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抛弃”:耐克之后,阿迪达斯关厂
时间:12-07-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理性抛弃”:耐克之后,阿迪达斯关厂
低劳动力成本、低租金成本、低原料成本,这些关键词正在消失
“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阿迪达斯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7月18日,阿迪达斯中国区的一纸回复中止了其苏州工厂的未来。
阿迪达斯宣布关闭其在华唯一直属工厂,遣散工人被传将获得“N+1(N为在工厂工作的整年数)乘以月薪的补偿”,而工厂的正式关停将在2012年10月。
类似的口吻出于阿迪达斯的全球对手耐克,2009年3月,耐克宣布叫停其位于太仓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阿迪达斯对于将中国关闭的产能迁至缅甸的说法未予置评,然而国内服装及鞋类行业确实面对逐渐高企的生产成本。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人马岗表示,这是一个“大转移和大转型”的信号,阿迪达斯在这个节点宣布撤出,是市场的规律和产业的周期所致。“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使得服装加工类的企业都面临转型选择,ODM(原始设计制造)是中国最有基础和最为实际的一个选择。”
被关闭的中国工厂
“低劳动力成本、低租金成本、低原料成本”,这些关键词都曾加诸在中国服装业身上,而如今这些词被用来形容东南亚工厂则显得更为准确。耐克与阿迪达斯从中国撤出产能便是大势变化的极佳注脚。
数月前工厂工人之间,甚至网络舆论之上就开始流传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即将关门大吉的传言。
苏州工厂的一位赵姓职工表示,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就有内部消息说,让我们工人可以开始另寻出路,到附近其他工厂找找机会。
阿迪达斯中国公司是阿迪达斯集团100%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将贸易总部设在上海,同时在北京、广州两地设有分公司,而苏州则是作为生产基地。“阿迪达斯将把产品外包给其他中国制造商,而公司已经与大约300家中国供应厂商展开合作。另外,公司将不会在其他地方重新开设该工厂”,有消息援引阿迪达斯新闻发言人的话称。
目前阿迪达斯暂未公布就地遣散的工厂劳动人员的数量,不过有消息称,相比此前耐克太仓工厂1400名中国员工遣散的规模来看,苏州工厂人数或只有160人左右。“由于之前耐克遣散中国工厂时的‘罢工事件’在先,因此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大品牌应该会比较谨慎处理类似的事件。”马岗表示。
位于中国太仓、苏州两大工厂遭到国际服装品牌的“理性抛弃”,有着典型意义。阿迪达斯全球CEO的赫伯特·海纳曾直言,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一位接近阿迪达斯公司的业内人士分析称,早年间中国一直是阿迪达斯全球产能比例最高的一个地区,而如今这个最大产能被印度尼西亚工厂夺去,中国工厂承担的产能已经排在第二。“服装加工一直都是对于价格极为敏感的行业,随着中国工厂加工经验和规模一同起来的,还有各方面成本。相比之下,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生产成本方面已经更具有冲击力。”
“这样的产业转移从最早日本转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后到了中国大陆,如今是时候转向东南亚地区了。即使同样在国内,像苏州这样华东沿海地区的工厂现在也纷纷面临迁至河南、江西这样内陆省市的情况,为的都是对抗走高的成本”。
耐克与阿迪达斯两家在华瓜分了超过20%的市场份额,匡威、美津浓等品牌的销售只是其十分之一左右,他们的在华产能较小,撤出机会不大。“中国品牌也面临成本压力,但是由于销售的主战场在中国,短期内转向东南亚市场生产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得不的艰难转型
耐克年报显示,2001年鞋类产品生产中,中国工厂占了约40%,排名全球第一,2005年这个数字降至36%,2010年则进一步下滑至34%。相比之下,耐克在东南亚国家越南的产能却一路高歌猛进,从2001年13%发展至2010年37%,取代中国第一的位置。
“随着阿迪达斯苏州工厂的撤出,对于其位于上海的中国贸易总部影响并不大,因为其在华生产很多便是代工的,贸易占比不算大。而产品品牌营销和设计研发又多集中于国外。”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来看,面临转型的中国服装加工业,基本有两个出路。其一,是凭借长期加工的经验,继续承担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加工品类。比如一些鞋袜产品中,所需的工序就比一般的要复杂。其二,则是积极做一些ODM,虽然前期阶段会很艰难,但只是必经的过程。”马岗表示。
ODM相对OEM(代工)而言多了一些技术含量 参与了部分原始设计,因而利润回报率也更高。ODM亦有漫长的品牌建立过程,而以江浙及“晋江系”为代表的国内运动品牌也先后开始为转型做着准备。
马岗指出,最低端的生产成本优势不再,而高端的品牌价值又是中国服装品牌稀缺的,因此中端既涉及生产又涉及设计的ODM正是中国服装行业的相对优势。“中国有着众多的服装企业和大量人才,基础比较好。目前市场上比较具规模的361°、安踏等品牌都是从生产起家的,而像七匹狼等涉足设计的服装品牌现在也开始有着自己的优势。ODM的利润回报也更为可观。”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新浪微博的商业化焦虑 | 美国:下一个产油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