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亚太主义”对接“东亚主义”“APEC”角色需适度修正

时间:09-11-11 来源:世纪海翔

“亚太主义”对接“东亚主义”“APEC”角色需适度修正

    东亚系列峰会刚刚谢幕,本周末,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又将在新加坡召开。年底,围绕区域经济合作的会议云集东亚。而这两轮峰会却反映了不同的“区域主义”。前者堪称以“东亚地区主义”为前提,而后者则以“亚太区域主义”为基础,折射着“区域合作模式”上的不同理念。

    1989119日,作为冷战标识的柏林墙倒塌,东西阵营的两大平行市场实现统一,形成了全球大竞争的新形势。1993年,在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五点意见”,描绘了亚太区域合作的基本精神,为各国广为接受,堪称“APEC精神。”“APEC精神”主张区域合作遵循“多样性”、“互补性”和“开放性”原则,在推动机制上则强调“松散性”和尊重“平等性”理念。金融危机下,“APEC精神”无疑仍具有时代的适用性与现实意义。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东亚人的东亚”意识上升,“东亚主义”渐趋形成。而1999WTO西雅图会议破裂,多边自由贸易路线受阻,东亚FTA浪潮迭起,“东亚地区主义”形成。自此,“APEC精神”与“东亚地区主义”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地区经济合作纵深发展。

    遗憾的是,作为东亚地区最强的经济大国,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走向了主导“亚洲新秩序”方向,与“亚太主义”格格不入,日本搞“一揽子经济提携协定”(EPA)就是一例。日本之所以搞EPA而不是FTA有深层的战略考虑。第一,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贸组织(WTO)的相关规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谈判FTA时,发达国家必须将包括农业的全部产业纳入自由化范围。日本为将农业等弱势领域排除在外,回避使用FTA概念,逃避发达国家责任;第二,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主导地区制度一体化,金融货币是其战略优势所在。日本借EPA将金融资本市场、贸易结算货币以及投资规则等纳入谈判,突出其战略优势。其目的是以此建立地区金融、货币霸权和地区安全保护屏障。在日本看来,“世界工厂”的中国和“世界市场”的美国正将日本置于中美两大文明的夹缝,日本文明将被边缘化,必须通过亚洲制度的“日本化”,冲淡中美影响。显然,日本严重脱离了“APEC精神”。

    事实上,“东亚地域主义”的上升,并未导致“亚太主义”的消亡,相反,东亚地区多维依存特点更趋势明显。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亚太主义”促成了“亚太经济合作机制”,形成了“APEC精神”,也使东亚地区合作与全球化并行不悖。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亚经济奇迹”与“金融危机”,集中反映了“亚太主义”对东亚的双重影响。东亚的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吸引发达国家企业在东亚建立地区性生产网络。而从更广义的地缘概念上看,亚洲经济发展更依附于“亚太”相互依存的深化。亚太合作模式符合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实。

    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东亚与世界的依存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急剧增加,吸收了东亚各国的出口,成为对美出口的中转站。在与亚洲贸易中,中国表现了大规模的赤字;但对美贸易上,中国却表现了空前规模的顺差。而在人民币与美元关系上,中国又扮演了替代东亚各国分散汇兑风险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看,“东亚地区主义”又表现了现实的“中国特色”。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成为横亘日美欧的贸易桥梁,带动东亚经济对世界依存加深。“世界经济中的中国经济”特点日益明显。“中国特色”的“东亚地区主义”更无法回避与“亚太”的重叠。东亚地区的经济依存关系带有多维性格。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警惕资产泡沫:“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未来通胀或将拷贝历史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