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经济增长:工资跑输CPI
时间:11-09-2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变异”的经济增长:工资跑输CPI
有研究显示,截至2011年6月,15个城市四个重点行业的工资未能跑赢CPI,更令人焦虑的是今年6月底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工资比2010年1月增长1%,却比2010年6月下降5%,预示工资增幅跑不赢物价有加重之势。
工资增速跑不赢通胀与劳动者缺乏劳资博弈能力有关,但主要因近年来通胀持续走高,稀释和对冲了工资的有限增长。通胀对工资的稀释,主要源自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带有的低就业、甚至无就业之脱轨增长特征,使劳动者难以分享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经济福祉。即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且出口也转向如机电等资本品出口,导致单位GDP增长提供的就业岗位显著下降,从而出现劳动力工资增长低于GDP增长之格局。
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扩大政府主导的资本和资源密集型项目投资,居民和消费市场被动承担了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通胀成本。通胀带有突出的财富再分配特征,首先获得超发货币注入的部门将享受到通胀带来的收益,政府财政收入和国企利润都获得高速增长。而政府和国企利用金融支持下的购买力参与到要素资源竞争,使要素资源价格走高,并传导至消费导向性制造业和服务业导致居民商品篮子价格上升,致使通胀对劳动者工资产生稀释效应。
当然,工资增长有限与当前劳资博弈机制下劳动力缺乏议价能力直接相关,如当前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官僚化而无法在与资方的博弈中使工人利益获得伸张。不过,当前通胀下陷入脱轨之困的不仅是劳动力群体,主要提供就业岗位的中小制造和服务企业也事实上与经济增长脱轨。即无法获得正规金融市场支持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自主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力,在经济资本密集和资源密集化的政策导向下的资本收益率已大不如前,很难向劳动者支付能跑赢CPI的工资。鉴于此,不管各地政府提出怎样振奋人心的工资增长计划,工资增长都取决于劳资双方的可承载能力,否则,通过行政强制提高工资增长,无视资方承载能力,将面临的是就业供给的萎靡。
由此可见,让工资跑赢CPI首先应使劳动者能有效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福祉,而这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特别是非贸易部门的市场化,为中小企业投资非贸易服务部门提供基于市场秩序规范的保障,从而使从劳动密集制造业流出的劳动力能在非贸易部门获得就业机会,避免劳动者和中小企业持续与经济增长脱轨。
其次,缓解通胀对工资的稀释。一则需央行消除货币流动性过剩,从根本上缓解通胀的货币超发问题;一则,矫正过度依赖政府和国企主导的资本密集型之经济转型和刺激战略,实行企业基于市场竞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当然,还应改造现有工会、构建有效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增强工人在劳资博弈中的议价能力。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纠结时代的危险倾向 | 信用证、存单质押凶猛 银企高杠杆制造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