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通胀将是漫长的过程
时间:11-04-18 来源:世纪海翔
遏制通胀将是漫长的过程
我们将央行
按照现在的态势发展,那种认为“3月份CPI达到5.4%即为年内最高点、随后将迅速下降”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一辆巨型列车快速奔腾,让它停下来不仅需要时间,而且相当“费力”,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出现次贷危机导致的“通胀迅速缓解”故事重演,中国人民将在高通胀下生活很长的时间,关于中国通胀是“外部输入”的言辞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整个世界都说自己的通胀是外部输入的,英国说是高油价导致的、美国说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说是油价和美国量化宽松……,如果整个世界都是外部输入的,最终结论可能是“通胀是由外星球输入的”。实际上,中国通胀主要是国内过激的宽松货币政策,它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次贷危机之后才发生的。中国央行不是“铁血”的欧洲央行,也不像2000年之前,它会用“中医”的方式去调理货币,中国人民需要承受较长时期高通胀来等待调理的成功。
我们认为,中国通胀典型是“螺旋式机制”,是低利率导致了低汇率,然后低汇率会又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变成了大量新增基础货币的一部分,然后又继续强化了中国低利率。这是一个反复增强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单梳理这个过程:2002年之后中国要进行经济的“重型化”激进跃进,即将钢铁、汽车、石化等作为经济产业制高点来推进,它们共同特点是资本密集、迂回生产(回报期变长),这时候需要长期低利率和大量货币增长来匹配。大量货币增长不仅推动了产业转移,更重要的是,首先推动城市化(卷入更多人口)以及有比较优势出口产业(例如低人力成本)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爆炸性地发生,变成基础货币高速增长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比较优势产业为“重型化”产业提供“跃进”的资本积累。在初始阶段,中国资源大量释放、劳动效率提高使得货币螺旋式增长没有伴随着明显通胀的发生,这成就了中国经济“最为传奇”的繁荣,但是经历十年之后,这些遏制通胀力量被“用尽”,但是政府还是继续维护这种“螺旋式机制”,这是很不合适的,应当回到猛烈的货币收缩路线上来。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应当以调升利率为主,调升人民币汇率为辅的方式管理货币。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华为为何难进美国市场? | 标普丧钟为谁而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