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不是财富方舟
时间:11-05-31 来源:世纪海翔
诺亚不是财富方舟
经历了美国股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暴跌行情后,诺亚财富(NOAH)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股价从20.62美元的峰值近乎腰斩,截至
诺亚财富上市时被认为是一只“概念独特”的中国股票。诺亚自己定位为“第三方理财规划机构”,但是迄今为止,它可以被认定为没有获得任何金融牌照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所以,从其没有获得任何金融与准金融牌照、从业人员没有规范资质审核的情况看,将其认定为金融产品代理销售商尚有待争议,而这种销售渠道在监管层面尚属灰色地带。诺亚是否具备金融产品设计与规划能力,现在没有定论。但资质的获得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而此点,诺亚在挖人及面对客户时是很少主动披露此信息的。就在
诺亚在销售金融产品期间,有诸多灰色地带而没有纳入监管层的视线,目前更没有必然遵守的法律条款可言,有时甚至与“民间集资”有难以撇清之关联。比如,在诺亚代理销售的地产信托产品中,将各种产品期限结构及不同标的物混为一体,更有超长期限结构的产品,在向理财客户做产品销售时,诺亚的“理财师”则很少主动地、详细地披露超长期限结构产品风险,比如利率风险、发行机构的综合财务风险、经济周期带来的政策调控风险、标的物出售与转让的交易风险等等,如有客户要求披露,诺亚以多种含糊的理由一带而过。而其客户中,主要以并不从事金融职业的中小企业主、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主。这种客户,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是主要的受害者,比如亚洲国家迷你债的债主。因此,诺亚产品失败的风险披露是否规范,现在无从谈起,因为国内尚没有具体“第三方理财”风险披露的相关规章出台。曾有参加过诺亚销售会的人士说,诺亚的“直销”以“人生财富规划、量身定制的理财方案”为包装,听起来让人激动,饱含煸情,听者冲动之下因而不太考虑风险。
中国的第三方理财,存在诸多监管空白,特别是一些利用GP、LP的身份混乱与交叉,进行关联交易的“第三方”机构,现在正处在搭上上市顺风车的蜜月期——中国无处管,海外不知情。
诺亚扩张的基本手法是,哪里有钱赚就把分支机构开到哪里。截止到2011年3月,诺亚已在35个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扩张速度惊人。因为目前“第三方理财”既没有明确的资本金要求,也没有异地设网点的任何资质审批程序,可谓是比信托更宽泛,比民间融资更自由。
之外,诺亚的薪酬体制完全以吸纳客户资金与产品销售的提成为导向。如果诺亚销售产品出现存续期风险,那如何贴现业务人员的薪酬?据诺亚内部人士说,这一点是很灵活的,基本上就是与老板议价,把产品卖出去多少年终就拿多少提成,而产品出现风险,那是好几年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因此可见,诺亚的导向是单一业绩导向,而非综合风险管理导向。这在金融机构行业中,不是值得倡导的企业价值观。
诺亚在美国上市后,以“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概念,曾获得投资者的追捧,而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政策的了解较为皮毛,特别是对“第三方理财”渠道的放开与准入的研判,无前例可沿用。因此,诺亚股价的起起落落,心中有数者应为几位大股东沈南鹏、何伯权与诺亚当家人汪静波等。
诺亚股票可套现之日,将是上述几位收获巨大财富的时期。据汪本人持有近24.7%左右的股权计,上市日当天即有人为其计算出身家将超过10亿。就是这样一家让每位员工入职时即要接受“感恩文化”的企业,管理层与员工并没有直接持股。
诺亚截至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从网络议政到实地参选 | 对话陈年:那些重要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