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首日暴涨140%,医疗VC缓了一口气

时间:22-11-17 来源:投资界

首日暴涨140%,医疗VC缓了一口气

我那医疗VC朋友主动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最赚钱的新股,不是来自新能源,也不是半导体,而是意外地出现在了医疗健康赛道——更准确的说,是医疗器械。”言语之中,透露着一丝久违的振奋。

111日,顶着无创呼吸机第一股称号的怡和嘉业于创业板上市,首日暴涨140%。打新中签者们欢天喜地,这样的涨幅意味着中签一手即赚超8.5万元。靠着家用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怡和嘉业市值达到近190亿元。

如此兴奋的一幕在今年医疗投资圈鲜少看到。“今年VC很难,投医疗的VC更难。粗略梳理一下,今年二级市场医疗健康估值大回调,普遍跌去了5成市值,跌去8成市值的医疗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甚至连段子都有了,一家投资机构内部的行业鄙视链,排前的是新能源和半导体,垫底的是生物医药和新消费,今年投医疗的朋友很多都没有声音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医疗器械却十分火爆,一笔笔融资应接不暇,一个个IPO接踵而来,这是低迷医疗赛道里的一抹暖意。

清华校友干出一个IPO,市值190亿

缔造今年最赚钱新股,怡和嘉业有何来头?

公司前身怡和中心由庄志、陈穗、张兴亮、蔡国方和苏琳五人一同建立。IPO后,庄志持股为13.0989%,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庄志是谁?从求学履历来看,这是一位学霸。19927月,他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科技情报系;七年后,又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几经辗转,2005年,庄志到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工学博士学位。

期间,他在本科毕业后曾入职北京新兴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发展中心,担任工程师;而研究生毕业后,2001年,庄志下海创立怡和中心,即如今的怡和嘉业。

资料显示,怡和嘉业由睡眠呼吸检测仪起家,逐步横向扩张到呼吸治疗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家用无创呼吸机、通气面罩、睡眠监测仪、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并提供呼吸健康慢病管理服务。

回顾公司的历程,可以看到在2020年后经历了一次重大转机——飞利浦召回事件,这让怡和嘉业的海外业务起飞。

招股书显示,怡和嘉业医疗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2.58亿元、5.6亿元、6.63亿元;净利分别为3880万元、2.28亿元、1.46亿元。其中,家用无创呼吸机产品与耗材产品收入占比分别在60%30%左右,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沙利文的资料,怡和嘉业在2020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三,仅次于国际品牌飞利浦伟康及瑞思迈;在2020年中国家用无创呼吸机出口销售额方面,国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怡和嘉业(40.5%)、鱼跃医疗(35.9%)和融昕医疗(19.2%)。换言之,怡和嘉业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出口市场份额。

成立二十余年来,怡和嘉业身后集结了一众VC/PE投资人队伍。早在2010年,麦星投资就开始投资怡和嘉业,并于2015年追加投资。辰德资本则于2015年投资怡和嘉业,并于2019年追加押注。而毅达资本在201912月领投怡和嘉业新一轮融资。

这一次,大家提前布局老龄化时代。从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县数据来看,出生于1963年和1971年之间,目前51-59岁左右的人口是第一座人口高峰,他们的老龄化才刚开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呼吸机市场正加速增长。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医疗投资人出现在老龄化的赛道里。

今年,医疗器械IPO大爆发

今年医疗器械有多火爆?

这里掀起了上市潮。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美好医疗、健世科技、华大智造、电生理、联影医疗、可孚医疗等超25家相关企业成功IPO;而和华瑞博、百多安、深圳安科、汕头超声、东软医疗等也在排队等候中。

其中,联影医疗的成功上市,一度引发狂欢。作为高端医学影像龙头,联影医疗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5%,市值突破1500亿元。

而创办这家国产医疗器械巨无霸的,是一对同事兼老友——薛敏与张强。薛敏毕业于复旦大学,早年间开始创业,后来把公司卖给西门子,顺势进入了西门子任职。在那里,他遇见了日后的搭档——毕业于上海交大的张强。看着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长期被GE、飞利浦和西门子等外国巨头垄断,他们萌发了创业念头,一拍即合,联影医疗应运而生。

联影医疗何以撑起千亿市值?招股书显示,联影医疗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按新增销售台数计,2020年联影医疗已成为中国市场最大的MR设备厂商,领先国际厂商。在中国1.5T MR设备市场中,联影医疗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但在中国3.0T及以上MR设备市场中,GPSGE、飞利浦和西门子)三家依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联影医疗市占率目前排第四。

还有一个超级IPO——华大智造。今年9月,华大智造于科创板上市,当日收盘市值达413亿元,公司的掌舵者是汪建。1954年,汪建出生于湖南,早年在湖南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完成了本硕学习,此后赴美国留学,开始深入接触基因科研。学成回国后,汪建一手创立了华大集团。期间,汪建愈发意识到基因测序仪的重要性,而华大智造的诞生,填补了国产基因测序仪的空白。

