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贝恩的选择:自卫战还是“野蛮人”?

时间:10-09-06 来源:世纪海翔

贝恩的选择:自卫战还是“野蛮人”?

正在轰轰烈烈上演的国美控股权战中,对于PE投资者的贝恩资本(Bain Capital)而言,可以有哪些选择?从甫一开始介入国美电器这个“有争议”但又“有诱惑”的产业龙头的上市公司,贝恩到底想干什么?

2009年6月,当时还任国美总裁的陈晓宣布,贝恩资本投资国美电器。其步骤分成两步:贝恩先以每股1.18港元认购国美新发行的七年期可转换债券,共计18.04亿元港币。其后还有权购入国美的增发新股,价格是每股0.672港元。

然而2008年末国美电器接触的外部投资人,并非贝恩资本一家。除了国美承认的KKR之外,公开报道中的这份名单里还有摩根士丹利、厚朴、华平、凯雷等等。

为何人弃而彼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贝恩资本为获取投票权会提早行使可转债股,这意味着它放弃了自己处于“债权人地位”的种种好处,包括一年半50%的收益率。

一位PE人士向记者介绍到,PE基金以可转债模式投资企业“也是惯例”,基于国内没有小股东保护的法律。运用可转债这个工具,不仅享受偿付的优先权,还能附加很多保护条款。

贝恩资本也不例外,去年6月其与国美电器达成的融资协议中,贝恩资本不仅要求“陈晓的董事局主席任期至少三年以上;国美的不良贷款率不能超过1亿元;国美执行董事中必须有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人中的一人”;而且贝恩资本的人要占国美董事会的三个席位。如此还不算,“倘若国美电器违约,则贝恩有权要求其以1.5亿元的代价赎回可转债”,这样贝恩可以得到的资金回报约24亿元。

虽然一切恐怕要到9月28日才能初步揭晓,但这一路来贝恩资本的种种举措,亦颇值得玩味。本报记者近期就此采访了几位与此事有密切往来的PE投资人和律师机构。

贝恩的“非典型”投资

事实上,梳理贝恩资本的过往投资,就会发现,对国美电器的投资,已经打破了贝恩资本的“惯例”。

无疑,2008年底的国美电器之于投资人是“稀缺资源”。

谁都会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泰丰资本中国区总经理石博说。这从竺稼当时表述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出:PE基金“极少有机会投资到市场龙头企业中”。何况国美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规模上如此,提高利润上亦如此。

黄光裕涉嫌操纵ST金泰而被起诉导致“国美不得不融资”。当时国美股票长期停牌,而国内银行开始收紧对国美的信贷、上游供货商的态度也发生转变。

陈晓坦承当时“和大量的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最后却惟剩贝恩资本,甚至连最初传言要和其组成财团共进退的KKR也退出了战局。这与“极好的投资机会”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最近在出席国美电器的年中财报会上,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说:我自己理解其中原因,是“贝恩的综合条件对公司最有利”。

此外,其与陈晓渊源颇深。早在2005年,彼时竺稼还任职摩根士丹利,后者则是永乐香港上市的承销商;而陈晓恰是永乐的创始人。“从那时开始,我们一直有联系。”而这种互信关系使得黄光裕问题甫一浮出水面,已经转会贝恩资本的竺稼马上就找到了陈晓,“正式的对话开始于2008年12月”。但其也指出,尽管最初接触的是陈晓,此后国美的谈判代表却转向了王俊洲和魏秋立,这两人皆是黄光裕旧将。

香港某投资银行人士田仲认为:贝恩资本“得手”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与其他依赖公共养老基金的并购基金不同,贝恩资本的LP(基金出资人)主要是大学捐赠基金,其在2006年就筹集了130个亿的并购资金。在金融危机起底阶段,贝恩资本因此能频频出手:无论是意图抄底雷曼兄弟还是竞购中金公司股份。然而“钱”并非决定性因素:外界传闻厚朴、中信资本等都曾与国美电器接触。

莫非只有贝恩资本慧眼识珠?

