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涨!即使一季度经济下行,又能怎样?
时间:20-02-12 来源:小基快跑
五连涨!即使一季度经济下行,又能怎样?
今日(2月10日),大盘震荡走高,连续第5日上涨。
截至收盘,A股主流指数几乎全线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涨0.51%,深证成指涨1.1%,创业板指涨1.31%。
在新冠疫情阴影笼罩下,A股却显得异常顽强。
但国内经济可能没那么“幸运”。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国内经济将受疫情负面冲击,影响较大。
长期来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如果第一季度经济下行,A股又将何去何从?
今天就来看看券商怎么看疫情、经济和A股。
疫情改变了什么?
01 部分行业饱受冲击
新冠疫情中,虽然湖北的发病情况最严重,但是经济上受到的冲击并不仅限在湖北一省。
为了防止疫情的大范围扩散,绝大部分省份都出台了限制人员流动、聚集的措施。而经济活动往往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聚集,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绝大部分经济活动处于停摆状态。
像餐饮、交运、旅游、影视等行业,所受冲击更大。
餐饮:根据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的调查,春节期间只有30%的餐饮企业正常经营。其中,96%的收入降幅在50%以上,绝大部分降幅在80%以上。
交运:从正月初一至十一(1 月 25 日-2 月 4 日),中国铁路、 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 1.64 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80.1%
旅游:尽管官方尚未公布旅游收入数据,但从其它一些指标来看,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同比降幅或在80%以上。
影视:全国电影票房日报数据显示,2020 年春节档总计2357万元票房,同比下降 99.6%。
02 复工延后,生产恢复需要时日
除了一些行业受影响外,假期的推迟,也导致生产复工大幅延后。
中泰证券发现,按照往年的节奏,从春节前的20天开始,工业生产活动就会减弱。但从正月初一后,生产活动会逐渐恢复,直到春节后的25天,生产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这种季节性规律在发电耗煤上尤其明显。
但今年正月初一以来,发电耗煤非但没有回升,反而还继续下滑,说明受假期延迟的影响,生产至今还没有开始恢复。
即使按照2月10日起陆续复工,工业生产要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至少要等到3月中旬,相比往年节奏慢了半个月以上。
03 一季度经济基本面或受短期压制
新冠病毒疫情从1月中下旬开始迅速升温。时值农历春节,疫情对居民消费、务工人员返程、企业复工生产、企业订单/现金流、外贸和旅游业、用工就业等多方面产生了负向冲击。
华泰证券认为,受此影响,一季度国内经济基本面可能受到短暂压制,包括一季度CPI和PPI都将受到小幅负面影响。
考虑到新冠疫情的扩散和进一步发展会对工业企业利润施加一定负面影响,对企业盈利的向上修复形成一定压制,一季度企业盈利表现或不及预期。
新冠疫情对一季度GDP的负面影响可能在0.5个百分点以内。
疫情不改变什么?
01 疫情不改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华泰证券对第二季度的消费数据并不悲观。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数据或适当承压,参考非典疫情历史,二季度随着疫情可控和经济活动的回暖,因疫情而导致的需求后置会带动消费数据回升,服务类消费也将随着整体经济修复而向好,预计国内经济有望在二季度企稳回升,甚至部分企业可能更早回升。
海通证券认为,这次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后续政策出台,预计二季度GDP增长或将恢复。
企业盈利企稳回升的趋势不变,只是单个季度基本面可能受影响,但并不改中期业绩向好趋势。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A股净利同比或为7-8%,后续业绩可能好转,预计2020年A股净利同比或为12%。
中泰证券则指出,即便一季度GDP增速下行,2020年还有三个季度。
通常情况下,可能会“低开高走”;即便疫情延续的时间比预计的要长,但拉长历史看,没有过不去的坎。GDP增速即便降,依然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两倍左右,中国经济体量在全球份额的占比继续上升。
所以,不存在过度悲观的理由。
02 疫情不改资产配置、货币宽松方向
中泰证券认为,即使没有疫情发生,2020年、甚至2021年的宏观经济增速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新冠疫情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节奏和下行的斜率,但并没有改变方向。
从去年11月以来,成长类权益资产和债券的表现都非常亮眼,说明主导市场的逻辑并不是经济企稳或补库存周期开启,而是经济下行压力中更加积极的政策,尤其是货币流动性的不断宽松。
另外,本来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步伐是缓慢的,但现在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加快了积极政策的步伐,货币宽松的步伐会大幅加快。
往前看,驱动今年市场结构机会的主要因素或将仍然是政策,尤其是流动性宽松。
A股何去何从?
