的阶段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生的投资机会,题目叫:中国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智能经济的未来。这是一个结构的变化以及智能经济的变化,这是我讲的主题。

 

 

 

 

 

 

 

 

 

 

 

 

 

 

 

中国经济是一个奇迹。中国经济从七八年人均GDP 178美金发展到现在接近一万的美金,这是一个奇迹。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下降,增长速度从15%左右降到6.2%左右,经济增长走到什么地方?会不会下降?对我来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什么重要呢?中国经济从人均GDP 161美金发展到1万美金,世界上一类国家从(人均GDP)3000美金发展到人均一万美元,大概需要十五六年,这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在这个点,如果中国经济能跨越(人均GDP)1万美金往上走,就走向高收入国家(1万5千美金),我们就会走向韩国和台湾的经济;如果中国过不了这个坎,就会停在1万美金,这就是马来西亚、巴西和墨西哥大陆,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世界上有无数的失败案例,也有少数成功的案例。30多年前我还在世界银行的时候,我们对全世界90多个国家做过研究,当时希望有一半国家跨过这个点,现在看有10个国家跨过了。

 

 

 

 

 

 

 

 

 

 

 

 

 

 

这背后有一系列因素,政策、经济构等,最为关键的是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呈现直线下降,制造业也是逐渐往下走,整个产业不断变化,唯一不断走高的是服务业,大家可以看到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所以,理论上来讲,走向高收入,从这个顶点制造业往下走,服务业继续往上走。中国也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中国农业从40%左右跌到今天10%左右,制造业从30%升到50%左右,跌到今天的40%,服务业从25%涨到今天的52%,中国完全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经济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新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用大量的统计发现,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12年的时候服务业和工业比重相同,今天服务业比重占到52%,工业比重只占到40%多一点,农业10%不到。所以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很正常。问题在这里,我们把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相比,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1.3倍,也就是说未来5到10年,在中国的服务业GDP顶峰之前,每年大概会增加1个百分点GDP服务业,如果这个格局不改变的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GDP的服务业,会丢掉0.3个百分点的劳动生产率,所以中国会很难去跨越1万美金的中等收入陷阱。

 

 

 

 

 

 

 

 

 

 

 

 

 

 

有无数的因素,有无数的事情,最为核心问题是这个。我本人特别的关注服务业的转型。我们把服务业进一步细分,分成市场化服务业、酒店、餐饮、商业、零售、银行,我们发现市场化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曲线增长很快,非市场化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很慢,包括医疗、政府、工业服务。工业服务特别的弱,这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把服务业放到整个的世界范围内,这是中国1万美金的时候,这是市场化的服务业,这是全世界,这是美国,美国的服务业是世界最好的。中国和世界的趋势几乎一致,指的是市场化的服务业是一致的。市场化服务业也有低的,我们的计算机服务业特别弱,没有单独的信息服务行业,工业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特别弱,因为没有这一块的业务。在座很多人做的是这一块,这个空间很大。我们以前都是在企业内部,现在开始分拆,制造业开始分拆变成工业服务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推动。我们的金融、零售劳动生产率很高,因为有电商。金融业很好,因为我们的利率水平还是比较高,金融业跟世界比还是比较好。但是医疗卫生劳动生产率特别低,成本高产出低,这和价格体制有关系。我们的教育劳动生产率也很低,美国的教育劳动生产率也很低,投入很高产出很差。要走到高收入阶段,当前最主要的战略目标,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从这些数字细分来看,要提高还没有市场化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政策导向很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有一系列政策,推动改革开放,金融业全部放开,所有的产品资金流动全部放开,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现在开始全面放开,教育开始规范,这是一个全面开放过程。有人问开放能不能落地,能不能持久。落地需要时间,但是开放的必然性,必须从中国要走向高收入发展阶段的最大战略角度考虑。如果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参考一百多个国家的经验,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特别是在服务业。而且我觉得会越开越大。

金融、养老、设计,包括很多实体产业,例如电力、民航、铁路、石油、天然气、邮政、市政,都在打开,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觉得这是四十年以来最全面、最巨大的一次改革。不同的是14年以前打开的是农业和工业,今天全面打开的是服务业。

5G+AI: 将推动中国经济突破人均GDP1.5万美元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单有改革开放已经不够,如果中国要实现高收入增长阶段,要两条腿走路。一是传统的改革开放,二是新的科技。服务业的科技水平在今天远远超过制造业,服务业是最容易接近科技,被科技赋能的产业,这就是为什么国务院连续发了三个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计划2025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用我们已有的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上面布局,包括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引导产业。

