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CPI权重调整无助于降低通胀预期

时间:11-02-16 来源:世纪海翔

CPI权重调整无助于降低通胀预期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4.9%,远远低于此前一些机构与学者的预期。此次CPI统计,统计局调整了权数构成和对比基数,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而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等,相关负责人表示,权数调整不存在拉低CPI的情况。

在一个通胀上升周期进程之中,改变CPI权数的做法可能给市场带来更多困惑,即使在技术上或许更为客观的反映现实,但市场在失去惯有的参照体系之后可能不太适应,何况民间对于当前时机下权数调整的目的存在疑问,从而影响新数据的接受度。事实上,此前的CPI的居住类、教育类权重偏低,而食品类在CPI中占比较大,权数调整是正常的、科学的。

在中国,物价波动引起的预期其实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每月发布的CPI数据由于能够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而受到资本市场与投资者的重视,比如1月数据公布前中国A股市场因获悉CPI权数调整而出现大涨局面。另一部分,是普通百姓感受到的生活中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预期,这种局部的上涨可能不会反映在CPI中,但会改变公众的投资与消费行为,他们更重视感受而非数据。

中国物价在去年以来呈现逐级上涨的趋势,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冲击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普遍出现了通胀的局面。因此,此次通胀是由国内外多重因素造成,根本原国是中国依赖廉价的货币政策进行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经过日积月累,尤其是在应对危机中再次投放了过多的货币资源后,货币过多而产能又过剩,出现了价格上涨。此外,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影响了粮食产量以及美元政策导致的流动性向新兴市场转移也制造了外部因素,所以,货币增发、人口红利结束、粮食短缺以及美元贬值等成为此次通胀动力。

日益攀升的CPI对利率政策提出挑战,如果货币政策以通胀为目标,则不太适合中国的现实,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适应性的,除了稳定物价之外,还要确保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金融稳定,持续加息可能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构成压力。但是,如果任由负利率存在,则会强化民众的通胀预期,刺激储蓄转移,吹大资产泡沫。因此,通过限价或供给干预等行政措施可能成为调控通胀的主要手段,通过控制CPI而稳定金融政策。

由于目前中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严重干旱,全球因气候灾难频发也存在粮食减产的预期,中国农产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涨,尤其是政府已经宣布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因此,食品在CPI权重减少,未来CPI水平相对此前可能会出现些微的拉低现象,而提高的居住类权重则因为政策持续的打压地产,地产价格与房租上涨可能性较小,这会减轻利率政策的压力,从而意味着此轮货币紧缩周期或许提前结束。

但中国由于发展模式积累下来的通胀压力不会消失,甚至可能越来越大。因为CPI统计数据并不会对公众的投资或消费构成直接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来自现实物价与工资上涨,由于人工价格大涨,服务业价格随时可能大幅增加人们的生活支出。其次,各地设定了过高的增长目标、投资计划以及主流媒体对持续增长的乐观报道,都影响了公众的心理,在通胀以及经济增长预期同样强烈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政策不大幅收紧,只会鼓励公众进行各种资产投资。因此,控制公众通胀预期还要从增长预期着手,适当降低GDP增长目标,尤其是制止地方政府的大跃进。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诺基亚的情人劫须冷静看待“中国超越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