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性对接
时间:08-03-10 来源:世纪海翔
与人性对接
姜汝祥
锡恩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生意的本质是交换客户的偏好。所谓“客户第一”的意思,即在交易的时候,真正起作用的是客户的“偏好”,而不完全是产品的价值。而所谓成交,无非是同样的产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与价值。客户是第一位的,不同客户的不同偏好是第一位的,客户价值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性的心理游戏。
生意的本质是客户的偏好,那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经营公司就是追求利润,追求利润就是追求客户认可,而要客户认可公司,首先我们的员工要认可公司。所以,经营或管理公司的本质是在经营员工的心,是在用员工的心来获得客户的心。没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如何做得好企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并不是读书多的人,而是那些在“社会大学”里浸泡多年的人。道理很简单,人性是体验出来的,不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所以,管理本质是一种文明,而不是强权。因为人心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强迫的。人们并不反对服从或跟从,人们反对的是强迫的服从或跟从。
但也有人会问,管理中不也有强迫吗?的确,管理也有强迫,但那是一种事先获得员工认可的强迫。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贪婪。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抑制人性之恶更多的不是道德,而是一个交易:当规范的制定是“为我好”、“为我们大家好”的时候,我们就愿意认可公开制定的制度与规范,并自愿地接受违规的处罚。这种基于事先约定或者共同约定的处罚就叫法治,而法治化的企业管理就是一种制度文明,管理作为一种制度文明,它强调的是,可以改变的是规则,而不是人性。与其相信别人的良心,不如不给犯错的机会。
但企业毕竟是一个营利组织,对内制约的目的是换取外在客户的认可,自我约束的目的是为了客户的利益回报。因此,在外在利益的意义上,管理还是一种责任文明。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价值,是要客户回报,而如何才能让客户回报?回答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由此,我们就懂了,管理的制度文明与责任文明,实际上对应着企业的两种价值渠道——对内的制度文明对应的是员工价值,对外的责任文明对应的是客户价值。也即,如果业绩不好,要么是对内没有从制度文明的角度抑制人性之恶,让员工获得成长;要么是对外没有从责任文明的角度弘扬员工人性之善,让客户获得价值。
经营公司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出发点完全做反了,对内相信人性是善良的,让员工吃大锅饭;对外却纵容人性之恶去掠夺客户。所以,人性善恶是人的自然本能。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当我们说管理是一种文明,不是强迫,强调的是人性之善恶,没有对错,只有得失。关键不是对与错,关键是对的时候,你获得什么,当错的时候,失去什么。没有得失,就无所谓对错。
在这样一种逻辑下,业绩问题也就简单了。业绩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对员工与客户的投资问题。首先,如何投资客户来获得业绩?在投资客户的时候,你必须相信客户是善良的。当客户让你感到不“善”的时候,那实际上是因为客户在保护自己,因为有些公司在利用他们的善良,在欺骗他们的善良。而公司管理者的使命,就是让客户相信,公司是客户真正的伙伴,是值得相信的。客户的忠诚,合作或共赢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内心的交换,人们只会被你的人感动,不可能被你的产品感动。人们只有相信你的人,才会相信你的产品。所以,想要忠诚、合作、共赢的客户吗?那就看你都给客户提供了一些什么感觉吧。请记住,关键不是你说了什么,关键是客户听到什么;关键不是你做了什么,关键是客户相信什么。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就安定了,客户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搞定的。去掉索取之心,种下投资心态,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价值,因为产品价值的背后,首先是作为人自己的价值。
其次,如何投资员工来获得业绩?当我们说人有恶习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恶习是天生的,但恶习是被纵容还是被抑制,却是后天教育或管理决定的。而恶习的自愿抑制,就是管理中责任文明的最大体现。什么情况下人们会自愿抑制恶习?当人们获得的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或是成就感,人们就会用责任来代替放纵。在这里,重要的是成长的环境——环境决定了人们成长空间与成就感。一句话,任何业绩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性善恶与得失的对应。人性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是管理的规则,而不是人性,这就是管理文明。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科学把握调控节奏 坚持货币紧缩是“基调” | 美联储救市效果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