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不容忽视的疫后趋势正在改变世界
时间:20-05-26 来源:云锋金融
五大不容忽视的疫后趋势正在改变世界
云锋导读:疫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云锋金融的合作平台贝莱德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随着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日渐回到正轨,街道也慢慢恢复了以往的车水马龙。越来越多人开始走出家门,拥抱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恢复了打卡(还没关门的)网红餐厅的热情。但无可否认的是,疫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各个方面,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许多长线投资者来说,他们投资的是企业的潜力和未来价值,因此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放眼未来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后疫情时代下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五大趋势。
1. “新常态”下科技行业蓬勃发展
过去的几个月,我们一家三口都在逐渐适应“新常态”:减少外出,在家办公、上网课。随之而来的那些令人崩溃的时刻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我们两口子这边电话会议,那边还得帮小家伙在家校群里打卡各种作业和互动。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越来越依赖科技。事实上,科技行业一直以来都表现强劲,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络游戏和直播等在疫情爆发前就呈现了向好的势头,而疫情下旨在减少人际接触的“新常态”又为其提供了新的动能。
除此之外,支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和电子竞技等各种无接触活动的相关科技也会受益。随着高速数据传输成为远程办公迫在眉睫的需求,5G的发展也可能会得到提振。
2. 全球化与本地化的此消彼长
通过观察各国对本国人口和经济的关注程度,我们发现维持了长达数十年的全球化趋势正逐步逆转,区域化或本地化正成为新趋势。此前的贸易紧张局势已经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的布局和集中化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则进一步将该问题置于聚光灯之下。
全球化与本地化的竞争也体现为城市与乡镇间的再平衡。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人口密集的城区,而这些通常都是商业中心。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两方面趋势:一方面,随着人口迁移和远程办公的兴起,企业办公场所可能会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可能会从中受益:对发达国家而言,原本分布于国外的制造业可能会回流至这些地区;远程办公发展成型,意味着人们能够迁出城市中心区;那些原本青睐在文化中心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员,可能会发现人口密集地区的不利之处,从而把目光投向乡镇地区。
3. 重新考量企业资产负债表
疫情之际,就像消费者重新调整日常支出一样,企业也需要重新思考何为“稳健”的资产负债表。虽然企业本就需要具备抵御经济放缓的能力,但如果长达数月没有任何收入,无论大小企业都可能难以为继。最近,在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不仅削减股息,还在寻求融资以确保自身拥有足够的流动性。许多陷入这种境地的企业都背负了超乎寻常水平的债务,可能是因为他们为了达成收购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扩张。我们认为,疫情将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其资金杠杆率。
随着企业重新评估资产负债表,其中一个可能的结果是,近年数量有所上升的企业并购(M&A)会减少,如下图所示。但业界也有持相反意见的,他们认为,对资产负债表的挑剔目光和最近要求限制股票回购的呼声可能意味着,企业手中多余的现金反而有利于并购。至于企业并购会增加还是减少,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4. 可持续发展投资加速
新冠肺炎疫情重新定义了可持续发展投资,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相关的投资。人们会记住企业回馈社会所做出的努力,相应地,那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因此被员工、客户和社区认可的企业也将获得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提醒我们,人类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认识到尊重自然的重要性,这或许就是考量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关键所在。
投资者目前对ESG投资越来越关注,正是因为具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在最近的经济低迷期表现出色,并持续吸引着资金流入。
5. 休闲娱乐逐渐回归
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大大缓和,但全球来看仍然不太乐观,许多人仍满怀焦虑与担忧,对此我非常感同身受。但我相信,当世界回归常态时,大家也会逐渐摆脱忧虑,回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史为鉴,1918年一战结束之时,西班牙流感爆发,直到1920年才平息下来,但欧美市场并未一直沉浸在伤痛之中,而是迎来了所谓“咆哮的20年代”。正如五一假期我们也开始看到不少人出游,相信全球的休闲旅游业会逐步回到良性的发展水平。
至于未来的商务差旅,则截然不同:疫情期间的经历足以让企业管理者们相信,视频会议经济实用,甚至可以取代面对面的会议和活动。所以商务差旅可能永远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总有一天,疫情的阴霾会彻底消散,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未来当我们回顾这段日子时,会发现这段时间其实也蕴藏着建仓的投资机遇。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时刻保持主动投资的思维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理性地审视全球经济的趋势,投向真正具备潜力的资产。
摘自—云锋金融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反思华为,无“根”之痛 | 又想打我们钱袋子的主意了:财政赤字货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