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真值500亿?
时间:11-01-20 来源:世纪海翔
Facebook真值500亿?
新年伊始,一则消息便震动了华尔街:金融大额高盛联手俄罗斯数据天空技术公司向网络新宠Facebook注资5亿美元,并将后者的估值一夜间推升到了惊人的500亿美元。
一时间,舆论哗然。高盛染指Facebook是眼光独具还是狡诈贪婪?Facebook怎么会值那么多钱?监管机构是否会容忍高盛这种近似于挑衅的行为?Facebook距离上市是不是已经不远了?所有的问号归结为一个问题:这次华尔街与硅谷的“强强联手”,到底意味着什么?
Facebook的奇迹
作为网络2.0时代的新王者,Facebook对于华尔街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投资价值,因为这家年轻公司已经创造了许多“奇迹”。
成立短短6年多,Facebook在全球拥有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亿;占据了美国互联网流量的8.9%,超过谷歌的7.2%;在全球流量最大的前100网站中,超过一半的网站正在使用FacebookConnect社交平台。
就在半个月前,Facebook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强”的首位,将IT行业的巨擘苹果和微软甩在了身后,其创始人马克·朱克伯格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度人物。
然而,无论怎么讲,对于一个年收入仅有20亿美元,盈利微乎其微的私人公司来说,500亿美元的估值似乎还是有些不堪重负,毕竟迄今美国只有120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这一水平。
看好Facebook的人对这种比较嗤之以鼻,因为想像力空间巨大正是互联网公司的特点。Google的市值目前超过2000亿,而Facebook所创造的社交方式正在改变这个时代,为什么不能是他的四分之一?
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少“奇迹”,在没有真金白银地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之前,想像的泡沫破起来也可能就是一瞬间。
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Facebook的影响力目前确实不容忽视,然而网络上的社交潮流完全无法预测。如果有一天一种新的潮流提供了一种不同的互动方式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那么Facebook很有可能就成了“明日黄花”。
回想两年前,默多克斥资5.8亿美元买下MySpace,看好的也是他的巨大的社交发展空间,然而很快就被证明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资。在Facebook和Twitter的挤压下,MySpace的命运已经堪忧,谁能保证Facebook有一天不会落到相同境地?
可怕的市盈率
然而实事求是地讲,给Facebook估值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
由于Facebook是一家私人公司,没有向公众披露其财务信息的义务,这让试图建立某种模型的人无从入手。而且对于这种高成长性的公司,其性质也决定了他的价值很难计算,因为其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再在同行业中做一个横向比较。按照Facebook目前500亿美元的估值和分析师预计的4亿多美元盈利计算,其市盈率已经超过了106倍,而谷歌的市盈率是25,苹果是22,雅虎是21。
而按照平均每名用户所产生的效益计算,一名谷歌用户每年给公司带来的收入是24美元,亚马逊是189美元,雅虎是8美元,而Facebook仅有4美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Facebook的广告模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像谷歌的广告模式那么健壮。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对Facebook趋之若鹜。有消息称,高盛旗下的Goldman Sachs Capital Partners就拒绝了参与此次融资的机会,原因是认为Facebook的估值已经过高了。
高盛的如意算盘
根据媒体披露出来的协议,高盛此次不仅自掏腰包4.5亿美元购买了Facebook大约0.8%的股份,而且还将成立一项总额为15亿美元的特别基金,专门为其客户投资Facebook。
然而,有资格在Facebook的交易中分的一杯羹的不是普通的客户。高盛要求参与此次融资的客户最低投资额为200万美元,并且在2013年前不得将股票卖出。
显然,高盛此次豪赌Facebook,除了看中有形的回报,还瞄准了很多无形的利益。
首先,高盛会向其有意认购Facebook股份的富豪客户收取4%的认购费和5%的销售费,简单计算一下这就是1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更不要提如果Facebook的股价以后会涨得更高,高盛获得的收益。而且,高盛还在说服Facebook扩大股票销售的规模,盘子越大,高盛得到的也就更多。
