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全球性通缩时代的到来

时间:14-11-04 来源:格上理财

全球性通缩时代的到来

格上导读: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怪圈,安倍们大印钱,迎来的却是全球性通缩,为什么?

安倍疯了,大发疯。

上周五,日本央行将每年基础货币刺激目标加大到80万亿日元,而此前是60-70万亿日元。换句话说,央行每年印钞约7000-8000亿美金,相当于每年一个四万亿RMB不止。一般来说呢,央行印钱后是要借给商业银行的,再由银行借给企业、个人;但是,日本商业银行并没有打算借钱,因为企业和个人也没打算向它们借更多的钱!所以,日本央行赤膊上阵,直接购买国债,还能买ETF股票组合,还能买REIT……总之,就是要抬高国债、ETF、REIT的价格,以达到CPI高于2%的目标。

问题是,央行在历史上,都是以压制CPI过高为己任的,为什么现在全球央行都担忧CPI过低呢,物价低增长不是好事吗?安倍到底是几个意思,以为印钞机可以成为永动机吗?印钱就能刺激经济的话,这个世界还需要劳动干嘛。但是,日本精英不在少数,政府又为什么这么做呢?

为什么日本物价就是不涨

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就疯狂印钱,目前其央行资产负债表超过2.5万亿美金,金融危机以来更是扩张了150%以上,占GDP之比超过56%、为全球最高,但是,日本的物价、房价长期维持在2%以下,甚至多年都是负增长。为什么?

所谓物价,究其实取决于供求关系,唯有供不应求的时候才能导致物价上涨,否则只是印钞没有实际意义。比如,据统计,日本的房屋有近七分之一是空置房,特别是北海道等非核心区,大量房屋被遗弃,房价为什么要涨?再比如日本的汽车,由于其普及率很高,且居民收入增速不快,目前日本销量最好的汽车就是丰田AQUA、本田FIT这样的小型车,微型车在前三大畅销车中占据两个,其总销量也停留在500万左右难以提升……换句话说,疯狂的印钞最多只能让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上涨,但是无力刺激房地产、汽车等供给过剩的产品涨价。

既然这样,安倍们为什么还要大肆印钞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日本人的净资产主要在居民手里,要榨出来。日本目前大约有3000多万亿日元净资产,大约相当于GDP的6-6.5倍,其实并不低;但是,居民占据净资产的超过70%,超过2200万亿日元。其中呢,又以现金和存款最多,超过800万亿日元,养老金超过400万亿日元,房地产超过700万亿日元。但是,这些存款宁可存在银行、买国债0利息大家也不花,也没有很好的其它投资渠道,你说这些钱怎么纳入到经济大循环?

第二,日本居民手里的钱,主要在老年人手里,要榨出来。据统计,日本50%以上的个人资产掌握在60岁以上老人的手里,因为,以前日本经济优渥的时候这些老年人做了比较多的积累,但是,他们并不愿大肆支出、投资,而是希望储蓄安全;同时,往往40-50岁的很多人还在还住房贷款,而年轻人们却越来越难以实现积累,在压力之下,除了宅、腐之外,还有一个新流行词“小确幸”——小的确定性的幸福,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再愿意像老一辈那样艰苦奋斗,这进一步增大了老年、青年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物价非常难以全面上涨,除非是输入型通胀:石油、进口食品等因为日元贬值而涨价(近期日本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其核心CPI仍然只有1%)。这时候,伤害的是普通低端消费者的利益,其它供给过剩的产品仍然难以涨价。反倒是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存款大幅缩水,被迫拿出来买股票、或者消费——这才是安倍真实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印钞实现财富的二次分配。

全球性大通缩的来临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仅在日本出现,欧洲、美国、中国都渐次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比如欧洲,其经济同样萎靡不振,人口同样面临着增长陷阱、也在迅速老龄化,在这双重压力下,大多数的产品都是供过于求的……完全是另一个日本的摸样。所以,其CPI正在不断日本化,不但达不到2%的希望水平,而是不断向1%以下、甚至0迈进。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几年前,全球石油、铁矿石、黄金、奢侈品等商品的大涨价全部又中国驱动,本土化的房地产也出现了连续十几年的大发疯,但是,一旦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的石油价格创新低、铁矿石价格创新低、黄金价格创新低,连奢侈品受到八项规定影响也在不断创新低……换言之,凡是供过于求的产品都出现了巨大的拐点。

没有什么神仙!供求关系是物价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是,什么是影响供求关系的核心因素呢?

首先,从供给端来说,产品过剩正在成为主流。科技的进步让大多数的商品在供给上不存在任何障碍,而产品价格必然会降低,比如汽车、比如3C产品、甚至电影游戏等虚拟产品,到处都是过剩;而像住房这种产品,虽然没有绝对过剩,但是由于价格高涨,也出现了相对过剩,中国每年10平米以上、超过1000万套的城镇住房已经是全球历史的奇迹(美国每年新建住房不超过100万套),还能怎么增长?这也必然导致其下游的钢铁、家电、建材、有色金属等各种产品触顶。可以说,除了农产品等少数产品,不考虑品质差异,全球过剩的情况下,通胀将日益退潮。随着技术迅猛进步,3D打印、机器人技术等必然让制造业成本进一步降低;核聚变小型化、太阳能转化率提升等技术,也必然让自然能源价格进一步降低……这甚至会造成巨大的通缩。

其次,从需求端来说,人口总量和结构性因素并存导致消费逐步触顶。全球人口增速在不断下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目前放开单独二胎后申请人数还不到70万,这就是时代巨大的变化(其实,印度的生育率都在迅猛下降),这时候需求端的人口驱动力就在大幅降低了。其次,贫富差距巨大,导致大多数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衣食住行需求后,在财富范围内并没有更大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通缩日本病正在从日本到欧洲、再到中国、美国,已经传染了占全球占80%以上的经济体,其实已经成为主流现象。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时候各国央行仍然在大肆印钞以抬升CPI,在大多数领域都是徒劳的,对经济发展也毫无益处,只会造成国内财富的二次分配、以及国家间的货币战争。

但是,既然物价、房价、工资都不怎么涨了,这些钱都去哪里了?一部分对冲了货币乘数的下降、消减了债务;还有一部分流入了股票市场……这就是近期股票上涨的关键动力,而非主要由于经济基本面所致。

但是,股票终究要向历史均值回归,全球的大通缩最终仍然会回来戳破企业财报里的泡沫,比如房地产业,比如煤炭业,比如石油,比如奢侈品,比如高端白酒……其虚假繁荣终究会裸泳,全球大通缩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拆弹。

摘自—格上理财

   
上一篇 下一篇
小米400亿美元融资后会面临大考【CEO专栏】小米雷军10月30日最新万字演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