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中国经济增长的货币推动
时间:10-05-31 来源:世纪海翔
金岩石:中国经济增长的货币推动
当我们理解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就要知道,货币如水,覆水难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经济是靠货币推动的,很多人并不理解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才会总在讨论:有没有通货膨胀?有没有资产泡沫?
“楼市地震,股市遭殃。现在大家关心股市楼市,以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来源于政策,其实是来源于我们选择了一个经济增长的方式,而选择这种方式就必须付出代价,我们应该把中国经济放到一个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当中去理解。”
对于
集贤讲坛是由中国光大银行与经济观察报联合举办的全新财富思想论坛,齐集经济、文化、艺术、生活各界贤能,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回开讲。讲坛以多元角度,全球视野,深入剖析,激发思考,希冀以此助力当今中国社会财富思想的深刻变革。
楼市和房市的背后都是货币现象。
一年半之前黑云压城,一年之后,阳光明媚,全世界都在期待着中国崛起。但是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有谁听说发现了大金矿?有什么重大技术发明和科技突破?有什么新经济实力的增长?答案都是没有。那为什么一场金融海啸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在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乃至整个世界,都做了什么?大家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印钞票。发票票、吹泡泡。而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什么我在去年三月告诉大家:上半年买股,下半年卖房,告诉大家房价还会再翻一番?当时大家都不信,看到房价暴涨,大家信了。目前房地产新政实施一个月了,我们期待什么?昨天收到一个短信,说新政实施一个月,效果显著,量减价跌,深圳成交量下降了60%,房价同比下降了67%,这是大家所期待的结果吗?
股市、楼市背后其实是一个货币现象。当我们选择用货币驱动经济增长,选择用货币化解金融危机,选择用货币驱动大国崛起,就得付出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代价。当看到货币供应量高速增长的时候,就要警惕通货膨胀。但是统计局告诉我们没有通货膨胀,真的没有吗?我想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通货膨胀和我们形影相随。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也就是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年近90岁,最近讲了一句话,他说将来要在他的墓碑上写一句话:“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恰恰是由于货币把我们带进了金融危机,又让我们走出了金融海啸。
金融海啸源于两个泡沫的叠加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讲金融海啸是一场阴谋。现在金融海啸过去了有谁为这场海啸承担了责任?如果说它是少数金融家的阴谋,这些人在哪里?如果说这是华尔街的贪婪,华尔街什么时候不贪婪?
什么叫贪婪?亚当·斯密告诉我们,每个人在追逐私利的过程中创造着社会财富,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经济学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贪。人性的贪婪就是财富的起源,财富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的,它只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存在。
财富本源属性和财富本身不是一回事。过去我们怎么表述富人?比如和绅是中国首富,怎么描述他?良田千倾,妻妾成群,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财富的本源没有变,但是财富的形态变了,我们用楼市替代了良田千倾,用股市替代了妻妾成群,依旧盛世古董,依然乱世黄金。今天看到黄金价格暴涨,就意味着仍然在危机之中。
当人们不断去寻找金融危机背后的阴谋,这代表了一种愚味,事实上金融海啸每十年一次。07年的次贷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87年黑色星期一,77年欧洲货币危机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67年英镑危机,英镑退出国际历史舞台。所以跳出一个国家的视野,站在全球大宏观经济的版图中,才会看到二次大战后每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与我们形影相随。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泡沫升腾、破灭,再升腾,再破灭。
如果接受了这个概念,那么今天说经济复苏了,就等于是告诉大家,下一个大泡泡又开始吹起来了。下一个大泡泡吹什么呢?我们今天自豪的告诉世界,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复苏,如果我们看一看2009全球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就能理解,下一个大泡泡是中国吹自已,世界吹中国,也意味着2017年金融海啸以极高的概率可能爆发在中国。索罗斯同时给大家解读了另一个假说:每25年一次的长期性超级泡沫,描述的是每一代人都有一个梦想,人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缔造传奇。于是一代人对梦想和光荣的追求,不知不觉的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让每一个人在追逐着、梦想着,模仿着。结果在股市、楼市、货币金融的相互激励之下,这一代人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金融杠杆率。金融杠杆率的上升导致人们在欢乐中忘记了风险,也是泡沫被一代人逐渐推高。于是在每一个偶发事情中,这个长期泡沫消失了。如果把长期性超能让泡沫理解为股市、楼市、金融货币所构建的一个金融杠杆,我们才能理解这场金融海啸中为什么大量的财富会蒸发?为什么要降低金融杠杆率?为什么降低了杠杆率经济开始恢复平静?如果用25年的长期性超级泡沫来解读中国经济,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中国经济的长期性超级泡沫
