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由无绝对 政府监管有边界
时间:09-02-09 来源:世纪海翔
市场自由无绝对 政府监管有边界
几天前,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持续的话题。这次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无疑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注解。一些人主张更多的政府干预,另外一些人则担心市场化改革会就此放慢步伐。不过,温总理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会动摇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温家宝总理反对的是不接受任何管制的市场经济,我们认为,理性的市场经济信仰者,不会秉持“市场万能论”,不过这并不表明市场经济已经失败。华尔街投行的倾覆和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说明市场确实会出错,没有监管的市场经济更可以铸成大错。不过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仍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和市场体系对经济活动的协调作用,是政府不能取代的。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即是明证。
政府监管同样有边界。温家宝总理说,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决不会把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平滑经济周期,并通过税收等手段促进竞争,进行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政府的有形之手不能越界,如果以政府调控取代市场机制本身,不受约束的政府管制和干预同样可怕。
过去30年,中国因市场化改革而获益,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然而现实地看,我们对于市场化仍然爱恨交集。
我们太容易把错误归咎于市场和市场化改革。在很多领域,一旦民怨迭起,市场化就可能被认定为罪魁祸首。市场化的提倡者成为千夫所指。比如说医改,很多人相信看病难、看病贵是市场化的错。不过仔细辨识,民营资本从来没有登堂入室,政府依然掌握大部分医疗资源,与其说是市场化之罪,不如说是监管缺位之过,是市场机制并没有充分发挥效用之过。政府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保障责任,市场则因资源的政府或国有垄断,从来没有可能真正自主地发挥作用。
我们很容易把解决问题的出路引向更多的政府干预。公交市场运营秩序混乱,结果是排他性的国有化;中国企业竞争力弱,我们的药方是集中国家资源于某几家企业,打造“国家队”;一旦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民营企业就无门可入。我们很容易忘记,市场会失灵,政府也会不灵。更多时候,政府不会比市场的选择更聪明。
不过这不是主流,也并非大局。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是保增长。财政政策担纲,公共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这本是应对危机的特殊举措,一些人却视之为国家主导经济的回归信号。
我们以为,2009年的中国不像1999年,那时中国还是计划体制。今天,即使政府投资,也要考虑如何通过更市场的方式解决项目上马、资金配套等问题,过去那种政府审批,银行配套的“一条龙”行政安排早已被弃用。财政出钱并非政府包打天下,而且,只有民间投资启动中国经济才能重回正轨。
对于现今中国来说,更多的问题并非市场化过度或者自由放任太多,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仍未终结,比如说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走走停停,政府仍然掌控大量资源,一些领域的垄断体制也仍未松动。即使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也远没有到位,对市场机制的怀疑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政经生态。政府需要考虑更多的是放权于市场,而非进一步集权。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共同翻越恐惧的高墙 | 深刻改革优于短期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