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孙宏斌苦追链家一年的三重逻辑 及其背后透露出的行业信号

时间:17-01-20 来源:地产邦

孙宏斌苦追链家一年的三重逻辑 及其背后透露出的行业信号

这几天想必大家都被孙宏斌和贾跃亭的基友情刷屏刷得有点腻了,那我们今天就聊点别的。

1月15日融创和乐视的发布会,我也去了。不过,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者,我更感兴趣的,是孙宏斌谈到链家时讲的几句话。(1月9日,融创发布公告称,投资链家26亿元,获得后者6.25%的股权。)

老孙说,跟链家都谈了一年了,整个2016年,左晖只出来吃了四次饭,都是和他吃的。(吃四次饭干什么呢?我猜主要是为了多跟左晖要点投资额度,毕竟投几个亿不是老孙的风格。但链家是投资界的梦中情人,不是谁想投就能投,或想投多少就投多少的。)老孙本来想投50个亿,但最终左晖只给了26个亿的额度。

提及投资链家的逻辑时,老孙给出了四个字:增量市场。

“增量市场”是什么逻辑呢?

说起来有点巧合的是,在融创和乐视开发布会的前两天,也就是1月13日,我参加了链家研究院办的一个会:“存量时代,流通为王”。

会上,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博士有个长篇演讲,为我理解老孙投资链家的逻辑提供了思路。结合杨现领的演讲内容,我梳理出了老孙投资链家的三重逻辑。

杨现领提出了一个与孙宏斌颇为接近的观点: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变化是,比较明确地由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的切换——2016年,全国新房(住宅+商业地产)销售额11万亿元,在这其中,住宅接近10万亿元,而二手房交易额已上升到了6.5-7万亿元,占到了商品房成交总额的40%以上;京沪深三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额合计超过了3万亿元,是新房销售额的两倍以上;全国前30个城市二手房交易额合计超过了5万亿元,是新房销售额的1.1倍。

接着,杨现领通过中美日三个国家的横向比较,提出了进入存量时代的5个衡量指标:

购租并举

二手房成交占比

流通率

经纪机构渗透率

万人经纪人覆盖率

经过比较,杨现领发现,除了租赁,在二手房成交占比、流通率和经纪机构渗透率等指标方面,中国已接近甚至在某些指标(比如万人经纪人覆盖率)超过美日。(当然,这其中,万人经纪人覆盖率高过西方国家,说明交易效率低。)

杨现领认为,存量时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市场的供给端从B2C走向C2C,而且,还不仅仅是C2C,以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例,有比较多的“连环单”。

相比B2C,C2C是有可能出现平台型公司的,淘宝、天猫和滴滴,就是例子。

这两年来,链家几乎被房地产业界神化。链家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叠加了网络化,相比同行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从而形成了买卖双方的正反馈效应——房源越多,购房客户越多,而购房客户越多,房源越多,如此循环往复。而这种正反馈效应,推动链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最终变为一家平台型公司,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

在进入存量时代的临界点,投资一家潜在的平台型公司,这是老孙苦追链家一年的第一重逻辑。

第二重逻辑是什么?

答案隐藏在本文上述的存量时代的5个标志里,即购租并举中的“租”。

左晖过去一年时间貌似只在公众场合露了一次面,就是前不久的中城联盟论坛,他发表了一个演讲,题目是令人意外的“租赁崛起”。

可能在京沪深之外少为人知的是,链家用“自如”的品牌在租赁市场埋头苦干了5年,目前已进入高速扩张阶段。

杨现领在演讲中谈到,在中国的租赁市场,机构的渗透率只有区区5%,而这个数据,美国是30.4%,日本是83%。他认为,国内的租赁市场,未来机构渗透率可能会达到70%,机构持有的房源比例达到10%。

而且,国内的租赁市场,还处于增长中:一是租金水平还在稳定增长;二是首次置业者的年龄在提高,比如,北京首次置业者的年龄如今已提高了33岁,这势必增加了租赁人群的规模。

在1月13日的会上,链家自如CEO熊林透露,2016年自如在京沪深三个城市管理了35万间房,租金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半年前,自如切入了民宿市场,目前已扩张到29个城市,有5000套房。(未来不排除自如会孵化出中国的airbnb。)

自如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规模效应——如果管理的房间足够多,那么,客户即使换租,也可在自如的体系内实现,而且还可以让单位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过了规模的临界点,自如也会像链家经纪一样触发正反馈效应。

杨现领说,未来三至五年,租赁市场一定会出现上市公司。

但实际上,租赁还不是自如的业务终点,租赁背后的资产管理才是。如今,国内的住宅价值200万亿,可以想象一下,资产管理的规模在未来会有多庞大。

在链家的体系内,自如这样的,不止它一个,还有链家和万科合作的家装公司——万链。

左晖跟马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擅长在一个“贫瘠”的市场,干出一个庞然大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裂变出一家又一家未来的上市公司,是老孙苦追链家的第二重逻辑。

老孙的第三重逻辑,与链家新房业务有关,可能是他说服左晖让他入局的主要原因。

自从并购新房销售代理公司高策地产以来,链家一直在尝试卖新房。但截止到现在,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

主要症结是时机未到。在一线城市,新房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自然不愿意让链家进来,而市场不好的时候,才愿意与链家合作。说得不好听点儿,二手房经纪公司,在开发商眼里,就是个夜壶,想用了,就提溜出来,不用了,就扔一边去。

这种不稳定的合作关系,难以让商业模式顺畅地跑起来。链家新房业务爆发的时间点,应该是在一线城市新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之时。

融创恰恰主攻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住宅市场,如果未来几年能实现3000-5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将成为链家新房最大、最稳定的供应商。

而反过来,融创未来3000-5000亿元的销售规模,仅靠自己的销售团队显然不现实。而且,融创2016年在海南并购了6个旅游度假项目,自然也有让链家加入分销的需求。

其实日本开发商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大型开发商有介入流通领域、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杨现领在演讲中提到了日本开发商,如住友、三井和三菱等。以住友为例,住友如今的收入结构共有四大块:物业租赁、房地产开发、建筑服务及家装、不动产流通。

老孙本来是可以房地产开发和二手房经纪并举的,因为他就是以二手房经纪——顺驰置业起家的。但他后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房地产开发上,缺乏灵魂人物、职业经理人治理下的顺驰置业也就慢慢淡出了市场。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了孙宏斌说的“增量市场”逻辑是什么了吧?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房地产业正式进入存量时代,二手房交易、租赁等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链家在其中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提升。

在股市,这种现象被称作“戴维斯双击”。

而过去几年,融创在房地产开发市场享受了这种美妙的经历。

如今,手握600亿现金,孙宏斌想找到并投出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融创”。

摘自—地产邦

   
上一篇 下一篇
潘石屹:观察过近30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特朗普已连放了七把火,给中国送上做梦也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