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泡沫将破?
时间:10-04-01 来源:世纪海翔
债券泡沫将破?
Delta全球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Pento说,美联储将利率保持低位,以此来补贴美国的债务。但作为基准的10年期美国国债历史平均收益率是7.31%,远远高于现在3.90%左右的水平。“未来的通胀压力很大,没有任何理由利率是平均水平的一半。”Pento说,“美国人都相信现在经济危机结束了,通胀会走高。国债拍卖的洪潮,接下来从哪里去寻找买家呢?”
在知名投者吉姆·罗杰斯看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泡沫有两个,一是中国房地产,另一个就是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上周连续三次拍卖表现糟糕,导致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债券收益率攀升至9个月高点。华尔街开始讨论,国债市场的大熊市要开始了吗?
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投资者一直青睐买入美国国债,这是经济动荡时期的安全天堂。包括中国投资者在内,许多外国政府大量增持,使得美国政府得以增发数万亿美元债券,为其经济刺激计划和金融救助方案提供资金。
但这一趋势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经济复苏逐步稳固,到某一个时间节点,供应超过需求,债券发行者必须提高收益率以吸引新的投资者。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集团纽约对冲基金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陈凯丰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在危机期间利率下跌,美国长期国债的投资回报整体可能超过了30%。所以,2008年投资国债是很好的选择。
但从2009年开始,债券表现非常糟糕,这种状况仍然在持续。陈凯丰负责管理着约60亿美元的结构性对冲基金资产组合。
即便是“债券之王”、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比尔·格罗斯现在也不看好债券。他上周表示说,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他更喜欢股,而不是债券。
失败的国债拍卖
本周一(
经济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国债本周延续了跌势。但交易员们讨论更多的,还是上周的三次国债拍卖,美国财政部进行的1180亿美元国债拍卖重燃了市场对美国债务膨胀的担忧。
格罗斯当天即表态说,“在我看来,医疗改革方案又增加了5000亿美元债务,而市场开始对此持怀疑态度。”
法国巴黎银行公债交易部驻纽约的董事总经理Rick Klingman说,“我有些担心未来的拍卖成绩,所有债券市场的人士都忧虑。”
资金或回流股市
除了最近通过的医改方案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债券价格。尤其是,近期出炉的多数经济数据均趋正面,这些都让美国国债承压—一般利好的经济数据都支撑诸如股市等较高风险市场,对债市不利。
格罗斯说,“假设经济看起来不错,那么,不管是高收益债券或者股票,这些风险资产相对于价格不断下跌的债券来说都会有一个更不错的潜在收益。”
他认为,随着美联储退出抵押贷款证券购买项目,债券市场的前景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美国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支付医改和其他项目的费用。
“接下来的赤字将由我们、由市场来提供融资了,这些将给股票市场创造一个更为友好的环境。”格罗斯说。他由此表示自己现在更喜欢股票。
“利率上涨可能会导致资金回流至股票。鉴于2010年利率开始上涨,投资者对于固定收益的喜好没有持续下去的理由。”美国银行美林全球债券策略研究主管Jeffrey Rosenberg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他称,现在是投资者与固定收益产品恋爱的结束期。
Rosenberg说,因为预期利率会上涨,更多资金可能会重新回到股票,债券的流动性环境变差,却会导致股票因流动性增加而上涨。
位于美国康州的Hartford公司资深董事总经理Bob Froelich说,债券市场是一个泡沫,马上就要破裂了。
美联储创造的泡沫
瑞士信贷驻香港的一位交易员对本报记者说,美联储是这场泡沫的主要缔造者。
美联储为支持美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系统,在金融危机中将利率降到了接近于零。即便政府债务不断高涨,但在经济衰退中,债券利率整体都大幅下降。
芝加哥联储主席查尔斯·埃文斯上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除了直接降低利率外,美联储在流动性方面的手笔非常大,包括购买了3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
这些额外的流动性主要作用于长期利率,利率下降支撑了美国房地产和整体经济的复苏。
Delta全球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Pento说,美联储将利率保持低位,以此来补贴美国的债务。但作为基准的10年期美国国债历史平均收益率是7.31%,远远高于现在3.90%左右的水平。
“未来的通胀压力很大,没有任何理由利率是平均水平的一半。”Pento说,“美国人都相信现在经济危机结束了,通胀会走高。国债拍卖的洪潮,接下来从哪里去寻找买家呢?”
以中国为例,按照美国财政部数据统计,2008年中国购买了20.2%的美国政府国债,但2009年这一比例又降到了4.6%。在近期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交锋时,一些中国专家还提议出售美国国债来应对。
位于芝加哥的Cronus期货管理公司总裁Kevin Ferry问到,“债券市场的大熊市开始了吗?”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吉利购并沃尔沃:不仅要“大”更要“强” | 百度的非理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