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手段重新启用 “金融国九条”保增长
时间:08-12-05 来源:世纪海翔
汇率手段重新启用 “金融国九条”保增长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金融促进发展的九项政策措施,其核心思路是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的合力。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毫无疑问,“金融国九条”几乎包含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方方面面,以保GDP增长。而此次“陷于”世界金融危机风暴眼中的美国不仅用尽了传统货币政策空间,甚至开发出新的“货币手段”——直接介入企业票据市场以及“国债的自我买卖”。前者意味着美联储已经不耐烦商业银行的资产平衡和风险管理,直接充当放贷角色(不再考虑票据风险问题),而后者则是财政和货币的“打通”。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而美联储立即印刷货币进行购买,所有的一切显示,美联储采取的是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治疗法”来克服这次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
由于中美经济形势的迥异,中国的金融政策依旧是利用“传统空间”,而且我们有理由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力感到乐观。原因很简单,中国不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崩盘所形成的“吞噬黑洞”、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还比较宽裕、长期看中国的各种要素成本(劳动力、资源)都正应该得到“向上”的重新评估、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正在得到理性地释放……
“金融国九条”最具新意的地方就是重新强调了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弱化了此前存在的“恒久升值”的去向。近日人民币汇率连续多日跌停,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一个重振外贸出口的态势。在中国这种庞大的外向型经济中,汇率下调比利率下调更容易促进就业。当然,很多资产泡沫的拥护者感到不满,他们打出“热钱将流出”的旗号希望人民币不要贬值。坦率地说,热钱所造成的震荡是容易被虚构和夸大的。在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完全为增长和就业服务。
在过去,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以“升值”为其基本形态,遵守一种“贸易顺差即需要升值”的思维。但是我们应珍视中国外贸的价值纯度,反对激进升值论,认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至多是“小幅升值”)是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合拍的。实际上,汇率稳定对中国经济转型异常重要。相反,在汇率上升的过程中,中国一边提高要素价格同时大力发行货币、过快提高居民名义收入水平(大大超过劳动生产率),这不仅制造了通胀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泡沫,形成双向扭曲。
更奇异的是,这反而造成了一种狭隘的思维,认为恰是汇率升值得还不够。其实,在汇率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要素价格改革并提高名义收入是恰当的,以全世界的购买力坐标看,中国人的回报是恰当的,否则以全世界的购买力坐标看,中国一边大力发货币提高名义收入,一边又不断提高人民币汇率“让钱更值钱”,这就会形成一种悖论:中国人印刷钱越多,钱还竟然能越值钱。
实际上,美国人正在试验这种悖论。美国人现在节衣缩食明智地降低债务,但美联储大量印刷货币刺激经济,将“债务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国债还变得越抢手、美元还变得越值钱。其实,美国人是用一种新的泡沫方式来解决次贷泡沫破灭问题,这个新的泡沫方式就是“美元币值的泡沫性”,美国正向世界灌输“损益与共”的哲学,希望能通过“变相胁持”(一些国家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的方式“成本分担全球化”。但美联储这种新的泡沫治疗术迟早要“破产”,美元要贬到应该贬的程度。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金融危机没过去 过去后是恶性通胀 | 刺激经济莫忘长远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