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已亡,同业再见---无言的告别
时间:19-08-29 来源:信贷白话
非标已亡,同业再见---无言的告别
最近,多家信托公司收到银保监会窗口指导,指导意见提到:
“暂停所有信托通道业务(包括在审未签约项目); 存量通道业务到期必须清算,不得展期续做。”
根据指导要求,此次主要限地产融资和单一信托,目前信托反馈:只要涉及地产的,不管什么方式都不行(ABS 也 不接受备案了);只要是单一,都不让做,严格暂停所有通 道业务。单一信托可是仅剩的非标业务模式啊!
这个事件表面是去通道,实则影响深远,影响了整个非标行业,直接宣告非标全面死亡,同业业务也随之陌路。这几天,整个非标行业从业人员略感躁动,尤其信托,是非标、政信和地产项目的大户,非标禁止、政府融资受限,地产的严控,使得行业犹如水深火热之感。
但影响远不止信托,深层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银行、保险资金一直是非标投资的灵魂,信托、资管、私募基金这些是壳体。非标的灭绝尤其影响银行(信保合作根据新文件可以做)同业业务的投资合作。当前的业务逻辑已改变,同业业务将逐步消亡,可惜的是同业小伙伴们将慢慢疏远而去。
下面梳理梳理、想到哪里说哪里,纯属闲谈,望各位大佬批评指正。
一、早期同业合作模式
1、那是盛行于非标兴起大背景(四万亿)时期,最早期的同业业务主流模式是买入返售和融资性保函(承诺函)业务。这时期,各地的非标项目价优,资金充裕。只要双方风控或合规审查完对方函件格式版本或者受让协议后,业务就可以启动。面签的当前下午就可放款到账,同业小伙伴们都飞到各家行面签。金融市场部、理财投资部、投资银行部的资金拆借和投放都是无缝连接,同业开户和交易员大会,大家一见面就名片,最后都成为亲密的好伙伴,这是同业关系的最好时期,历经钱荒时期,感觉也没有变淡。这时通道主要有两大模式:
一是信托通道模式,大约是 2011 年起。那时候,信托通 道炙手可热,通道费率 3%以上,西部区域小型房开,通道费就 6%。业务投放都是批量化的,合同模板基本没啥修改,用 印全是批量流程化,信托公司专门团队派驻银行,整个非标业务一片繁荣。具体方式是:银行投资信托公司设立的信托计划,通过信托贷款或受让财产权受益权方式将资金投向授信融资人。
二是券商/基子通道模式,非标业务继续丰盛,券商纷纷涉足通道业务(2013 年开始起规模),虽然券商不能直接发放贷款,且不参与项目尽调,但是券商收费比信托低,资产项目是银行的,反正就一通道,所以银行也加大与券商合作。具体方式为:银行投资券商设立的定向资管或专项资管计划,资管计划委托银行分行发放委贷贷款方式,将银行资金投向融资人。
2、同业业务监管。127 号文提出,禁止金融机构直接或 间接的为同业投资提第三方信用担保,同业业务受到严格监管。但是通道业务并未受限,同业投资模式还在继续,如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流动性支持等。再后来(约 2015 起)PPP 融资兴起后,各类有限合作基金(私募基金)成为 项目投融资的通道,同业间一起投资基金优先份额,这时期 私募基金成为第三个通道,投资模式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股实债”,这种投资方式为了解决项目资本金,通过增值扩股 或受让股权等方式投资项目公司,约定增信方回购股权投资份额。
这时候,不管同业业务合作模式和项目交易结构如何设计,是“SOT”还是信托嵌套有限合伙基金,给企业端投资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都无外乎这三种模式: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财产权信托受益权受让和明股实债。这三种模式犹如非标业务的三条腿,实现各种投融资结构的投资落地。
二、监管检查
1、禁止委托贷款
2017 年银监会部署“三三四”检查开始,其中重点检查内容包括同业业务合作。2018 年 1 月 5 日,银监会发布《商 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定:
(1)禁止信托公司作为委托人的委托贷款;
(2)禁止券商、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发放委托贷款;
(3)禁止私募基金发放委托贷款;
(4)集合资管计划投资的贷款类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
委贷新规发布,非标投资通道业务受到极大的影响,禁止了具备贷款资质的机构作为委托人,即银行和信托作为委托人的模式彻底被封堵;禁止了资管计划发放委托贷款;禁止了私募基金发放委托贷款。至此,银行资金无法再通过券商/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等以委托贷款方式进 行投放,委贷这条腿被砍掉,同业市场引起强烈反应。
2、禁止明股实债
证监会、基金业协会领导讲话和备案指导政策:
(1)基 金业协会领导讲话明确禁止基金不能投“明股实债”或“明基实贷”;
(2)债权型基金不能参与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
(3)基金业协会不再接受参与信贷类活动的基金备案。
同时,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 (财预〔2017〕50 号)、《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 号)、 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 号)三个规范 PPP 核心文件明确:
由政府或政府指定机构回购社会资本投资本金或兜底本金损失的,政府向社会资本承诺固定收益回报的,政府及其部门为项目债务提供任何形式担保的,以上情况构成违法担保;
