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的世界观
时间:24-08-29 来源:李翔
彼得·蒂尔的世界观
1.
乔·罗根(Joe Rogan)8月份采访彼得·蒂尔的播客一开头,罗根就问蒂尔,如果你要从美国搬走,你会搬到哪儿去?
蒂尔回答,很难,因为“美国有很多问题,但大多数其他地方的情况可能更糟…每次我告诉别人我在考虑离开这个国家时,他们都会说,每个地方的情况都更糟。这种说法不知不觉中分散了我们对美国问题的注意力,我们无法深入讨论美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因为总有人说其他地方更糟。”
这个回答真是亲切。因为我在中国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讨论和回答,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是其他地方可能更糟。
接下来就是两个人关于各种阴谋论的扯闲篇,从杰弗里·爱泼斯坦聊到肯尼迪被刺杀的各种可能,再到特朗普在演讲中被枪手打破耳朵。
其中一个很开脑洞的阴谋论是关于比尔·盖茨的。蒂尔说:“比尔和梅琳达在1994年结婚,他们没有签署婚前协议,婚姻出了问题。也许梅琳达在离婚时可以得到一半的财产,但他不希望她得到这些钱。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替代计划——将婚姻资产转移给一个非营利组织。这样一来,梅琳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对这段婚姻提出异议……我认为梅琳达最终得到的财产不到她应得的一半,可能只有十分之一。这令人惊讶,比尔竟然能将分割的财产降到如此低的水平。”
简单总结下,比尔·盖茨为了不想离婚时分给梅琳达盖茨一半的财产,所以把财产转移到了盖茨基金会。
三个小时的播客里,蒂尔没有讨论自己的投资项目,也没有跟商业相关的讨论,似乎美国和中国一样,当下有太多比创业、投资更重要的事情要关心。
2.
在彼得·蒂尔的非官方传记《逆势者》里,作者说,蒂尔对如今主导硅谷的根本观念要负很大责任,他对这个观念形成的影响力,要大于那些看似更显赫的科技界人士,比如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谷歌两位创始人佩奇和布林,以及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
蒂尔参与塑造的这个观念是:“应该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技术进步,而不要有哪怕一点点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潜在伤害或导致其付出代价的顾虑。”
然后,正是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科技行业成长为一股“贪婪且貌似不道德的力量”。
蒂尔的第一桶金来自于PayPal。曾经在PayPal工作过的科技业人士被称为PayPal黑帮,成员除了蒂尔还包括今天的世界首富马斯克、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
作者说:“Paypal的黑帮哲学成为整整一代科技公司的创立原则”。这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就包括扎克伯格推崇的“快速行动,打破局面”,“与其请求许可不如请求原谅”。后来批评者们认为,包括Uber、Facebook在内的公司任意破坏规则、只为寻求增长,就是因为相信这套理念。
早期PayPal即是如此。
早期PayPal通过发送垃圾邮件和补贴用户来获得用户增长,这个策略后来被称为“增长黑客”;早期的PayPal直接向赌博和色情行业推销,这些行业也更有动力去使用一项可以绕过银行的新的支付和转账系统。在线赌博这一项收入能占到当时PayPal利润的30%左右,因为PayPal向赌博用户收取每笔4%左右的交易费用,向一般卖家只收取2%的费用,此外,Paypal还要另收一笔费用,以弥补潜在欺诈行为造成的退款。
在PayPal上市之前,作为CEO的蒂尔还要求董事会给他更多的激励,让他的股权从3%增加到了5.6%。
所有这些举动后来在很多科技公司都上演过。
当然,质疑蒂尔的人还会再加上一条:蒂尔一直是PayPal董事会和创始成员里主张把公司卖掉的人。日后他指导的年轻创始人扎克伯格会更坚定地拒绝大公司发来的收购要约,坚持要把公司做到更大。(事实证明独立的PayPal有更大价值,后来eBay把PayPal又单独拆分了出来,如今PayPal市值约为750亿美元,是eBay的两倍还多。)
蒂尔和马斯克在移动支付时期一直是竞争关系,当时两个人关系并不好。两家公司合并之后,蒂尔的支持者发动公司政变把马斯克从公司CEO位置上赶走,让蒂尔接任。当时两个人对彼此的看法是:蒂尔认为马斯克做事莽撞,好吹牛;马斯克认为蒂尔就是喜欢赚钱,只是把技术当作赚钱的工具。
3.