我们把目光拉回到10月,以医疗器械为首的医药股内持续行情看涨。尤其是在1014日,A股医药、医疗股曾全线爆发,医疗服务板块、CRO概念板块均涨超7%;医疗器械板块最为亮眼,收涨9.18%

美好医疗恰好赶上了这波行情。1012日,美好医疗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打破了医疗股上市破发的魔咒,最新市值约190亿元。

成立于2010年,美好医疗是一家妥妥的医疗机械公司:核心业务为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组件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其中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家用呼吸机和人工植入耳蜗产品的生产。为多家全球医疗器械100强企业包括迈瑞、强生、西门子、雅培、瑞声达听力等提供监护、给药、介入、助听等细分领域产品和组件的开发及生产服务。

几乎同一时间,健世科技也登陆港交所。这是一家被高瓴看中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业务是治疗心脏病时需要的医疗器械产品,最新市值超120亿港元。

还有一个个医疗器械IPO正在赶来。

比如中国医疗机器人制造商和华瑞博(HURWA)考虑赴香港IPO,筹资约2亿美元。据悉,目前和华瑞博的估值在80亿至100亿人民币之间,预期最早今年上市。

而百多安递交招股书拟冲刺科创板上市。公司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将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应用于植介入医疗器械。成立19年来,公司背后站着一批知名风投机构,国科投资、济峰资本、锡宸投资、洲嶺资本以及德福资本。据悉,百多安的实际控制人为张海军、郭海宏,两人为夫妻关系。

众所周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医疗赛道投资出现了估值倒挂,IPO破发成为常态,市值回调令人不忍直视,医疗投资人转行的消息开始流传。医疗器械意外火爆,让医疗投资圈出现久违的振奋。

国产替代,席卷医疗器械江湖

今年最火的赛道之一

医疗器械的火爆蔓延到了一级市场。虽然今年医疗健康赛道融资冷冷清清,但医疗器械却依旧热闹。

不久前,专注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领域医疗光学影像设备研发商——微光医疗,获得超亿元D轮融资,复健资本,华金资本,开禾资本,红杉中国,中科创星等知名创投机构出手。

几乎同一时间,湖南湘潭一家聚焦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的医疗器械厂商——华芯医疗,获得IDG资本、方正证券、财信产业基金数亿人民币的Pre-B轮融资。

更为轰动的是,医疗器械赛道诞生了一笔超过7亿元的单轮巨额融资——电生理企业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及B轮融资交易,由信达鲲鹏、光华梧桐、元亨利贞、威高集团、惠每资本等联合投资。在此之前,公司于202112月完成由高瓴资本独家投资的A轮融资。目前,锦江电子传出筹备上市的消息。

医疗器械融资比想象中热闹。今年,高峰医疗获得达晨财智近2亿元B轮融资;德康医疗获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基金、蓝山投资、首创证券、晓池资本、海邦投资、宏达君合、斐君永平;SceneRay景昱医疗获高瓴创投与红杉中国联合3亿元D+轮融资……还有很多很多。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今年,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其他诊断/治疗设备等)融资超过240起。这在整个医疗健康赛道里,几乎是一枝独秀。

“总体来上,今年药相对冷一点,器械相对热一点,水大才能鱼大,水小鱼最难受,药是吞金兽,资金量需要的相对比较大。”北京一位医疗投资人分享,今年大家更倾向于去看一些离变现、离商业化比较近的细分赛道。“药不如械”,则成了医疗投资圈心照不宣的共识。

如同芯片领域一样,在医疗器械领域,国内高端市场长期被一些老牌欧美企业占据。以联影医疗所处的医疗影像设备为例,海外三巨头——西门子、飞利浦、GE医疗,曾是国内医疗器械厂商难以逾越的高山。国产替代,其实是过去十年内医疗器械领域最主要的一条主线。一位医疗投资人朋友总结

现在,时机到了。

2021年,《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强调推进各类高端产品国产化及终端推广应用。具体落实上,各地集采时在同等条件下首先采用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实行贴息补贴财政政策支持医院采购国产设备。

正如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团队此前表示,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巨大的国产替代需求和持续的自主创新企业不断崛起。在国产替代及国家政策对于国产设备采购的支持之下,国内医疗市场体量将持续增大,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优秀的国产创新技术的诞生。

出海,则是另一条新出路。有些医疗器械企业避开国内集采,去海外与其他国际医疗企业竞争更大更广阔的市场。比如最新海外营收占比近四成的迈瑞医疗,怡和嘉业也在美国与本土品牌竞争睡眠呼吸机市场。

国产医疗器械正在迎来爆发的前夜。“毫无疑问,通过过去七八年的投资和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国产替代的能力。相信未来五到十年是国产设备快速替代进口设备、占据领导地位的十年。”上海一位资深医疗投资人如是说。

如果说过去十年,国产医疗器械更多是星星之火,那么未来十年,燎原的时候到了。

医疗投资的冬天总会过去。

摘自-投资界

   
上一篇 下一篇
16条与20条背后,有人早商量好了没有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