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流出的政策寓意
时间:12-08-14 来源:FT中文网
中国资本流出的政策寓意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开始显露出资本流出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国官方和宏观经济的研究者此前没有预想到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本流出的状况并不十分严重。以下的几个指标值得一提,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在第二季度底出现了小幅下滑,外汇占款的增加幅度也从去年的大约2000亿元人民币每月下降至百亿人民币的级别,银行的结售汇也一改此前的顺差局面,在第二季度变为数十亿美元的单月逆差。中国外管局也提到,中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幅度较小的资本项目逆差,而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中国都存在着罕见的“双顺差”——即资本账户和经常项目都存在着较大规模的顺差。
这样的一种“逆转”,应该不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为其幅度事实上十分微小,占中国的GDP的比例甚至不到1%。对于中国央行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央行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对冲操作,来降低整体经济的货币流动性。未来,如果资本流入进一步减少,中国央行也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对流动性的管理。
对于人民币来说,资本流出的意义则要大得多。可以明确地认为,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趋势已经基本被打破,未来的人民币走势将更多地回归基本面,即经济发展的状况、流动性状况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将决定人民币的汇率走势。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资本流出导致的人民币升值“骤然”停止,则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中国企业在过去的数年中累积了大规模的美元负债,而目前这个规模有多大,则存在着较多的疑问。
从外管局公布的短期外债的规模来看,其规模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多大的规模被企业持有,仍然没有详细的数据。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很多企业在过去几年中进行的“存人民币贷美元”的交易,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敞口。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因为美元的利率水平较低,其贷款利率甚至低于人民币的存款利率,因此如果进行这样的一个操作,企业可以轻易地从中获得收益。而更加重要的是,人民币兑美元存在着长期升值趋势,以一年期贷款为例,在合同初期,企业可以以6.50的价格获得美元贷款,到期时只需要支付6.40甚至更低的购汇价格,来实现向银行的还款。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获得了利差,也获得了汇差,更重要的是,这几乎是无风险的。事实上,很多企业可以通过在远期市场上购买美元来提前锁定汇率,减少自己的风险敞口。但这样做的企业可能并不多,原因很简单,跟每年大约5%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来说,远期市场上最多能够获得2-3%的锁定收益。
现在,这些交易开始出现风险,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走软,而在远期市场上更是如此,以一年期远汇为例,企业甚至需要付出将近2%的人民币贬值成本,才能够锁定其长期汇率风险敞口,如果当年的“存人民币贷美元”的交易根本是为了套利而进行,那么这样的风险可想而知。
对于中国的政策决策者来说,这也成为了一个问题。如果放任市场交易,那么购买美元的交易肯定会大幅上升,这可能导致市场的恐慌情绪,并进一步推贬人民币。
但如果维持目前的即期汇率走势,企业在贷款到期时,则可以以较为便宜的价格获得美元,并最终实现整个交易的盈利。这样的一个做法,结果只能是央行为其买单。对于中国央行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做法,在人民币升值时,央行为了控制市场预期,不断地从市场上买入美元,而到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时,央行如果仍想控制预期,就必须卖出美元,来阻止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到最后,央行都成了最后的“买单者”。
然而,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处罚“套利者”,其方法并不简单,央行也需要通盘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可能是更好的办法,比如说市场上总有人想买美元,也有人想卖出美元,重要的是合理的定价,如果市场认为人民币币值相对合理,那么这些买卖盘就能自动衔接,而不需要央行出面。同时,让市场交易更加遵循规律,也十分重要。以人民币远汇为例,目前的短期远汇价格早就已经超过了一般认为的定价规则——利率平价——所应该达到的水平,如果利率和汇率市场能够充分流通,人民币的短期远汇也会出现明显的走强,这对于稳定市场信心来说,其实更加重要。
摘自—FT中文网
上一篇 | 下一篇 |
---|---|
TPP后院着火 | 分众退市:令人不安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