我在给深圳市政府做深圳市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这是世界唯一一个超大城市的人工智能战略。我看到很多企业,学了很多东西。国外做技术,我们一直讨论人工智能可以走多远,在多大意义上在规模上产生效益,直到5G出现。5G提供了人工智能运行的基础设施,把世界所有的东西连接起来。这个世界变了,5G恰恰我们是有优势的。4G基站的建设周期通常是四到五年,中国用了五年,成为世界上4G网站最多的国家,我们拥有370万的4G网站,占全球4G网站的62%。原来计划用四年时间把中国的5G建起来,但是现在形势逼人强,特别是在中美贸易背景下,能发力的很重要的一点是5G。我们准备用两年到两年半时间,把5G基站全部建设完毕。明年5G基本上可以覆盖所有主要城市,后年5G基本可以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的区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4G全面实现的国家,两年以后中国变成世界上唯一一个5G国家,有了5G跑什么?这就是国家交给市场的问题。

下一步国家做的事是做物联网,在过去18个月里出台了一系列的物联网政策。5G是产业和行业的,不是个体。5G是一个系统,一个市场,是新的哲学,5G是一个面。5G最大的应用场景是To B,是行业系统和设备。在中国可以看到To C场景应用也很好,但是商业模式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讨。我们计划在2020年初步做成物联网的基本框架和设想,包括我们选择一百家企业做产业的互联,政府做标识点,公共标识解析、服务点,政府做跨网平台,让几十万家企业跨网上去,包括在重点地区做工业集成。从2018年以来到今天连续一系列行动,特别是今年,国家要求很高,物联网起来了跑什么?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会在根本上改变我们已经见到的科技创举。我对人工智能做了很多探索,到5G+AI以后,它会产生完全新的科技产业,包括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物联网基础器件、终端等。从4G来看,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成,开始是做基础设施赚钱,今后两年是做设备的人和运营商赚钱,最后是经营商赚钱,经营商赚钱的时间最长。现在看来以后这三个过程浓缩起来,会同时进行。

5G+AI,将全面赋能现在的产业。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单向不足以改变整个产业,但有了5G,这件事情变得可行。通过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我们想通过这两个技术推动中国经济往人均GDP1万5千美元发展。

AI+5G将催生产业新格局:十大产业将快速发展

计算机视觉的场景应用是我们目前运用最多的。从人脸识别走向物体识别,再走向场景识别,当计算机视觉走向场景革命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把世界连起来了。开始出现了协同、物联网,出现系统性的自动化、数据化。身份识别、AI拍照等应用现在很普遍了,身份认证、无人售货、无人驾驶等应用随着5G落地会马上开始,影像诊断、无损检测、人流管理等场景应用还需要两到三年的发展。自动分拣和质量检验是所有行业特别重要的技术能力。

自然语言处理会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年巨大的突破,我跟微软做自然语言处理的工作人员聊天,他坚定的认为自然语言处理会发展很好。区别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都是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是认知,如果机器走到自然语言处理,走到认知层面,人工智能就变成智能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没有5G之前,已有的AI不足以走到认知层面。有了5G场景化应用,规模、速度都使得对语言的认知可以从感知走向认知,世界上下一个技术的突破点从SIRI开始往前走,谷歌、微软都在自然语言技术上发力。大家仔细想想人类最宝贵的是知识,知识是通过文字积累和表达,自然语言处理是把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数字化,这个世界就变了,(机器)真的是走向人了。自然语言处理能赋能所有的行业,我通常会列十个产业,阅读理解是一个部门,语音语义问答已经在用,机器翻译会走得越来越好,我们在面试中可以用这个判别说话是假的还是真的,整个生活变了,你以前打一个进化词的时候,其实机器不知道你真实的含义是什么,这个知识能判断。如果机器能判断你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知道你内心深处的想法,你没有说的秘密是什么,通过你的文字可以表现出来,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事件把人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我觉得走的很快。

5G+人工智能我们认为十个最有前景的产业,包括通信及云计算基础设施、智能手机、云游戏和AR/VR、机器人、物联网及传感器、公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无人驾驶、RPA和企业数字化。我们觉得这十个产业会发展得非常快,它会改变几乎所有的产业。常用的普遍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以及人工智能的推进,我把已经用的人工智能归纳为十个技术、十个模块,今天时间有限,就不说这个概念。

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及语音识别,我国在这方面有优势,包括5G及4G物联网,协同远程车联网,都是将来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在这一块,移动广告、服务机器人等逐渐走向这一块,这是5G的智能化从感知走向认知,无人驾驶、无人工厂、车联网、辅助驾驶等,我们正在从这个空间走向这个空间,这是未来。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总量是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这么大的制造业智能化没有5G是不可能的事,有了5G人工智能才可以发力,这是一个巨大的场景。

