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繁荣难掩亚洲颓势
时间:10-12-03 来源:世纪海翔
中印繁荣难掩亚洲颓势
站在亚洲各国首都潮水般涌动的购物人群中,让人感觉亚洲地区的V型复苏正开足马力前进。然而,除了印度与中国,一种令人不安的经济放缓趋势正逐渐形成。
这个地区看上去熙攘拥挤。餐馆中人满为患,出口额日益上升,来访游客也不断增加。在截至6月份的15个月里,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9%,关于2009年那场短暂衰退的记忆已逐渐褪色。
然而,大量第三季度GDP数据却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境况: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与泰国,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季度GDP环比均出现萎缩,其中泰国第一季度GDP也出现了环比下降。
按照同样的标准计算,台湾经济增长持平,韩国、香港和印尼也仅仅出现了小幅增长。就连二季度增幅1.1%的澳大利亚,也只增长了0.2%,因为大宗商品推动下的澳元升值影响了出口。
在其他国家,多重因素限制了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内需回落,马来西亚与菲律宾政府开支骤减,而泰国私人消费放缓——农产品产量下降是部分原因。
更普遍地看,随着发达经济体在危机结束后重建库存的热潮接近尾声,制造品出口出现了波动。这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季度环比增幅出现剧烈波动,例如,新加坡第三季度GDP环比降幅达到了创纪录的19.8%。
少数国家整个一年里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和印度这亚洲三大经济体。然而,随着消费激励措施即将到期,预计未来两个季度日本脆弱的经济增长将趋缓,或许甚至会重新陷入去年年中刚刚摆脱的衰退之中。
因此,中国和印度成为亚洲仅存的一对经济增长引擎。今年两国都有望实现8%以上的增长——印度主要依赖国内需求的强劲势头,而中国则仰仗本土消费日益增长和出口稳定的双重因素。
这两个国家与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日益扩大的差距,在过去两天中得到了凸显。11月的制造业数据显示,中印两国制造业活动显著增长,而其他大多数经济体要么是没有变化,要么是出现疲软。
一些迹象显示,在经济增速较慢的国家与地区,制造业正在复苏。韩国与台湾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小幅攀升,表明它们的制造业或许将迎来某种程度的复苏。
然而,即便出现好转,其基数也相对较低。瑞信(Credit Suisse)的数据显示,整体而言,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的工业产值增速全年都在迅速放缓,从1月份的25%,降至9月份的区区10.3%,剔除中国后更是仅为5.5%。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新加坡的亚洲区经济学家罗伯特·普赖尔-旺德斯弗德(Robert Prior-Wandesforde)表示,目前断言制造业生产好转为时过早。各项领先指标充其量表明,生产增长在明年3月前有“一线希望”开始提速。
其他分析师表示,该地区经济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强劲增长,但如果通胀失控,经济甚至可能出现“硬着陆”,尤其是在印度或中国。
印度年内累计加息6次,但10月份通胀率仍高达8.58%。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印度可能再度加息。
中国的通胀状况更值得忧虑,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估计,明年中国通胀率可能从今年10月创下的两年高位4.4%,攀升至10%-20%。一旦物价出现上述幅度的飙升迹象,竭力防止出现社会动荡的中国政府就可能骤然紧缩货币政策。
汇丰(HSBC)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仍看好亚洲,他认为通胀是该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指出在2007-08年间,正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抑制了内需,导致该地区大部分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在美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触发全球危机前,就大幅放缓。
“物价再度飙升的风险正在加大。到时候各国央行可能被迫陡然收紧(货币政策),最终促使消费者和企业缩减开支。历史有时会重演,即使从外表看上去并不完全一样。”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微博能否改变中国? | 货币紧缩政策来了,消费防御策略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