事实上,梳理贝恩资本的过往投资,就会发现,对国美电器的投资,已经打破了贝恩资本的“惯例”。

1984年从美国波士顿起家的贝恩资本,是“典型的并购型基金”。其对玩具反斗、华纳唱片、汉堡王等公司的投资,都是绝对控股,然后花大力气整改。竺稼此前也公开表示,“我们不是被动投资者,在资金以外会在很多问题上给与公司支持”。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使按最乐观的估算,贝恩资本能获得的国美股权不会超过24%。何况这次贝恩是孤军作战,迥异于其历史上联合其他PE基金做“俱乐部式”的投资。

陈晓最近对此的解释是:所有投资人“无一例外地对国美的过去和目前大股东的状况感到了担心”。这些机构投资国美的前提是,降低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以减少投资风险”。

这个很官方的表述得到了国美融资案接近人士的认可:PE机构都有意趁着黄光裕有难,去寻求“控股国美的”。“但他们也知道黄光裕的个性,如果要硬抢就没意思了。”上述PE人士说:与其如此,不如找别的投资机会。不仅因为东方文化很难认同“带有恶意色彩的投资行为”,同时劳心劳力恐怕还“得不偿失”。

我们并不想站在黄光裕的对立面。”竺稼在不久前的年中财报会上说,其在投资时“以不改变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态度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换了别人就做不了这个事情。”

欧洲一家大型PE基金的合伙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贝恩资本的创始人是“战略咨询出身”,贝恩咨询是与麦肯锡、波士顿齐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强于“战略决策、电子商务战略、客户关系、企业运作管理优化、组织与变革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这几乎是为国美量身定做,“所以他们并不很忌讳国美内部的股权问题”。

因与果:野蛮人的预谋?

“当初引入贝恩,恐怕就已经种下了今天摊牌的种子。”以PE界人士对贝恩资本的了解:其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保在国美的利益,获得控制权则势在必行。

但贝恩资本还是有意无意地站在了国美创始人黄光裕的对立面。

早在8月11日,就有消息传出:贝恩资本将在9月28日的特别股东大会之前完成债转股,完成后这位昔日债权人将持有国美家电10.81%的股权。这一决定的背景是,7月19日黄光裕家族控制的Shinning Crown向国美董事会发出“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其中要求撤销陈晓的执行董事和董事局主席职务、孙一丁的执行董事职务;以及撤销股东大会给与董事会20%的增发授权。

贝恩资本完成债转股,在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李肃眼里是“迫不得已”:“对于股东而言,管理层稳固,股价才能趋稳。”贝恩资本的表态,意在为管理层和股价打强心针。

竺稼更解释说:债转股获得股权,“可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按引入麦肯锡制订的公司5年战略,国美电器总裁王俊洲此前介绍过,需要至少57亿元。这些钱将用于开新店、酒店改造、自建旗舰店和完成ERP系统上线,这还未计算11个全国性物流中心的建设成本。无疑实现这个目标更符合贝恩资本的利益。

然而黄光裕家族并不这么看,这是一场“削减其股权的阴谋”。增发可能使得其持股比例低于33.98%。按之前的猜测,贝恩将认购20%新增股份的一半,结果就是其持有的国美股权将达到20.81%;同时若黄家又不参与增发,则其所占股份比例就降到了25.98%。

失去“1/3这个美妙的持股权比例”是黄光裕所不能容忍的。据说去年5月在案情明朗化后,黄光裕曾从羁押地发回两封亲笔信,指出“公司缺钱可以降低股权,但不能放弃控制权”。拥有超过1/3股权比例,黄光裕可以依据公司章程一票否决董事会的重大提案。因为“大部分关键决策都需要2/3的绝大多数同意才能通过”,一位律师人士分析认为。

黄光裕家族此次的严阵以待,却是其早对贝恩有了提防之心。去年7月,按照与贝恩资本的约定,国美电器以每股0.672港元发行22.96亿股。当时的黄光裕被认为根本无力参与配股,由此其家族所持股份将由与贝恩合作前的35.5%下降到不到33%。

就在贝恩认为胜券在握之时,却被黄光裕杀了个回马枪。其先在二级市场减持2.35亿股国美股权而套现4亿港元,其后又投入5.49亿港元参与配股,使得其家族持股比例仍高达33.98%;相反贝恩却只拿到了总发行股份的2%。

这次事件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向。在贝恩资本入股当初没有异议的黄光裕家族,在时隔超过1年后开始指摘“投资协议过于苛刻”等等。这种倾向其实早在今年1月国美股东大会上就展露无虞:贝恩资本提名的3名非执行董事人选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狙击。而会后贝恩资本走访机构的结构是:由于是例行股东会,只有62.5%的股东参加了此次会议。尽管贝恩资本方面并不愿承认否决意见来自黄光裕家族,但后者的敌意态度已经昭然。