退出PayPal之后,作者说,蒂尔在构建三个项目,“一个赚钱的项目,目标是增加财富,有时要求他接受华尔街大亨的品味和举止;一个科技项目,让他成为硅谷的权力掮客;一个政治项目,他需要用他的金钱和技术信誉来确立自己思想领袖的地位,并在华盛顿积蓄影响力。”
三个项目呈现出三个不同的彼得·蒂尔,”对华尔街,他是睿智的逆势对冲基金经理;对于硅谷,他是一个只关心赋予年轻创业者权力的风险承担者;对于华盛顿,他是能把我们从恐怖主义中拯救出来的技术天才。”
这些面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形象,是蒂尔付出努力刻意打造出来的。
面对华尔街的是对冲基金克莱瑞姆,它“集初创公司、智库和对冲基金于一身。”员工们会讨论一些宏大的问题,比如,如果你要从零开始设计一个国家,它会是什么样子。
必须承认蒂尔还是挺NB的。在2008年年中的时候,蒂尔预测市场会暴雷,还警告说对冲基金用来进行交易的券商可能会崩溃,公司将不得不转向持有现金。当时蒂尔创办的另一家大数据公司帕兰提尔,管理层专门从银行取了10万美元备着,以防美国经济全面崩溃,用现金给员工们买必要的食品等物资。
然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了。
但是蒂尔接下来的操作却踏空了。雷曼破产后,蒂尔开始大举买入股票,买了10亿美元银行股和8亿美元的谷歌与雅虎。他赌的是政府出手救市,股市反弹。结果到2008年底时,因为股市持续下跌,克莱瑞姆把上半年做空赚到的钱全赔光了。
还没等后面股市反弹,蒂尔开始抛售,结果又错过了复苏。然后就发生了克莱瑞姆的投资者包括养老金和主权基金在内开始撤资,让蒂尔的基金规模从原本的60亿美元缩小到20亿。
不过,克莱瑞莫的表现仍然要好于大盘和大多数对冲基金。
面对硅谷的是蒂尔的创始人基金。虽然蒂尔在2004年时拒绝投资特斯拉,也拒绝投资YouTube,但是他投了脸书10%的股权,这足以证明蒂尔仍有过人的判断力。
面向华盛顿的项目,应该是指大数据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帕兰提尔的客户包括美国军方。帕兰蒂尔这个名字来源于《魔戒》中的魔石,通过魔石,你可以看到远方发生的事,也可以看到未来。这个大数据公司后来被用于美国政府的反恐行动。
当然,后来蒂尔做了更成功的投资,也就是在2016年的大选里押注特朗普。蒂尔对特朗普的实际影响力有多大?不好说。
按照作者的描述,蒂尔向特朗普推荐的150个行政职位候选人里,只有十几个人得到了任命。但是,“蒂尔对特朗普任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提出了十几个任命人选,而是让美国最受尊敬、最有权势的商人加入特朗普的圈子,尽管他们私底下都瞧不起他。”
4.
蒂尔已经通过《从0到1》阐明了他关乎投资的思考,但更有趣的是蒂尔在商业和投资之外的想法,有些离经叛道,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是一些。
A.蒂尔对全球化和民主的态度。按照《逆势者》的描述,911事件之后,蒂尔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他越来越怀疑民主、移民和全球化。大数据公司帕兰提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监控资本主义。
蒂尔在自己的文章《论一名自由意志主义者的养成》里说:“我不再相信自由和民主是相容的。”他对现有的政府形式表示悲观,认为可能有三种希望领域:第一是互联网,尤其是脸书;第二是外层空间,太空殖民;第三是海上家园——在公海上建立一个无政府领域。
B.蒂尔反对身份的多元化。蒂尔曾在一篇文章里把美国的衰落溯源到伍德斯多克音乐节,“这是嬉皮士接管美国之时,也是关乎进步的真正的文化战争失败之时”。
C.蒂尔对言论自由的态度。马斯克始终在以言论自由为X辩护,蒂尔则相反,《逆势者》说,在媒体圈说要“彼得·蒂尔”某个媒体或某个记者,意思是要把他们搞破产。这里指的是蒂尔秘密资助摔跤手胡克·霍根起诉硅谷八卦媒体高客传媒,让后者在2016年破产。原因之一是高客传媒报道了蒂尔的同性恋身份,侵犯了蒂尔的隐私。
拥有《华盛顿邮报》的贝佐斯也曾被报道出轨,但是贝佐斯的态度是提前主动发布声明,然后离婚。贝佐斯说:“作为公众人物,对于那些涉及自己而你又不喜欢的言论,最好的防御就是厚脸皮,你根本阻止不了它。”
D.蒂尔不喜欢现有的大学教育。他称之为高等教育泡沫,认为比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泡沫更糟糕,“次贷至少让你拥有了房子,读大学你可能照样一无所有。”“大学是一种以超高学费来强化阶级差别的机制。”为此蒂尔发起了蒂尔奖学金项目,向20名20岁以下的年轻人提供10万美元的奖学金,支持他们辍学创业。
E.蒂尔相信技术,他一直支持政府减少在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上的支出,转而把钱投向技术研发。蒂尔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很开脑洞地评价《魔戒》说:甘道夫是个疯子,他想发动战争,魔多是一个建立在理性和科学基础上的技术文明。在魔多之外,一切都是神秘的,什么都不起作用。
F. 蒂尔在新西兰买了块地,以应对世界末日。蒂尔是个“有备者”。“有备者”指的是相信世界末日会在有生之年到来的人,因此会囤积黄金和武器以做准备。福克斯的创始人罗杰·艾尔斯也是。在拍罗杰·艾尔斯的美剧里,专门讲到艾尔斯会在地下室里放上足够的水、食物和武器,以准备世界末日到来时逃生。这在普通人看来有点神经兮兮,但是在某一个圈层里很流行。
总之,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创新者——《从0到1》的作者、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他有着自己很坚持的、容易引发争议的意识形态主张,而且很高调地把这些主张通过一个一个项目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至于让他自己的身份都变得模糊。
越来越好奇,未来的历史会如何评价、描述像彼得·蒂尔这样的人。
摘自-李翔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大跳水!拼多多暴跌近30%,发生了什么? | 没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