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柔性屏的外衣,柔宇科技可能是一家为上市圈钱的PPT公司?
时间:21-01-08 来源:今日头条
披着柔性屏的外衣,
柔宇科技可能是一家为上市圈钱的PPT公司?
柔宇科技于2012年成立,专注于柔性显示屏幕的研发和生产。根据柔宇科技自己在官网的表述。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核心柔性技术生产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以及包括折叠屏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在内的全系列新一代人机互动产品;同时,柔宇也为智能移动设备、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行业中的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上,相比传统的显示技术,柔性显示屏幕具有轻薄、可卷曲、可折叠、便携、不易碎等优点,而且便于进行新型设计。柔性显示技术将革命性地改变消费电子产品的现有形态,让大量的潜在应用成为可能,对未来的人机交互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根据头条百科的介绍,柔宇科技是由IDG资本、中信资本、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基石资本、松禾资本、源政投资、富汇创投、Alpha Wealth、浦发银行、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国KIG资本等一批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共同投资,由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曾任职于世界500强知名IT企业的美国海归博士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及香港同步运营。柔宇在成立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四轮风险投资。
2020年的最后一天,柔宇科技递交了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而且,柔宇科技此次更是抛出了令外界感到吃惊的IPO融资规模,其计划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资高达144.34亿元人民币,高于此前120亿元/18亿美元的传闻。在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中,柔宇科技的144.34亿元IPO规模,仅次于京东数科的204亿元和吉利汽车的200亿元,同时也仅次于已经上市的中芯国际。然而,外界就有人在质疑,与其说柔宇是一家科技公司,倒不如说是一家在为上市圈钱的“PPT公司”。
(一)
据柔宇科技称,在144.34亿元的募资金额当中,将有一半将用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等四个项目,其中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项目将投入49亿元,预计两年建成后新增年产能8英寸全柔性屏367万片、7.2英寸全柔性屏174.2万片、10英寸全柔性屏0.912万片,总计632.4万片(8英寸计,下同)。业界猜测该项目就是柔宇位于深圳生产线的二期工程,再加上目前一期产量约为280万片/年,两期工程满产后的年产能将超过900万片。
而同行友商们在AMOLED领域的产能情况又是怎样的?京东方目前已量产的两条6代产线,合计年产能115.2万片;深天马一条6代产线,年产能45万片;TCL华星光电同样只有一条6代产线,年产54万片。
值得注意的是,扣去上述扩产项目的花费,柔宇此次募资金额还有一半,也就是7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由此可见,柔宇科技对资金很是“饥渴",而72亿元中的半数还将用于弥补亏损。从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1至6月,柔宇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0.65亿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总计约5.17亿元;同期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和-9.6亿元,累计亏损约31.94亿元。
然而,与持续亏损的业绩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业内人士以招股书中发行方案计算,柔宇科技发行价或为120元/股,发行初始市值将达577亿元人民币,若上市首日上涨超过83%,该公司估值便可突破千亿元大关。市场人士认为,如此高的估值与柔宇科技较低的营收规模、高额的亏损不相匹配,因此,市场给予如此高的估值,很明显是给了柔宇科技以未来溢价。
(二)
接下来的问题应该就是,柔宇科技到底有多少“真本事”,能不能与三星、京东方等实力型面板厂商同台竞技?2020年9月,“节点财经”发布文章并得出的结论是,独有的折叠屏技术算得上是柔宇科技的一个闪光点,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较,无论量产、还是良品率,仍是柔宇科技的软肋。“深圳方远”于2020年10月发布文章表示,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是一位成功的PPT写手,表演艺术家。换言之,柔宇科技更像是一家为上市圈钱的“PPT公司”。
根据公开的信息,三星显示、京东方和柔宇科技均已建成了柔性屏生产线、先后实现了折叠,并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三星、京东方选择的是“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路线,柔宇科技用的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两种技术路线的差别,按照刘自鸿所说,LTPS工艺温度在450度以上,基于硅材料较为复杂,工艺单条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通常高达数百亿。而ULT-NSSP的材料器件设计、制程工艺、路线设计、堆叠技术,甚至包括生产设备都是完全不同的,工艺温度比LPTS要低200到300度,采用的是非硅材料。
单从售后角度出发,柔宇科技的技术有一定的优势。据公开的数据显示,三星Galaxy Fold折叠屏的换屏价格为4200元,而柔宇FlexPai柔派的换屏价格为2499元,柔宇科技的全柔性终端产品的换屏成本应该是同行中最低的。
