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关注上游价格走势 促进终端消费需求

时间:09-05-14 来源:世纪海翔

关注上游价格走势 促进终端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看起来似乎正在恢复活力,尤其是从各个港口繁忙卸货的大宗商品更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海关数据显示,4月国内铜和铁矿石的进口均创历史新高,当月国内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第二高位,铝进口增长两倍。由于中国大量进口,带动了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复苏。

      但相对应的是,中国钢铁、铝、铜等出口持续回落。4月铝出口同比大降90%,钢材出口骤减70%。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原因是价格,即国内商品价格目前已经高于国际价格,从而导致大量进口的出现,包括大豆、煤炭等商品。这意味着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大量进口很可能加剧国内产能过剩。

      价格正在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次经济周期的调整,终归要由价格的变化来完成对过剩产能的调整,一般而言,生产资料的价格下跌幅度要远远高于消费品价格下跌的幅度。而在经济复苏阶段,必然消费品价格上升后,生产资料价格才会跟随上涨。阻止物价下跌,会令价格扭曲和市场预期的混乱,造成商品滞销,并带来更多和更长时间的剩余,从而影响经济的复苏。

      中国在金属原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持续的收储行动,这一方案确实减缓了上游行业的价格下滑,消化了部分企业库存,但亦使价格的市场调整不明显。与国际价格相比,中国原材料不再具有价格优势,进口随之攀升,从而令国内上游行业开工率不足,库存依旧严重,产能短期内很难消化。

      以钢铁为例,在去年底国家出台经济振兴计划后,钢铁贸易商“赌涨”而开始囤积钢材,引起钢价短暂上涨,但无需求支撑,年后钢铁价格一路下跌。随着投资逐步升温,国家收储,国内钢价再次反弹,并刺激了生产,今年1—3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4%,而同期出口下降549%,国内建筑、机械等用钢行业也未恢复,产能过剩可想而知。此外,1-4月铁矿砂累计进口同比增22.9%,主要是贸易商低价囤积所致。

      可以看出,影响钢铁价格的因素有(经济振兴)预期、(贸易商)投机以及(限产、收储等)政府干预行为,市场需求因素反而难以着力。阻止价格下跌的限产、收储行为,导致贸易商大量进口国外廉价货物:一方面,造成国内产能恢复困难,过剩持续;另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仍需消化过去高价所囤积的原料,廉价原材料需求大都是中小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成本优势,这在钢材领域较为明显。

      这促使淘汰众多领域小产能的政策重新严格起来,如关停小煤炭、小钢(铝等)厂等。实际上,用价格的方式优胜劣汰,促进国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方是长久良策。大型国企面对的不是中小企业竞争,而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竞争,即使中小企业产能消失,国外廉价产能也会随时填补。何况,当前因过剩而淘汰许多产能,一旦经济恢复或上升,则又可能面临短缺以及产能投资。

      实际上,下游消费品的需求变化决定上游价格,当经济处于下滑周期之时,物价因需求减少而普遍下跌是一个重要特征。尽管中国CPI持续数月下滑,但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消费品(也属于投资领域)是住宅,其价格并没有出现调整,甚至略微上涨,而消费量则大幅下滑。如果住宅不对周期做出价格反应,上游商品价格也处于保护状态,从而出现终端消费品和上游行业均对周期做出价格抗争,这会导致,在外需和投资明显回落带动经济下滑的环境,会给市场很强的不确定感,消费者以减少消费也做出角力。另一方面,国际商品价格优势会冲击国内上游行业的价格保护,如果在市场需求低迷和成本竞争劣势的双重夹击下,将很难恢复产能需求的增长。

      眼下,促进终端消费需求应为决策者着重关注。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权衡油价市场化警惕美国将升级“汇率操纵”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