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疏导为上
时间:11-09-07 来源:经济观察报
民间借贷疏导为上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日前要求密切关注民间借贷状况,严打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可以预期,作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举措之一,风险苗头已经有所显现的民间借贷有可能成为重点整治对象。
我们以为,对风险的关注确实必要。不过对民间借贷不应该全盘否定。历来民间借贷活跃的阶段,货币政策都以从紧为基调。当下情势一般无二。调控本无可厚非,不过中国金融服务体系本来存有缺口,中小企业往往成为紧缩下的牺牲品,民间借贷查漏补缺,本可算作正规金融的补充。民间借贷利率之高,的确超出监管上限,不过此种“高利贷”却有其合理成分,不能一棍子打死。
也正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对于民间借贷多半若即若离,甚至有意宽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是民间金融勃兴的一个典型样本。主要依托煤炭、房地产和民间融资这三驾“马车”,该市的经济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GDP每三年翻一番。鄂尔多斯市一位高层官员近期在与企业家座谈时坦承,现有的银行体系和政策机制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民间借贷比较繁荣,这是“逼出来的”。
此话并非虚言。目前,各级银行在鄂尔多斯市的贷款余额约1800亿元,有市场人士估计,该市民间融资的规模,保守估计也在3000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被认定为灰色的高利贷。上述鄂尔多斯市官员说,政府不提倡(民间借贷),但它的量比较大。市里这几年发挥其有益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在防范风险、加强引导和监管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
这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典型心态——它们对民间借贷爱恨交加,既想利用它又担心被其所累。地方政府通常不会直接参与游戏,但它是主要的受益者之一,这体现在当地消费拉升、就业增加、土地升值、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等诸多方面,民间借贷成为维持地方经济繁荣景象和资金正常流动的支撑因素之一。地方政府都希望维持表面的平静,但资本的力量很多时候并不顺从政府官员的意愿。据媒体报道,鄂尔多斯曾出现多起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高利贷案件,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保守“治疗”措施。
我们以为,这正是风险所在。民间借贷的灰色身份使其游离于监管之外,监管部门对这一体外循环的庞大资金是失控的。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往往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默许其发展壮大。民间借贷规模的扩大则意味着风险一旦爆发波及面更为广泛,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而地方所谓的引导和监管,往往难以真正落实。
这也应是中央政府担忧所在。今年以来信贷持续紧缩,企业从银行贷款日益困难,政府和企业对民间融资的依赖程度加剧,资金饥渴则催动民间借贷利息不断走高。此时的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希望民间借贷发挥融通作用,同时也更加担心可能爆发的系统性风险。因为风险一旦在自己的任期内引爆,民间资本、实体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官员政绩都将受到重创。
但很显然,以弹压的方式整顿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市场,政府即使有心恐怕也无力,并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以为,当下之计,一方面应该通过摸底调查,直接或间接地对民间借贷大户进行针对性监管,避免出现危及稳定的恶性事件;另一方面,则应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使其处于金融监管能力所及,并借此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元化,让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更有可为。
由此而论,以规范民间借贷为主旨的《放贷人条例》的夭折令人叹息。如果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规范,将“地下”暗流涌动的民间资本合法化,纳入规范运作、有效监管的轨道,这部分资金就有望从随时可能溃堤的堰塞湖,转变成为进出通畅的资金池。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炒卖古宅的“二十人团” | 整个世界开始为经济刺激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