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24岁负债600万,25岁连续拿下滴滴、雷军,他要90天内干掉对手?

时间:16-10-19 来源:CEO创客

24岁负债600万,25岁连续拿下滴滴、雷军,他要90天内干掉对手?

在强烈的资本聚焦下,ofo和摩拜都更加重视市场份额的抢占。共享自行车的“蛋糕”不小,双方开战的意欲有了,子弹也非常充足。一场“Uber VS 滴滴”式战争,硝烟味已浓。

在一个商住两用写字楼里,在一个拥挤的空间里,一个300人的团队,一年内完成了5轮融资,成为资本圈最火的“网红”。

这位25岁的少年就是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有人说,从他身上看到当年程维的影子。下一个滴滴的创造者,或许就是他。

然而,在创业初期的1年多时间内,ofo共享单车并不被看好,还背着600万债务。

创业想法源于丢车

戴威本科时丢了4辆单车,每次丢完车就很纠结,因为觉得走路很慢,走了一周后又买了一辆车,骑了一段时间就又丢,要不就找不到,反反复复经历四次。

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戴威自己自行车在东门的时候,从西门回来了,也骑不了车。早晨起来下楼,发现昨天没有骑车回来,也骑不了车。

戴威就想,有没有可能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校园自行车的问题?此后,戴威就做了共享单车的项目,即通过给自行车装车牌,还有智能锁,解决随时随地有车骑的问题。

满怀一腔热血,戴威与天使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好友薛鼎、张巳丁,开始了对“自行车创业”计划的探索。

而在当时,没有人看好共享单车

但是,前期的探索并没有白费,他们不仅收获了创业的经验,品牌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ofo”这一logo早在创业前就确认下来,他们参照了苹果谷歌等公司简洁、易懂的命名规则,不断自我否定,最终选择了“ofo”,这不仅像一个骑着自行车奔驰的小人,也象征着一往直前的公司文化。

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方向。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身边的校园。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反对戴威团队做ofo共享单车项目。

戴威说,当时和周围的朋友、老师,还有一些看起来比较资深、融过天使轮、A轮的师兄或朋友咨询,没有人看好这些事,但ofo共享单车还是坚持去做。

背着600万债务,开始了从0到1

2015年10月,ofo共享单车项目想扩展时,还是融不到钱,又从老天使股东那边借了500万,团队背了600万债务,直到金沙江年初入股后,老的投资人将600万进行了转股才消除。

2015年5月开始,戴威团队开始邀请同学加入共享,正式迈出了ofo运营的第一步。

在戴威他们的计划中,购置新车、宣传造势、邀请学生加入共享、共享自行车投入使用必须在短时间内有步骤地进行,最为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主动加入共享中来。

第一位共享车主的出现,就像点燃了一簇微弱的火苗,将ofo共享单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北大人,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共享的行列中来。就像互联网从“0”到“1”的过程一样,ofo从无到有,规模开始不断壮大。

   

 

 

 

 

 

 

 

 

 

 

 

 

 

    现如今,ofo共享单车上线13个月,覆盖200个校园,拥有180万用户,每日提供超过50万次出行服务。

连续拿下滴滴、雷军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因为专车和出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资方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

直到滴滴方在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见面,两周内双方终于敲定了融资。

滴滴官方称,“与滴滴一样,年轻的ofo创业团队秉承“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换句话说,便是二者的气质相符。

2016年5月,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开始与戴威接触,并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在程天的引荐下,戴威在顺为资本办公室还与小米科技CEO、顺为资本董事长雷军两次交流。作为一位资深自行车爱好者的雷军也问了一个外界关心的问题,即共享单车项目市场到底能做得有多大。

这几乎是每一个见ofo共享单车的投资人都会问到的问题,戴威的回答却没有变化:市场前景很广阔,中国有潜在3亿次短途出行的需求。

此前,雷军办公室添置了山地硬尾利器—Trek Pro Caliber SL 9.9。外界还传闻小米也涉足自行车领域。对自行车项目感兴趣的雷军并没犹豫太多,接着小米和顺为资本一起进行了投资。

为何滴滴、小米均押宝ofo?

在出行领域,用户的核心需求仍然是车辆密度高、单价低、骑行体验好。而投资人关心的是,能否快速起量。显然,在这几个要点上,ofo做得比竞争对手摩拜(mobike)更好。

   

 

 

 

 

 

 

 

 

 

 

 

    第一, 成本更低。在升级车把、密码锁,将普通轮胎更换为实心防爆胎后,ofo生产、采购一辆自行车的成本在300元左右,仍然远远低于摩拜。

第二, 价格更低。相较于摩拜单车每半小时1元的价格看,ofo每小时1元的价格,在长距离骑行中更有竞争优势。

第三, 起量迅速。目前,ofo已覆盖200个校园,拥有180万用户,每日提供超过50万次出行服务。ofo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曾表示,ofo在1年时间里,把日订单量从200做到了50万单。横向比较专车和快车的增速,投资方显然对这样的增长曲线比较满意。

放狠话:90天之内快速结束战斗

ofo自行车整车成本自然上升,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回本。对此,戴威称升级后每辆自行车的成本将从原来的约200元上升到约300元。

升价也是尽快回收成本的方式,目前ofo自行车在校园收费为1分钟1分钱,1公里4分钱,每天2元封顶。这一定价策略在推出城市后可能会有改变,但在摩拜1元半小时的定价方式下也没有太多涨价空间。

然而无论是ofo还是摩拜似乎并不急于通过大量盈利来回收资本。

但另一方面,ofo的投资人们希望90天之内能够快速结束战斗。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曾在其朋友圈发过狠话称,共享出行领域都将在90天内结束战斗,单车也不例外。

 

   

 

 

 

 

 

 

 

 

 

 

 

 

 

 

 

    在强烈的资本聚焦下,ofo和摩拜都更加重视市场份额的抢占。共享自行车的“蛋糕”不小,双方开战的意欲有了,子弹也非常充足。一场“Uber VS 滴滴”式战争,硝烟味已浓。

但共享单车像网约车一样在法律“真空”领域野蛮生长,未来是否会引来新政的“照顾”,至今还是个未知数。

摘自—CEO创客

   
上一篇 下一篇
马斯克注定将重蹈爱迪生的覆辙?│深度不干了!重阳朱雀凯石等巨无霸都不做私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