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阐释的重心转移
时间:13-10-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阐释的重心转移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被授予2013年度“卢卡·帕西奥利奖”。卢卡·帕西奥利因“复式簿记理论”的系统化而被称为“会计学之父”,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全才”式人物;此奖主要授予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创造性研究的国际著名学者。此前两届获奖者分别是美国盖提博物馆馆长兼比萨师范大学校长、著名艺术史和考古学家Salvatore Settis和欧洲央行行长、著名经济学家Mario Draghi。今年是该奖首次授予两位非意大利裔学者,另一位是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
中国学者此次获奖,是中国当代思想和理论研究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逐渐显露的重要征兆。汪晖以中国思想与历史研究为基础,同时致力于思考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反现代的现代性”、“跨体系社会”、“去政治化的政治”、“代表性的断裂”、“后政党政治”等一系列值得深入批评探究的重要命题和问题。在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因为一批中国优秀学者的长期努力,当代中国思想在国际学术思想领域尤其是阐释中国方面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
事实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国际范围内阐释中国的重心逐渐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即从八十年代以海外中国学尤其是美国中国学为中心,转变为多中心的格局,中国国内对自身的阐释不仅成为中心之一,而且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八十年代人们讨论中国问题,首先想到的总是海外中国学家如何表述,人们的研究习惯于跟着他们的问题意识往前走,但是今天显然已经不再这样。海外中国学仍然有其重要性,但中国国内领先的研究已经告别通过海外视角来迂回地认识自己的习惯;同时,中国学者对自己国家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全球的中国研究无法绕过的存在。也就是说,随着中国学术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阐释中国的话语权也相应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近二十年来有关中国阐释的重要争论来看,中国学者的研究往往成为“风暴眼”的中心,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表现。
同时,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界在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思考方面,无论是基础,还是心气和自信,都出现了新的气象。一方面,以中国研究为重心,以全球视野为基础,中国优秀的研究者越来越勇于展开自己的理论论述;另一方面,相较于八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西学包括古典学的研究和认识已经有了全面而长足的提升。这些积累正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术界对自己国家的研究。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正在试图具备与中国历史文明和现有实力相匹配的厚度、深度和影响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多真正有质量的学术批评和辩论,需要对全球不同区域(既有西方,也有其他区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当代中国学者那些有分量的中国阐释和理论研究,正是在全球范围的辩论中成长起来的。不同区域、不同意见的学者之间真正有质量的辩论不是太多,而是还很不够。与此相应,也需要出现更多具有公共性的辩论平台。不管怎样,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已经和将要展现出的能量和潜力,本身即是对全球思想探索和相互砥砺的一种激发。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容忍经济减挡 培育内生动力 | 冯仑与周鸿祎的“葵花宝典”:应对互联网为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