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降息潮的隐忧
时间:08-10-31 来源:世纪海翔
世界降息潮的隐忧
10月29日,中国央行紧急降息0.27个百分点,几个小时之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据说日本央行也将在31日降息,另外,欧元区和英国也会降息,整个世界像10月8日那次一样,再次同步酿造“降息狂潮”。世界各大央行之间的协调互动,佐证了全球联手抗击金融海啸的决心,给11月15日的美国全球金融峰会提供一种氛围。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急的状态,央行有职责维护金融货币体系的运转,保持金融体系有足够的流动性。毫无疑问,这是一条谁也不应该提出异议的铁律,弗里德曼认为,1930年代的大萧条不是凯恩斯主义拯救的,“是因为央行反应太慢了,没有快速注入足够的货币”。现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弗里德曼90岁诞辰上代表历史上的美联储向弗里德曼道歉,伯南克深情地对弗里德曼说,“您和安娜是对的,我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我发誓。”
伯南克的确做到了,甚至做得有点过头了,他多次打破美联储历史纪录,例如直接进入票据市场给企业贷款。伯南克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就是恢复遭到危机削弱的信用扩展链条,他的行动隐含着一个逻辑:如果银行不愿意贷款,那就是央行没有做到位,央行的钱塞得还不够,银行流动性还有待增厚,以至于还没有打通信用运作的链条。
毫无疑问,整个世界都被这种理念征服了。虽然我们承认这种理念有非常大的部分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极端而完整地遵守它,也将会带来可怕的灾难。因为这个理念的一些核心部分是愚蠢的,它简单地认为政府动用货币权就可以塑造或者恢复一个健康的信贷链条。
众所周知,贷款的根本来源是储蓄,真实的储蓄,民众辛苦节省下来存在银行的钱,而不是生造和快速印刷出来的货币,银行的功能是将储蓄分配给良好的生产者,如果银行由于其体制问题很低效,那么其分配的效率也很低效,就会导致真实储蓄没有被高效地利用。不管怎样,储蓄是信贷的源头力量,一个社会节省下来的储蓄越多,代表着可扩展的生产机会就越多,储蓄是应该赞美的事物。而一些愚蠢的凯恩斯主义者拿着所谓的“节俭悖论”大谈“如何逼迫民众消费”。
在金融体系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央行注入大量货币,并要求银行放贷,相当于一部分钱是没有真实储蓄保证的,这部分钱所产生的是“假信用”,它的生效是假定社会认可币值稳定,从而被迫认可这部分新增的信用,其实相当于“偷窃”了一部分真实储蓄导致的“真信用”,或者说摊薄了。在金融体系危机状态,银行流动性严重不足、发生挤兑、机构不得已的资产甩卖等,在这个时候,央行不得已注入货币,试图创造很多的“假信用”对付危机,这是可以的,但有代价,一定要意识到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但更严重的是,央行不仅仅摆弄退而求其次的流动性注入,同时也想削减利率来刺激信贷活跃的话,那么这种降息就很可能越过了度的边界,因为金融危机产生的“金融黑洞”吞噬了流动性,人们财富缩水,利率上行是正常的市场表现,上行利率将激发真实的储蓄增加,使得未来利率下跌,于是信用扩展有真实的支撑。但央行普遍认为市场的节奏太慢了,要人为加快复苏,希望尽早能产生信贷的强烈反转。于是,操纵名义利率下行,但市场认可的真实利率比名义利率要高,资金融出者希望“风险贴水补偿”,如果没有就惜贷(并产生通缩的假性担忧)。而央行则更勤奋地向银行系统塞钱,迫使社会接受被操纵的名义利率,但这一切的代价是全社会对币值的动摇和信用扩展效率的不信任。也许一个可怕的更长时间的萧条诞生:经济还处于惜贷的紧缩状态,生产开始萎靡,但对币值的动摇却使得社会更愿意将货币“脱手”,怪异的滞胀形态出现,社会不满和生产者悲观并存,而逾越这个阶段,则需要更大的时间和力气。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俄构筑危机下的新经济伙伴关系 | 解析美联储终端注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