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宏观调控三要素

时间:08-03-06 来源:世纪海翔

宏观调控三要素

财经网》专栏作家  陆磊

货币调控有必要从调控工具搭配、调控力度把握和调控节奏控制三个要素入手,形成有效的政策组合

2008年开局,中国经济面临世界经济增幅放缓和南方冰雪灾害的双重冲击,使从紧的货币政策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理论上物价上涨使基准利率上调似成定局;而我们的主要经济伙伴进入利率下调周期,使得中外利率差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即使仅考虑国内因素,灾后重建所要求的基础设施投资属于刚性支出,很难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所约束。

面对当前的难局,货币调控有必要从调控工具搭配、调控力度把握和调控节奏控制三个要素入手,形成有效的政策组合。

——根据冲击的持久性搭配调控工具。有些经济冲击虽然力度较大,但持续时间很短;另外一些冲击虽然来势缓慢,但却可能形成持久影响。我们可把境外冲击作为具有持续影响的“趋势因素”,而把自然灾害作为仅具短期影响的“扰动因素”。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则因灾害造成的价格上涨和投资扩张并不构成趋势,相反,境外需求萎缩和相应的企业库存上升值得警惕。当前,扰动因素强化了通货膨胀,而趋势因素推动了经济衰退,两者在方向上的不一致性使货币调控左右为难。

在相应的政策工具搭配上,从紧的管理扰动的数量型货币工具与相对稳定的针对经济运行趋势的价格型工具组合,可以推动金融机构把有限资金运用于更安全和更有效率的投资领域,并在此非常时期适度降低高质量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

——根据金融稳定指标把握调控力度。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仍应是当前的基本基调,以稳定金融体系并最小化金融危机发生概率。此外,金融稳定更直接地体现为微观指标,如企业和居民的违约可能性。因此,运用紧缩的数量型工具,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在未来过度持有不良资产的可能性,确保金融稳定。与此同时,货币当局需要保持甚至适度降底在经济景气逐步下降时期的社会融资成本,在调控力度上有准确的把握。

——根据公众预期控制调控节奏。为有效引导公众预期,货币调控首先应立足于预调和微调。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事实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产能过剩将可望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问题。

当然,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可能持续存在,而工业制成品价格却已经不再具备上涨的动力。一旦价格上涨与经济增长发生背离,则货币政策应更多集中于解决经济停滞问题。在当前的农产品拉动型通货膨胀中,即使货币调控基调是紧缩性的,在节奏把握上应更多地立足于面向维持充分就业的小幅度微调。

 

                                             摘自《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出口何以持续强劲科学把握调控节奏 坚持货币紧缩是“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