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保仍需投入与合理机制
时间:13-02-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教育与社保仍需投入与合理机制
一个幸福的社会,既要打击腐败行为,也要对弱者慷慨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今年的社会保障绿皮书,最受媒体关注的内容有两个,一是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以至于近年来“大量农村高中生弃考大学”;二是低保制度的错保漏保问题——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领到低保的家庭中“6成不属贫困家庭”,同时却有“近8成的贫困户领不到低保”。
如果说,在此之前那些对大学学费过高以致一些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关注,以及对部分地区低保金递送过程中的贪腐行为的报道还能辩解为“个别现象”的话,这份由社科院发布的“绿皮书”以其权威的地位正告社会:投入的吝啬与机制上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很不幸地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毫不新鲜。但必须留意的是,尽管它们年复一年地出现,社会公众却并未习而为常,反而是反应越来越强烈。原因很简单,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以大学学费为例,其实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不吃不喝十年供不起一个大学生”的说法,当时还没有学费高昂的三本学校。“绿皮书”公布的“13.6年”的数据基于收入平均数和公立大学学费得出,其实已经相对温和。根据2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中位数则为7019元,较前者低了一截。如果按中位数计算,这个时间长度应为15.3年;倘若再按三本学校的收费(约为公立大学学费的四倍)估算,这个时间起码要20年。换而言之,一个生了两个孩子的普通中国农民倘若一辈子就干40年农活,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恐怕不能吃饭。
可能有人会说,不用担心,读完书孩子就会有钱养他。确实,上世纪末刚开始出现大学学费过高问题之时,大学学历仍是体面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的代名词。但现在,一线城市大学生月薪低于农民工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年还有接近两百万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现在,我们恐怕更须要正视的是扩招政策的效果与未来。现在,有的时候,一个希望劝说学生努力学习,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老师,今天在上述数据面前都感到异常的无力。
根据社科院此次发布的“绿皮书”的分析,教育支出使家庭负担持续加重是因为“公共教育投入偏低”,而低保出现的错保和漏保则是因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滥用职权、弄虚作假”。未来,对这两方面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其实,加大投入不仅仅需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之上,在义务教育阶段更为紧迫,在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更是。如果这些民生投入不切实加大,那么结果便是初始分配的不公无法通过再分配进行调整,令各种社会矛盾得不到化解,反而越积越多。这些不公和矛盾无疑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来解决,才会有效弥合社会鸿沟,并令普通的社会公众对幸福感有一个切身实际的感受与体会。笔者始终相信,一个幸福的社会,既要打击腐败行为,也要对弱者慷慨。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苏宁漫步云端:变革才刚刚开始 | 首个老龄人口增长高峰到来 亟待顶层设计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