其次,高盛借助参股Facebook,与其建立了你中有我的紧密关系,这为以后成为Facebook IPO的承销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可能进一步获得因Facebook上市而成为亿万富翁的资产管理业务,从中得到的收入远远要比之前获得的手续费要多得多。
另外,高盛建立起来了一个和社交网络公司合作的成功形象,这为其今后争取来自这一新兴但广阔领域的客户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在此次基金认购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出一种稀缺的印象,先是让其客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决定是否投资,之后还因需求“极其旺盛”而不得不提前结束认购,这无疑激起了更多人的参与欲望,为今后的更多类似融资做好了铺垫。同时,高盛此次也让一些潜在的客户看到,成为高盛的客户意味着你有机会参与一些别人想要而拿不到的交易,从而增加了高盛品牌的吸引力。
难怪业内人士会开玩笑说,这次高盛留给华尔街同行的,又只剩“羡慕嫉妒恨”了。
“对SEC赤裸裸的嘲笑”
除了在估值上的泡沫之争外,高盛注资Facebook之所以如此引发关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高盛的做法有挑战监管规则,钻法律空子的嫌疑。而金融市场上的新变化也让人开始质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立法是不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争论的焦点之一是:Facebook在实质上是否已经成为了一家游离在监管之外的“上市公司”?
按照美国证交会1964年通过的私人持股公司信息披露规定,如果某家公司持有特定类型股票的股东数量达500人或以上,那么这家公司必须公开披露某些财务信息,以保护投资者。
而根据Facebook的说法,截至2010年底,Facebook的投资者包括现在及以前的员工、风险投资公司和私人投资者,每类股票的人数均不超过500。,截至2010年底,Facebook的投资者包括现在及以前的员工、风险投资公司和私人投资者,每类股票的人数均不超过500。
随着高盛此次特别投资工具的建立,将会有上千个投资者通过这一基金投资Facebook,但从技术上讲股东只有高盛一个。
这种做法并不是没有先例,一些小型的经纪公司近几年来通过类似的手段从私人网络公司中获得了不少利益,然而,像高盛这样大张旗鼓地挑战规则的红线,还是第一次。
有人把高盛与Facebook的这次交易称作是“对证交会赤裸裸的嘲笑”,仅需要在操作上拐一个弯,高盛就可以让踏踏实实地为自己和客户获取利益,而不用担心违反证交会的规定。而Facebook更是乐见其成,一边获得了扩大发展的资金,另一边继续享受私人公司无需信息披露的特权
在一片质疑声中,证交会对私人公司二级市场的交易展开了调查,开始考虑原来用于划分私人公司和上市公司的“500人”红线是否需要重新加以清晰界定。但分析人士称,把高盛的客户算作独立股东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法律上讲,高盛的做法无懈可击。况且,目前很多风投基金也是有多个投资者组成。
又是高盛笑到最后?
争论焦点之二是:高盛投资Facebook的4.5亿美元来自其资产负债表,这是否违反了去年夏天刚刚签署的《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金融保护法》中有关投资银行自营交易规定的“沃尔克规则”?
从这一法律制定的精神来看,是要限制大银行的此类风险投资活动的。道理十分简单,如果一家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关键时刻必须要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那么他就不应该从事这种风险极大的投机活动。
而且,如果高盛一边作为股票投资的代理人,一边投入自有资金做股东,这里面天然的利益冲突就会成为“保尔森案件”重演的沃土。
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有些无从谈起,因为尽管由奥巴马政府所主导的“史上最严苛金融监管法案”已经通过了半年,但是所谓的“沃克尔规则”仍有多项具体细节需要在今后的两年时间内制定,也就是说很多法规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执行力。
而且,“沃克尔规则”也有漏洞,因为其限制的自营交易主要指的是“短期交易”,而不是像买卖股票、公司以及资产这种所谓的“长期交易”。
无论如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次华尔街与监管机构的斗法,胜者可能还是高盛。但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如果高盛Facebook这样做了,后面还有多少效仿者呢?看来,是需要监管者费些心思的时候了。
摘自—新浪博客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英雄要问出处 | 陈九霖回国这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