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是谁把微创医疗推向火坑

时间:24-04-09 来源:拇指药略

是谁把微创医疗推向火坑

2022年的六一儿童节,资本市场突然传出一个消息:张磊跑去新加坡了。

这个消息当天就遭到了高瓴资本的辟谣,因为那时候想去一趟新加坡还很不容易。

张磊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来说算是个传奇人物。在张磊成名之前,国内以医药产业投资见长的机构不少,如高特佳、启明等,但没有一家达到过高瓴的高度。高瓴成了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投啥啥热门,买啥啥涨。不少机构分析高瓴的投向来判断行业冷暖,还诞生了一种说法:

▌“跟着高瓴抄作业”

复盘这几年医药板块的走势,传闻张磊去新加坡的那个时间点,还真算是撤出A股医药板块不错的时机。在那之后,中证医药指数、中证医疗卫生指数都急转直下,毫无反弹动力。

众所周知,高瓴投生物医药企业来自于一个故事:2013年张磊在美国波士顿听说有一种抗癌神药叫PD-1,一旦研发成功全球有几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回来后一查,竟然有一家中国企业正在开发这种药,于是连续投了这家公司8轮,至今一股未卖,被传为佳话。

高瓴投医疗器械企业也有一个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不太妙,故事的主角就是如今热锅上的蚂蚁:微创医疗。

1

20203月初,疫情还在焦灼的时候,高瓴突然宣布:以每股13.5港元增持微创医疗4773.4万股,耗资6.45亿港元。

高瓴此前并未现在微创医疗的股东披露名单中,猜测可能通过二级市场已经持有了约7000万股。一次性大笔增持后,高瓴成为微创第四大股东,并且赚足了舆论效应。而且在公开增持后,高瓴旗下另一个基金又通过定增拿到微创6600万股,又拿出了7.7亿港元。

自此,高瓴和微创深度绑定,开始演绎一场资本神话。

微创的历史我们之前梳理过。2010年上市以后的10年里,微创股价没有一点雄起的样子。但是,微创的创始人常兆华是比较能折腾的,按他的说法:

▌“微创要做中国的美敦力。”

美敦力是世界公认第一的医疗器械企业,1949年成立,默默搞了35年的自主研发,在1985年转向百川归海的多元化战略,一路收购1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终成今天的模样。

   

微创成立十几年,手里攒的钱不算多,技术基础更提不上多深厚,要快速做成中国的美敦力,必须不走寻常路。

2014年,微创收购美国Wright Medical公司的关节业务,将骨科业务一下做大,而且借道进入国际市场。微创为此借款2亿美元,还首次发了可转债。

如果你还记得当年的资本出海潮,就能感受到微创医疗是何等的赶时髦。

不过,微创毕竟没有海航、安邦保险那样强大的融资能力。收购来的骨科业务带来的海外流水的确非常可观,但成本畸高,似乎就一直没有盈利过,每年都要亏损个几千万美元。

微创还不信邪,2018年又联合马云的云锋基金,以1.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美国LivaNova公司不要的心率管理业务。这块业务也是挺可以的,收购完了之后4年时间里,一共给微创

▌亏了不到3亿美元

两个收来的海外赔钱业务也不是完全没好处,至少给微创带来的账面收入很高,这也是微创营收增长率很快的秘密之一。

2010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微创的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24.5%,高于中国医疗器械协会披露的全行业19.5%的同期年均增长率,也高于A股医药大白马的恒瑞,只是因为几次收购都不如意,导致微创的净利润长期摇摆不定。

   

赔本买卖不能再这么干下去了,微创需要一个更有力的资本谋划者。就在这个时候,高瓴出现了。

2

在高瓴入股之前,微创已经分拆了业绩最好的心脉医疗在科创板上市,算是有过分拆经验。

心脉医疗的分拆其实有点戏剧性。2018年底,A股确定创立科创板,当时证监会是领了任务的,必须要在2019年把板填起来,而且要保质保量。分拆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上市成了最保险的办法之一。

如果考虑到这个背景,微创第一次拆分子公司上市或许只是偶然。

高瓴在此时发现了微创的价值。生物医药企业一般要等到药品研发有了进展,投资价值才能体现;医疗器械企业则不然,市场存量创新足够,只待一个个发掘出来就是。

▌鲨鱼仿佛嗅到了血的味道。

高瓴向来一二级市场通吃。两轮入股微创医疗,累计斥资约14亿元港币算是个投名状,为的就是攀上亲戚,将微创手里每一个可拆的板块都变成钱。

当然,高瓴买入微创医疗的股份也不亏。在明星效应加持下,微创股价从当时的10港元左右在一年多时间内飙升7倍以上。

    

2020年开始,微创医疗手中的现金量逐年增加:一方面出让子板块的股权、拿到投资款,准备分拆上市;另一方面微创开足马力融资,争取收购更多的业务,快速运作包装上市。

与此同时,高瓴直接入股了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心率这几家微创系子公司;微创脑科学、微电生理等子公司则是微创医疗占大部分股份,背后自然也少不了高瓴。

高瓴在一二级市场一通操作,让微创医疗迅速膨胀。不仅仅是业务规模和市值膨胀,可能连心态都膨胀了。

20216月,微创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72.85港元,市值超过1200亿。此时微创的资金其实已经紧张了,公司依然选择在股价高位时发行7亿美元零利率可转债。这被认为是造成今日微创危机的最核心根源。

微创当时发行可转债似乎是盼着公司股价能继续拉高,直到拉高到比转股价高出一定幅度,例如30%,微创医疗就能启动强制赎回,零成本拿到7亿美元的周转资金。

那一年微创大概花了近30亿元人民币,入股科瑞药业、入股阿格斯医疗、收购德国做ECMO的公司、收购科技产业园,甚至入股沪上温州帮的华瑞银行。如果微创股价能持续拉高,这些项目能快速上市撤出,7亿美元等于是一笔低息贷款。

唐万新说过:“资本运作就是四两拨千斤,通过层层并购,迅速取得产业整合的控制权和操作权。”

一旦玩上资本运作的游戏,你会觉得一切实业都没意思。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发完可转债后第二个月,微创股价暴跌15%,此后一路下行,从发债时的72.85港元跌到现在的5.96港元。

其实,从2020年开始,微创医疗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就一直是负数,表明公司经营出现了大问题。国家集采固然是个很大的因素,但几块亏损业务长期尾大不掉更是主要原因。

根基不牢,还想着玩上市套现那一出,拿的又是财务风险最高的可转债。如今,IPO通道不畅,新业务开拓又不是很顺利,债主逼着今年就要赎回债券。微创医疗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下一步是变卖资产还是变卖股权?另外,曾经的好朋友高瓴会出手拉一把吗?

摘自-拇指药略

   
上一篇 下一篇
兽爷丨买下那个中国首富没有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