制造业里面每一万工人拥有的机器人,在韩国是528个,中国现在只有22个,机器人的空间是巨大的。机器人不是自动化,是数字化,这是今天的革命和20年前的革命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机器人的市场会走得非常快,工业机器人包括物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这个市场会发展得非常快。

 

 

 

 

 

 

 

 

 

 

 

 

 

 

物流,最终从生产转为消费者,由于平台的出现,有了5G这个概念成为可能。我们现在看到满街跑的快递员。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快递了不得,我回国三年时间从来没有去过商场,所有东西都送到家里,真的很方便。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所有快递小哥只占物流业的7%,物流业是一个12万亿人民币的产业,占GDP的比重15%,世界平均是12%,中国物流业是三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物流业是最典型的垂直细分市场,最典型的5G和人工智能的行业场景框架,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搜索、规划等,物流是最大的场景。

医药,我们把医药的医疗分成远程预防、诊断支持,我把几乎已有的医疗科技企业放在一起,现在最多的是远程预防和护理,因为老年化比较突出。影像识别,肺癌、肝癌、乳腺癌进入很多。有了5G以后可以在全国进行布点医疗片的诊断,集中在几个大的点机器阅读,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和数量是做不起来的,现在变成一种可能。治疗方案把治疗的过程标准化,每个医生不只是凭自己简单的经验,而是把全球最新的案例引进,提高医疗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现在做的最少的是医院的运营化和市场,这恰恰是5G和人工智能的强项。现在医院没有打开,医院打开以后,运营和市场会迅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汽车是从农业机械走向现在的货运、机场内部确定范围内在用,以及到高速公路网规化,我们对自动汽车讲了很多,其实自动汽车的未来还非常的遥远,但是车联网就在眼前,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就是C-V2X,以后的车型、服务场景、安全、驾驶效率,市场是非常巨大的。13亿人如果有5亿人在路上,这个是不得了的事情。而且随着5G的出现,这是必然的事情。无人驾驶现在别说L4,L3还没有到,这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服务、医疗、教育、健康养老,今天有很多人做这方面的投资和创业。新一代的服务机器人正在起来,包括医疗机器人远程做手术,我是腰椎盘突出,我在考虑用机器人给我做手术,这个事情还挺好玩的。因为5G的时延为0,只是1个毫秒,所以远程诊断变得可行。我的膝盖不好,我爬山的时候把膝盖给爬坏了,装上骨骼机器人我照样可以走的比杨总快,不见得你比我年轻就有优势。扫地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空间也很大,都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中国的特点是技术方法、体量好、数据、场景多,供给端发展不平衡,应用场景目前看来有些领先,有些还比较弱。现在的战略用局部领先的技术来拓展站点,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搜索,中国的发展战略利用已经有的科技优势,运用我们有的场景和数据、市场优势,通过市场的作用不断的迭代,让技术走向各行各业。这恰恰是过去十年里中国的道路。

马云之所以厉害就是规模,当中国电商占比超过美国的时候,规模不断做快的时候,双十一每秒可以做到上百万的结算,平均的支付结算是美国的3到4倍左右。规模带来速度,速度带来技术,技术带来新的软件,软件会逐渐走向硬件,这是人工智能和以前所有东西不一样的地方。

 

 

 

 

 

 

 

 

 

 

 

 

 

 

 

我把现有的人工智能的企业做了一张图谱,在应用层最多,技术层有优势的还是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云开始起来。云和智能化加起来,这是华为现在做的事情,但是5G把这张图从根本上重新颠覆。

随着5G的发展,新的核心企业开始聚集,制高点开始出现,龙头企业开始占据上游,5G和AI正在应用层聚集新的制高点。在平面层产生新的大企业,然后在服务层开始出现。因为它是一个全面的服务。当然我们在这一层还是比较弱的,IoT刚刚开始专注于做芯片。大数据产业还是一个大事,虽然我们有数据,但是在大数据的理论和技术上还是比较弱,所以一个新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正走向一个全面结构性变化的时代,这个变化是在过去颠覆以及未来的科技两个力的冲击之下,谁看到结构,谁就看到未来。趋势不重要,成功是因为你们的看到了结构。但是刚才徐诗讲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抓的是结构作用,抓趋势不是创业者。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层面,这是国家的宏观战略,当5G和AI这个大规模结构在未来来临的时候,今天已有的三个模式也会在根本上被颠覆。我不认为你们的模式会活过明天,所以想想未来,想想根本结构的变化,祝大家都成为成功者,谢谢大家!

摘自—山行资本

   
上一篇 下一篇
GP寒冬大逃杀,LP断言95%基金没有存在价值要想做好退出,重要的是做一个价值投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