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全球量化宽松无法刺激企业的进取精神

时间:10-10-20 来源:世纪海翔

全球量化宽松无法刺激企业的进取精神

当日本宣布第三次执行零利率政策实行“包括性的金融缓和”之时,内外称其出乎意料。但正如《华尔街日报》指出的那样,日本一半的企业没有负债,根本缺乏资金需求。而那些银行不愿放贷的企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臭名昭著的日本老右派石原慎太郎当年信誓旦旦要当中小企业之友,拿东京都民众的血税搞了一个新银行,结果业绩惨淡。

小泉执政时期的金融智囊之一的木村刚也以同样的理念搞了一个日本振兴银行,但目前面临清理,木村本人也因为妨碍当局检查在今年被起诉,面临锒铛入狱之虞。日本央行这次“出乎意料的金融缓和措施”的背景是一帮短视无脑的民主党议员的讹诈:喧嚷修改日本银行法,剥夺央行独立性。

眼下,对美联储即将启动第二次量化宽松(QE2)几乎已经变成了共识。但笔者认为伯南克最近大举鼓吹QE的言行其实更多地是为了保护美联储,先和奥巴马演一出双簧肯定QE1的成绩,同时摆出更激进姿势跑在中期选举前,避免来自国会过度的政治压力。据估算,美联储今后实施QE的空间大约还有9000亿美元,如果按照高盛的估算QE2达到5000亿美元的话,那么留给美联储的余地也不多了。实际上自由市场下,央行要随意控制长期利率和汇率都是不可能的。

某些舆论对QE规模的扩大有着很深的误解,它们认为日本央行不够坚决,正是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的。然而,QE1的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但长期利率从2.5%上升到了4.0%的水平。现在伯南克又跑出来说情况不妙,不啻于是在说3000亿规模太小。实际上伯南克2002年的一次讲演里曾提到:1940年代联储几乎没花几个钱就将长期利率推到了目标圈。也就是说,QE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美联储现在面临的其实是日本病的另一种威胁:企业的草食化。

200610月,日本作家深泽真纪在她的一个连载中描写了一部分不像是男子汉的现代日本男性,对恋爱和性都比较消极,这些男性被称作“草食系”。在媒体的推动下这个词展示了极强的传染力,在2008年,哲学学者森冈正博教授和营销作家牛窪惠分别出版了一部书来反映这些在不断增殖的青年男子,进入2009年网络更把“草食男”推向了全球,它的英译都成了一大话题。鉴于有学者统计说现代汉语中涉及人文学科的专业词汇中来自日语或相关的大约超过30%,所以有一两个日语词汇汉语化似乎并不令人感到不安。然而当这种欠缺欲望的“不积极”现象在经济领域不断扩散时,就值得我们多加注意了。

日本公司法规定,企业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为此企业通过贷款或股权融资来加大设备投资扩大生产,增强销售来获取利润。然而我们把《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数据化后就能发现,在2009年,日本全国的企业中(除去金融类)有46%实质上没有借贷的。这个比率在2000年后一路飙升,总额在2009年底达到了203万亿日元。《日本经济新闻》说东证一部上市公司的手头现金多达68万亿日元,这已经足够收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国的全部上市企业了。这个现象反过来说正是日本企业对风险的厌恶:保守化。佳能等企业反驳说并非在追求储蓄,而是目前没必要投资。然而国民要问,这么多现金没处用为啥不给股东派息?或是提高员工待遇?

丰田在夺取全球第一份额的2008年时算是扩大投资了,但当时其手里现金多达2万亿日元,在美国被狠扁了一通后,现在它手里现金居然多达4万亿日元,而且作为长期投资它一共持有2万亿日元的日本国债。更让人掉眼镜的是,某些企业居然把眼下通过股市融资的资金也拿去买了国债,理由是投资需要时间。目前类似《日本经济新闻》这样的主流媒体把这些企业叫做“草食系”,来揶揄它们欲求的退化。另一面日本政府却在积极讨论如何调低法人税,提高消费税。

在美国,正如我们以前谈到过的那样,类似苹果这样的优良企业也把多余的现金拿去投资国债,这样的环境中量化宽松的结局很明显。实际上日本的经验证明,量化宽松无法刺激企业的进取精神,因此不能过多期望它在刺激经济复苏上的作用。

伯南克的美联储不是不清楚这个道理,而是现实中需要这样的言行来为经济自律性复苏争取时间和空间。由此引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短期内很难平息,但实际上问题很清楚,与其让各国的政客们不断逼迫央行实施弊大于利的量化宽松,还不如督促各国政府尽快加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刺激企业的创兴欲望和奖励国民的进取精神。现在国际环境更多表现为经济问题的政治化压力加大,但我们一定要避免感情用事,多给自己留下政策变动的空间争取更多长期性战略利益,这需要当局多从战略面考虑,灵活应对今后一段时期的可能发生的内外压力。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元贬值的内在逻辑携程“去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