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形难实坚
时间:17-08-03 来源: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不断放缓,同时国际外部环境不乐观,中国经济悲观论的声音开始出现,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悲观情绪有所蔓延。实际上,中国经济形难实坚。
1GDP增长率下行是阶段性必然历程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8.87%,老龄化加重,人口增长率稳定,人口红利减弱,得潜在GDP增速下降。根据索洛模型,中国人均收入增加,造成GDP增速结构性的下降,经济增长阶段已处于收敛末期,高速增长期已接近尾期,年增长率下降0.1%左右属正常现象。且中国人均GDP增速6.12%,位世界第一,中国GDP世界占比逐渐升高,2016年占比14.81%,总体看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国资本投入对产出贡献率较高,技术投入则较低,因此改善资本、技术投入结构有望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实体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强的韧性,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制造业投资恢复,目前经济总体处于基钦周期扩张期。
另外,全球经济增长总体放缓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革命促进效应逐步减弱,中国、欧洲债务较重,给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压力,2016年GDP增长率美国1.62%,日本1%,德国1.87%。但近期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的情况在全球股市上涨强劲和主要经济体PMI同步且稳定的表现中有所反映,未来外部环境日益改善。
2 近期不会有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据主要有两种,一是房地产泡沫破裂,二是国际收支恶化,不能清偿到期外债。目前,中国基本不太可能发现这两种情况。
第一,中国房地产总体泡沫不严重。房地产政策调控进一步升级,房地产总市值/GDP约330%,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约27%,考虑到名义GDP的较快上涨和房地产行业明显的周期性,房地产政策调控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房地产系统性风险较小,总体泡沫不大,因房地产泡沫破裂产生的经济危机可能性非常小。
第二,国际收支平衡稳定。中国贸易顺差较大,2016年末顺差5099.6亿元,不会有外债危机。另外,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3.26%,处于健康的水平,且近几年也保持稳定,银行的杠杆水平并不高,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大,不会成为经济危机的诱因。
3通缩压力甚于通胀
2016年中国M2/GDP为208%,是全球M2/GDP第二高的国家。M2/GDP畸高,即货币超发,其结果是造成通缩,而不是通胀。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都是M2/GDP高的国家,通缩压力大,而M2/GDP高的国家,通缩压力大,高通胀的国家,基本上都是M2/GDP低的国家。
受金融去杠杆影响,资金暂时紧张,但由于经济中长期存在通缩压力,利率有上行空间但空间不大。
人民币有一定贬值压力,但压力不大。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周期约14年。自2014年开始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但贬值压力不大,中国是贸易顺差国,长期看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4中国经济形难实坚
从全球看,发达国家GDP全球占比下降,其中美国GDP占比下降较慢,欧洲、日本下降则较快;发展中国家GDP全球占比上升,其中中国GDP全球占比上升较快,在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持续增长,未来20年内中国综合实力有望超越美国,在全球化中担任引领角色。
在“中国制造”方面,中国能够依靠面积、人口带来的规模经济,稳定地拉动GDP增长;政治方面,中国政府务实有力,为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步提供积极的推进作用;创新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选择有利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经济增长的质量,成为创造经济强国的新活力,在“中国制造”同时不忘“中国创造”。
中国经济看似困难,实则量质双升,经济在坚韧不拔地向全球第一目标迈进。
摘自-中华保险研究所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精准预言两次危机的诺奖得主席勒:高估值伴随... | 大疆董事长:下一个世界硅谷就在港深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