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人力资源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时间:09-01-12 来源:世纪海翔
以提升人力资源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该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将在未来5-10年引进海外千名高端人才,俗称“千人计划”。与之对应的是2008年我国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将大学生就业摆在工作首位。
显而易见,中国当前面临着人力资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这一现状直接关系到中国跃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重要一环。国家经济竞争从表面看是经济资源和各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而实质上却是高级人才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只有丰富人力资源纵深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发现,从低收入的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增加5倍以上,这意味着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必须不断丰富和提高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对应的是,中国当前的教育投入现状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太少,这一比例的不合理直接造成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中高级人力资本的储备弱势。由于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匮乏,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相对不高,机械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人力资本研究发现,亚太地区,尤其是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往往并未发展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与配置体系,其人力资源的投资远低于欧美地区。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技术这三项,中国在经历多年的资本引进之后,国内资本已经比较充裕,能促进经济增长跃升的人力和技术两项关键在于人力,因为人力资源本身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技术研发的周期缩短,且市场化的流程也更为顺畅。而培育人力资源的国家在于各类教育的投入。
教育投入又分为国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企业内部培训,社会培训购买等等。在基础教育的地域分布上,全国各地差别很大,因此在新的教育投入格局上,必须尽量抹平这种差距。其次,我们也需要反思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并令高等教育更加靠近市场需求。另外,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国有企业中30%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教育、培训费。因此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丰富企业培训市场势在必行。具体政策细节上,国家可以尝试给予相关企业以培训补贴,协助他们购买培训产品,降低企业投入的培训成本,增强企业人力资本培育的积极性。
近期国家正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无疑是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步骤。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各层次教育能与相应层次的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并且使得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促进人均收入水平跃升。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日本经济衰退给中国的启示 | 全球经济走到十字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