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会资本方股份的 PPP 项目,以上情况需清理整改;
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要严格遵守国家重大项目资本金制度,不得通过引入“名股实债”类股权资金或购买劣后级份额等方式承担本应由其他方承担的风险。
---从产品端和项目端禁止了明股实债投资,禁止明股实债投资模式,同业投资的政府项目信仰逐步动摇。
3、唯一剩下合规方式亦叫停
2017 年 12 月 22 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55 号文”),对银信类业务定义及银信通道业务进行明确定义,该通知被认为是对通道业务的正名,通知明确:
(1)按照穿透原则进行管理,并计提风险:商业银行应对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银信类业务进行分类,按照穿透管理要求,根据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类,并结合基础资产的性质,准确计提资本和拨备。(2) 不得通过信托通道虚假出表:商业银行对于银信通道业务,应还原其业务实质进行风险管控,不得利用信托通道掩盖风险实质,规避资金投向、资产分类、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等监管规定,不得通过信托通道将表内资产虚假出表。(3)不得投资限制或禁止领域: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应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股票 市场、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
根据银信 55 号文,只要足额计提风险、资产和拨备,不虚假出表,对业务进行穿透实质管理,不投向禁止性领域,银信通道业务是可以做的。实际上,经历各项检查后,同业引资合作业务基本受到限制,但是各家行的单一信托是在做的,只是信托有压缩规模限制,银行资金也有回表压力,新增投放较少,但都在稳步开展合作,选择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投放。
但是根据最近窗口指导,单一资金信托不让做。这样,唯一的非标投放模式叫停,非标再也没有任何投放模式,这次才是非标正真的走向灭亡,同业业务也随即走向消亡。
三、银行投资方向
在所有非标业务彻底清除情况下,同业业务主要在标准化市场。非标引资受限,各家银行企业的融资都是自己理财和自营资金解决,但是单一叫停后,理财资金不能期限错配,自营和理财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呢?直接声音都是转标。单纯的投资和资产配置角度,转标没问题,这里主要解决问题是为企业融资,这就有了难题。初步考虑,有以下方向:
(1)企业发行债券(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银行做主承,不能销售部分,银行理财和自营资金购买。这个路径规范,标准化产品,信息披露完备。但是很多中小城商行、农商行没有债券承销资质,做不了承销商,只能单纯的投资,与实现融资脱节。并且,发债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中小银行,尤其是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是债务率较高,二是优质实体企业相对较少。
转标,会进一步导致金融机构的分化,大银行综合解决能力更强,中小银行则面临更大的竞争困境。
(2)资产证券化。这个门槛要求低,可以为企业盘活资产,发行应收账款 ABS 等融资。但是营销竞争压力大。从行业角度看,标准化产品比非标产品更加过剩,并且产品更同质,比拼的是渠道效率和价格优势。之前,银行可以投资非标后,在银登流转,腾挪规模后在新增投放。现在非标受限后,资产证券化也只能做行里信贷资产的 CLO 和企业资产证券化。
(3)类标准化。比如北金所债权计划,部分城商行有主承资质。这个产品备案效率稍高,3个月左右。但是产品销售比较困难,一般自营资金直接投资,实现对企业的融资。
四、业务逻辑已变,且行珍惜
当前,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动,金融监管持续严厉。业务的逻辑逐步改变,感受如下:
1、过去的政府、地产、平台模式难以为继,鼓励的乡村振兴、小微和民企方向,感觉无处打力,未来的新兴资产方向,还在未来的路上,行业尚未成熟,市场只能摸索,并且慢慢的摸索。
2、金融监管的思维转变,现在监管更为主动作为,检查和处罚不再新老划断,更多的是溯及既往。
3、业务创新角度,几乎批量业务已经不可能,逐步转向精细化的单笔业务模式。大家是否有印象,今年以来的票据贴现融资、结构化发行、信托的地产融资等,大家试图创新,但虚火一阵,推出点新模式就受到监管的马上跟进,然后进场摸底检查。以后的逻辑就是监管鼓励的就是创新,不鼓励的探索有风险。
4、政府信仰和同业情怀?
过去我们都习惯做政府,看的是政府信用,如今政府存量债务,尤其是存量隐性债务的暗流涌动下,是得考虑方向和策略。同业情怀,在过去这些年同业关系如此紧密,到每一座城市都有朋友的接待和关怀,日子美好,业务美丽,现在总有一种《从前慢》的感觉。BS事件后,同业的情怀开始理性起来,最忧伤的还是同业业务受限后,我们这些城商行、农商行小伙伴们都在回归本源,回到各自的城市,就这样慢慢地疏远!
非标已亡,同业再见!虽然有点不舍,可这是不得不说的告别。
工隆建通智库研究员按:如果一个时代的结束,无人宣告,那就让我们来宣告吧!
摘自—信贷白话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深度:华为、阿里入局,一场被低估的安防三极... | 物业管理:待挖掘的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