当初引入贝恩,恐怕就已经种下了今天摊牌的种子。”以PE界人士对贝恩资本的了解:其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保在国美的利益,获得控制权则势在必行。何况在对国美的发展理念上,贝恩资本与黄光裕家族之间还有出入。这在他们对半年报的不同意见中即可见一斑。

对于最新出炉的国美半年报,管理层和贝恩资本凸显“同店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24.8%,每平方米平均销售额连续6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而营运成本中组成费用占销售百分比则下降90个基点。

黄光裕家族方认为,国美现阶段的关店策略是在短期内改善“盈利数据”;国美管理层则指出,关闭的是低效益门店。

贝恩的“跷跷板”

如果黄光裕家族妥协,贝恩资本是否会牺牲陈晓?“这个世界上黄光裕只有一个,但是却有无数个陈晓。

贝恩资本低估了黄光裕坚持控制权的决心;而其转身股东在小股东们眼里也意味着“它将长期持有国美”,否则其投资价值将无法体现。

黄光裕家族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买入股份,另一方面则积极筹资准备高价买入20%增发的绝大多数;贝恩资本和现有管理层据说已获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支持,使得其总股本合计达到了33.83%,与黄光裕家族几乎持平。或许后者还能吸引更多的第三方投资人加入其阵营,毕竟很多二级市场机构投资人对国美2010年半年报仍持正面态度。

这边黄光裕抛出范围更大的股权激励计划,这是他一直为外界诟病之处;国美管理层则在9月2号回击:结束近19个月的关店计划,从本月开始步入网络扩张阶段,仅9月份的新店开张数量就达到70家,其中49家为上市公司资产。

这角力双方谁将胜出?外界意见也分裂成了两派。本报采访一些投行人士认为,“黄的股权被稀释已不可避免”,机构投资人认可管理层是一个原因,“杜鹃极有可能无法莅临此次临时股东大会”。

然而这也并非惟一声音,也有PE人士提出“黄派支持者大多出于义气,支持管理团队的则大多是投资人”,前者的风险小而后者的风险很难判断。因为黄光裕总有出狱那一天;但投票给现管理层能有多大把握拿到预期回报?何况以黄光裕个性,出现惠普式反转也不见得只是猜想。

然而胜者何喜?败者又何哀?

即使黄光裕家族持股比例低于1/3,贝恩资本也不见得高枕无忧。“要改变其大股东的地位仍需时日”,贝恩资本何以在短期内消弭掉黄氏家族在国美乃至业界的影响力、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黄光裕家族的“动作”也被认为是“不成熟”。君创业咨询集团总裁李肃认为,黄光裕缺乏一个成熟的管理团队。若陈晓被驱逐,谁能顶上?据家电连锁行业业内人士分析: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及其丈夫此前“负气出走的”,因为其在国美“职业化”过程中感觉被边缘化;而三妹黄秀虹则“为人霸道”,很早就被“贬去了上海”。

尽管黄光裕临阵磨枪,推出更大范围的股权激励,意在稳住现有的管理层,“但恩怨已经结下了,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信任裂痕是不可回避的,”何况国美现有管理层也怕黄光裕到时“卸磨杀驴”。

这种情况下,“即使失利,贝恩资金也不见得就完全失利”。PE界人士指出:其一可以继续持有国美股权,然后伺机“再搞一轮这样的事情”。即使最后不得不走,“跟国美新董事会商谈回购价格或者在市场上卖出”都可以,“市场上想买的人多得是”。

这还不是所有的选择。PE人士分析,黄光裕家族和贝恩资本都各退一步,被市场认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黄光裕在准备好资金的同时,与董事会、其他股东积极沟通,以求得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如果黄光裕家族妥协,贝恩资本是否会牺牲陈晓?

这个世界上黄光裕只有一个,但是却有无数个陈晓。”香港某投行人士田仲说,一旦与黄家达成妥协,不排除贝恩资本可物色新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国美。

陈晓无疑是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尤其是其在黄光裕入狱后,把国美从破产边缘拉回来,引入新的投资、强化团队并使得公司业绩不升反降。

和黄光裕家族合作以及留用陈晓之间,哪个的收益和成本更大?贝恩资本将如何选择?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帝国终结者“扩容魔咒”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