如果中国也有这样一个长期性超级泡沫,它的起点是在哪里?改革开放使中国融入了世界,这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过去20年我们追逐的所谓梦想不过是在复制欧美过去的繁荣。1992年,中国的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每年以超过23%的增长速度在印刷着纸币。1992年证券法正式生效,股市走进了我们的生活。1992年70个大中城市全面试点住房按揭贷款,96年住房业按揭业务成为商业银行的常规业务。这就是告诉大家,从1992年开始,进入了股市、楼市、货币、金融的互动,开始启动了一代人的梦想,开始不断提高着生活中的杠杆率。
92年加25年是哪一年?是2017年。所以我先给大家一个盛世危言,让大家能跳出当前的迷雾,看到未来。2017年,中国很可能就像两年前的美国一样,两个泡沫叠加在中国,背后就是我们所关注的股市、楼市。而股市、楼市的背后,是大家没有关注的货币和杠杆。
用货币和杠杆来解读现代市场经济,就会面对一个大家都困惑的迷局,那就是财富究竟从何而来。也许到今天,我们都还相信传统理论教给我们的“劳动创造财富”。我们都知道劳动创造财富,但是想一想我们自己的财富或者我们所崇拜的过去20年中国的富人,这些财富是从劳动中得来的吗?如果土地和劳动是财富之源,那么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应该是农民呀。过去60年,在全世界听到过有哪个富人是农民?这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告诉我们生活中多了一个东西,这个财富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土地和劳动,那么它来源于哪里?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的财富会暴涨暴跌?为什么越有财富的人越会产生焦虑?越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不断地被蒸发?给大家讲一个最新的理论,就是我创造的一个新的理论。生活中有两种财富,一个是实体财富,来源于土地和劳动,以算术级数增长。但是现代市场经济,以实体财富为支点,以货币为杠杆,金融家经营着杠杆率。于是在这样一个新的市场体系中,开始撬动了一个巨大的虚拟财富,大家可以去想先哲阿基米德的理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所以能看到政治家、金融家的力量空前强大,可以翻云覆雨,可以制造危机,也可以化险为夷。所以金融海啸就是这样一个阿基米德定律,它告诉大家,货币金融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引发危机的是货币,消灭危机的是货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巨大的虚拟财富在生活中膨胀着,
经济问题就是人与货币的关系
生活中,绝大部分财富不是来源于土地和劳动,而是来源于货币和人的关系。所以当看到楼价上升,我们却不能理解,为什么房价会上涨?当年杜甫就讲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当年杜甫都无法实现的梦想,这么多年过去后谁实现了?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居住有其屋,因为用金融货币的杠杆来推动楼市,用楼市来推动经济的时候,房地产的价格就不是由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的。
房价的高涨是因为我们改变了房子的属性,房子不是给人住的,所以价格才上升。价格上升不是因为它的消费需求,而是来源于它变成了虚拟财富,泡沫经济的载体。在这样一个概念下,我们必须理解,新财富到底是什么?现代金融业正在经营着一种新的财富,而这种财富的背后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个人梦中追求的生活方式,这种美好生活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安全,却给我们带来了风险,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富贵险中求”。富贵险中求,财富即是风险。这才是每一个人自觉或者不自觉追逐的财富幻觉。
这种以实体财富为支点,以货币金融为杠杆的新财富,也随时可能化为乌有,所以新财富是一种流动性溢价,流动性来源于货币,所以它高度依赖于货币的流动性。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种财富形态,我们才能够通过货币化险为夷。
2008年至2009年,全球五大货币M2同比增长了8.38%,人民币涨幅最大。增长了27.59%。2009年,全球五大货币总量居第一位的是欧元,但欧元的背后是27个国家,现在欧元危机爆发了,如果把欧元去掉,发现的是中国已经成为超级货币大国。我们思考中国经济的趋势,思考任何中国的问题,都必段立足于两个基本前提,第一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第二中国是货币超级大国。两个超级大国的概念让我们不断去思考人与货币的关系。
中国以世界第一货币国的身份在全球占22%,但是按生产划分,按GDP划分,仅仅占11%;如果按消费划分,中国只占9%。于是我们看到中国之谜:单位货币所创造的生产和消费很低。生产和消费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但是为什么现在生产和消费没有增长这么多?而货币增长却远远超过了预期?和美国相比,我们是用接近9万亿美元的货币生产着不到5万亿美元的GDP,而美国是用8.3万亿的美元货币生产着接近15万亿美元的GDP。中国今年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比济体,我们GDP超越了日本,我们在货币上超越了日本,但是每一个国民所消费的总额和日本相比却低的多,所以我们不能过度自傲,因为我们只是吹起了一个超级泡沫。
当我们理解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就要知道,货币如水,覆水难收,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国经济是靠货币推动的,很多人并不理解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才会总在讨论:有没有通货膨胀?有没有资产泡沫?
摘自—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创业板半年记 | 流动性告急?货币市场利率涨势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