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一年的拯救 多年的报复

时间:09-09-15 来源:世纪海翔

一年的拯救 多年的报复

“只要拯救雷曼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背后,是一种趾高气扬的“技术消除隐患论”,无论市场泡沫到任何水平,只要政府事无巨细地印刷钞票进行拯救,没有控制不了的危局、没有不能维稳的价格、没有不能熨平的经济周期。

2008年9月15日,美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被看作是美国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起点。很多经济学家义愤填膺地叫喊:“任由雷曼倒下是最大的错误”。如果从片段场景和当时氛围角度看,雷曼倒下引爆了CDS危机,让AIG等保险巨头迅速恶化,极大地强化了世界“去杠杆化”的速度,引发资金市场大恐慌,短时间内急剧提高了资金成本,催化了兵荒马乱的“资产抛售”以及挤兑式资金收回。

      于是,“只要拯救雷曼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言论非常流行,我们不得不给予极大的藐视。这一思维方式的提倡者不仅有着狭窄的视野(大多是凯恩斯主义者和投行人士),而且有着一种小技巧“胡弄”(规避)大历史(力量)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我们仅仅从一些小说家的“历史偶发主义”信念中看到。例如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就漂亮地描述这种“钢丝上行走”的历史偶发主义:“滑铁卢的一分钟”就是讲述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仅仅是其格鲁希元帅的增援不及时,而“拜占庭的陷落”则是因为一道隐蔽的小门忘记关闭造成了东罗马的灭亡。如果“一分钟”和“一道小门”被“拯救”的话,那么历史将以更积极的面目出现。坦率地说,“历史偶发主义”能够给予小说家以荣誉和智性。但如果用于金融危机认识论的话,不得不说有部分脑残的嫌疑。因为这种认识论的背后,是一种趾高气扬的“技术消除隐患论”,无论市场泡沫到任何水平,只要政府事无巨细地印刷钞票进行拯救,没有控制不了的危局、没有不能维稳的价格、没有不能熨平的经济周期——这也代表着凯恩斯主义“终极幻想”。

      在雷曼破产之前,CDS市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恶化速度已经加快,投资者都开始先发制人式的“自保”或逐渐中断与对手的交易。雷曼只不过是最后那颗“没有对齐的纽扣”,但不能把衣服没有穿戴整齐归咎于最后纽扣的对齐上,而是一开始的纽扣就没有“扣对”。这就好比“危机偶发主义者”将中国股市从6124点下跌到1664点归罪于“大小非的偶发冲击”,其实“大小非”原本就是契约承认、可预期的安排,以至于在股市大跌的过程中对“大小非”喊打喊杀,而对更为基本面因素的考察视而不见。

      雷曼倒闭和随后的危机深度发展,证明了金融危机是由巨大的“信心风险环”构成,而它的断裂带来过度非理性的恐慌。这一点类似于传染病机制,例如过去SARS产生的信心恐慌导致经济停顿,而实际上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甚至远低于一场流感的袭击。而现在甲型流感造成的信心恐慌要远远低于SARS,那是因为流感有着可预期的传播“概率”和适应性传统,而SARS尽管是“小概率”的,但却因为“人们对它的无知”而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巴罗在2007年论文“Rare Events and the Equity Premium”颇有深意地指出,很多特定状态的资产价格都会反映出大萧条、战争风险、火山、飓风等小概率事件带来很大的“价格压抑”,这意味着人们为了防范小概率事件会花费较大的成本。如果演绎巴罗的思路将其扩展化,我认为,为了控制巨大金融危机的不可知式“小概率冲击”,必须要对金融市场采取一种“略微过度压抑的监管方式”,而不能对金融市场采取一种“格林斯潘式态度”——相信市场本身监管能力、认为高杠杆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资产状态在任何时候同风险是匹配的。

      对“道德风险”的关注在金融危机时期被看作是“拖后腿”的书生之见。但其实,关注“道德风险”人士并不是否定一切拯救方式,认为政府不应当缓和恐慌情绪,而是强调“拯救规则”以及透明度。例如就像Schwartz质疑伯南克,“美联储为什么不救助雷曼而救助同类型的贝尔斯登?”当然,拯救者可以说自己没时间思考这类问题,但这个托词带来长远的风险,因为这赋予了政府随意决定公司存活和成败的特权,这是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

      自由市场最重要原则就是“风险收益对称”,拿自己的钱冒险自己承担。过去美国银行业有分业经营,就是区分“存款型”资金(商业银行)和“投资型”资金(投资银行),前者靠利息运营,政府应当全力保障资金安全;而后者则是靠冒险而后果自担(例如“破产保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先被废除,美联储不愿让“投资型”资金自我担当,大肆注资,甚至迫使商业银行购买摇摇欲坠的投资银行(例如摩根大通购买贝尔斯登、美国银行购买美林、富国收购美联),将这两种钱“搞浑”,随后以保障“存款型资金”安全为由大肆用货币埋单“坏账产”。美国大萧条的教训是对“存款型”资金也不提供必要的保护(流动性倒吸以及商业银行挤兑),而次贷危机的恶果是“把钱搞浑、然后保护投资失败者(裙带者)”。经此一役,美国再也没有资格指责它国是“裙带资本主义”。而对于世界经济来说,用全世界GDP30%以上的钱“砸下“的复苏并不可信,也许将等待经济周期曲折而诡异的报复。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宜家地产战略的人气经济学从产出本位走向福利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