01 二次探底可能性小
国信证券认为,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且对A股市场而言,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疫情对基本面的冲击,无论大小,都是阶段性的、一次性的,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或将随着病毒的消退而很快逆转。对A股来讲具有很好的投资性价比。
2月4日市场反弹至今,充分说明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展望后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股市的根基。
当前中国经济的实力和韧性均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发生转换,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走势。
其次,当前一系列的政策呵护也为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央行2月3日、4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支持发展直接融资、维护市场稳定方面主动作为。
综上来看,市场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02 控制疫情、基本面回升或助力市场
海通证券认为,市场要结束反复调整局面,首先全国新增确诊病例需要控制在较低位,即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基本控制住。
截至2月6日,我们已经经历了第一个14天的潜伏观察期。而大部分地区的复工时间处在2月6日-2月20日,也就是第二个至关重要的14天潜伏观察期。
由于本次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返工期间疫情可能仍会有所反复,还需时间观察确认。
回到市场形态上,市场在经过短期急跌后,需要时间盘整,时间长度取决于抗疫的进展。如果控制进度不及预期,或将使得基本面向下,不过目前看这个概率很小。
而最近几天市场开始步入反弹,从历史行情看,反弹到前期跳空缺口位置附近时,市场可能有压力。毕竟在疫情还没得到完全控制的阶段,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还需要消化。
由于疫情的反复,市场可能会继续调整。
对比历史,这次市场最终回补缺口重新向上,需要后面疫情控制住后,基本面数据企稳回升支撑。
因此,要在战略上保持乐观。战术上,阶段性市场面临反复盘整,可以适当做些应对调整,组合结构的优化更重要。
机会在哪里?
国信证券:新生活、新机会
国信证券指出,疫情之后,可能会产生很多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就会带来很多新的投资机会。
比如四个“新”方向:
一是“消费新习惯”,包括数字消费、在线教育、私人经济等;
二是“生产新方式”,包括信息系统、云办公、纵向整合等;
三是“公共新服务”,包括医院建设、物资储备、社会管理等;
四是“科技新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5G、电子产品等。
这些行业自下而上的产业逻辑更强,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小。从投资层面讲,一定会有很多“新东西”出现,这些“新东西”出现在中小创公司里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
天风证券:“形势”拐点未至,心存敬畏
虽然现在看到除湖北地区外新增确诊病例数字上的拐点,但“形势拐点”还有待时日,应心存敬畏。
另外,当前经济增速处于降档期,不管是出口、地产、基建,都面临内生动能不足的情况,即使宽松政策发力后短期反弹,传统部门的修复空间或许也十分有限。
纵观传统消费和周期板块,多数受损的周期和消费可能并不具备大幅度、持续性反弹的条件。可能比较例外的是景气周期刚刚开始改善的房地产竣工产业链,及其相关的家电、家具、家装建材。
而在科技产业周期的内生推动力之下,新科技领域依旧是全年焦点。
同时,在并购政策和增发政策逐步放松的背景下,叠加向上的产业周期,一些科技板块中的小公司也可能享受到红利,形成景气度在科技板块中的“扩散化”。
对应到投资上,疫情在“形势”上出现拐点之前,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游戏等板块可能会持续占优。而疫情真正平息后,科技板块的主线或会回到5G产业链、软件安全可控、云服务、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主线上来。
广发证券:纯事件驱动板块或补跌
预计疫情拐点之后,本轮涨幅较高的行业中,纯事件驱动类板块或将迎来补跌,但蕴含中期商业逻辑的板块,即便阶段性回吐部分涨幅,仍具备重新向上动力。
此外,受疫情影响较小、产业逻辑依然稳固的板块可能将逐步回归。
当前市场仍围绕疫情受益的医药、环保(污水固废处理、清洁消毒服务)、线上服务和消费(视频、游戏、在线教育、医疗信息化、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云服务)等展开。
若疫情拐点出现,当前涨幅较高的板块中,预计纯事件驱动类补跌,而蕴含中期商业逻辑的板块,可能阶段性回吐部分事件驱动的涨幅,之后仍具备重新向上动力。
此外,在疫情影响逐步消化后,受疫情影响程度相对有限、疫情前表现强势且具备中期产业逻辑的科技成长或将继续表现。
安信证券:关注“复工逻辑”机会
由于疫情是这一阶段大的边际变量,市场首先会关注短期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是危中有机的行业,中期关注有粘性、可持续想象空间较大的成长方向,例如互联网。
其次,市场后续或将逐步修复的方向是,短期受损疫情、但全年盈利不受损只是递延实现的方向,这方面和经济缺乏强相关的成长性公司居多。
最后,从短期来看,未来一个阶段市场的核心关注点,或将由“疫情影响”转向“复工逻辑”,可关注制造业修复机会。
摘自—小基快跑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被曲解的创业板牛市 | 切记,赚钱不能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