柔宇科技一直引以为豪的是,公司建立了全球首条类六代线生产线,公开的资料显示,在国内主流OLED显示面板企业,已经建成六代线的企业(代线越大,面板的面积越大,可以切出小液晶面板的数量越多),包括前面提到的京东方有2条、深天马有1条、华星光电有1条、维信诺有1条、和辉光电有1条。从建线成本投入及产能进行对比,京东方为220亿元(月产2K);深天马为45.5亿元(月产15K);维信诺为45.3亿元(月产15K);柔宇科技为110亿元(月产15K)。很明显,在同等产能情况下,柔宇科技建线成本是深天马和维信诺的约2倍。
至于生产良率?国金证券研报给出数据显示,2019年柔宇折叠OLED手机面板生产良率为10%左右,低于京东方,更低于三星的40%。
柔宇科技并不是一家纯粹的面板制造厂商,而是B2B+B2C结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既研发生产全柔性显示和全柔性传感等核心基础器件,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做面向B端和C端的产品。但面向B端和C端产品,至今都没见掀起多么大的浪花,或者显著的起色。例如,柔宇科技面向C端发布的柔派折叠屏手机,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柔派折叠屏手机的性价比太低,折叠屏看似酷炫,但实际用处不大,而且价格较高,最贵高达12999元,512G版本的还需消费者提前预约。
(三)
那么,对于柔宇科技来说,在柔性屏领域孤注一掷,未来能不能打破外界的质疑?根据各个机构的调研,以及品牌大厂在市场上的布局,各方对于折叠屏市场的未来持乐观的预期。当然,柔性显示屏的应用不仅限于折叠屏手机,但折叠屏手机按理说是最有可能带动柔性显示屏起飞,甚至成为市场的主流。顺便补充一下,柔宇科技官网上目前在售的折叠屏手机,有FlexPai和FlexPai 2,两款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其实都比较贵。而到目前为止,柔宇科技发布的折叠屏手机在并未在市场上“火爆”起来。
以当前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厂商三星电子为例。2020年12月,据市场调研公司DSCC发布的报告称,以全球出货量计算,整个2020年,三星在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近90%,傲视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此外,三星显示2020年折叠屏手机所用显示屏幕出货量市占率可能达87%。更早以前,DSCC便已提到,三星电子会将开发重点转向折叠屏手机,并逐步淘汰Galaxy Note系列,Galaxy Z系列将成为三星电子第二大旗舰手机系列。里昂证券分析认为,从2022年开始,折叠屏手机将上升为市场上的主流,三星在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据先行者优势。
2020年2月,三星曾发布了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接着到9月,三星又发布了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old 2。DSCC预计,仅从销量和销售额而言,Galaxy Z Flip和Galaxy Z Fold 2毫无悬念地成为2020年全球最畅销的两款折叠屏手机。而2021年,三星计划推出Galaxy Z Fold 3、Z Flip 2和Z Flip Lite共3款折叠屏手机。
如果再算上其他安卓手机品牌厂商,2021年可能将有8款折叠屏手机面世,除了三星计划推出Galaxy Z Fold 3、Z Flip 2和Z Flip Lite共3款折叠屏手机,其他还有,谷歌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首款Pixel折叠屏手机;OPPO似乎计划在2021年下半年发布4款折叠屏手机,因此可望见到多种外形的折叠屏手机,包括类似OPPO 2021的卷轴屏概念机。如若再加上华为的Mate X系列折叠屏手机,以及很久之前曾演示过折叠屏手机的小米,可以预期的是,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在2021年迎来迄今为止最热闹的一年。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上,三星冲在最前面,如果华为不是芯片供应受阻,也肯定会加速步伐,跟三星比拼市场名次。
至于非安卓手机阵营的苹果,相信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其实,苹果要开发折叠屏手机的传闻可谓不断,近期就再度传出,苹果iPhone主要供应商,包括鸿海在内,已经进行送样。但折叠屏手机零部件厂表示,尚未听闻美系手机客户有意开发,相比于折叠屏手机,苹果对AR眼镜所带来的宽广视野更有兴趣。
折叠屏手机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用较小面积的装置,却能有较大屏幕的享受。不过,由于面板特殊性及机械设计复杂,消费者也必须承受较高售价,高售价,却不代表有高耐受度,有些手机在使用后,轴承处会出现瑕疵,或屏幕在折叠处会出现折痕,都是目前折叠屏手机亟需解决的问题。外界分析,以苹果对产品要求的龟毛程度,必定无法忍受上述瑕疵出现,然依照目前的产品设计,却很难避免。
而从已公开的苹果专利申请文件显示,苹果至少从2012年开始,针对可挠式屏幕或是折叠式结构,申请过不少专利,探讨层面从折叠方式、折叠机制、材料选定,甚至是触控界面,年年都有相关专利申请,根据相关说明图示,不只是移动设备,包含类似Mac的桌面设备或Apple Watch之类的穿戴类设备,苹果对折叠式装置的想像并不限于iPhone手机。
甚至,不管是Galaxy Fold的左右对称式开阖、还是折叠式Razr的经典贝壳式设计,或是近来突然蔚为风潮的卷轴式屏幕设计,苹果相关专利文件中皆有触及。可以大胆假定的是,折叠屏设备的物理性外型风格与结构问题,以及实际的生产难度、耐用程度,乃至材质选择,苹果工程师恐怕早已推演过可能性,或是一如近期相关传闻,供应链已开始测试苹果折叠屏产品。
根据预测,2021年,预估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可望达700万部。假如2022年苹果加入供应行列,将促使折叠屏OLED面板需求提升,往后折叠屏智能手机将迈向普及化,有望再推升折叠屏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成长。当然一些人倾向于认为,折叠屏和卷轴屏等柔性屏幕产品已经是市场大势所趋。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折叠屏手机在此后数年果然爆发,未必就是柔宇科技从此迎来了春天,因为柔宇科技还面临着与实力型商业对手的竞争……
摘自—今日头条
上一篇 | 下一篇 |
---|---|
38岁,这位高考状元要去IPO敲钟: | 100万亿美元股票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