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依然高企 通胀压力未消
时间:08-08-13 来源:世纪海翔
PPI依然高企 通胀压力未消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消息称,7月份,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这也是1996年恶性通货膨胀结束以来PPI的最高涨幅。这一数据高于有关机构对于全球经济学家调查所得到9.1%的中值,令市场担忧经济未来走向,股市投资者也作出了消极的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在发布信息的同时,配发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张立群研究员的解读文章,其在《正确看待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较快上涨》中说,此次PPI涨幅提高,不是经济总量失衡的表现,也不会很快向CPI传导。甚至有评论乐观认为由于中国PPI上涨的压力是输入型的,目前国际上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开始下跌,连带原材料价格下跌,这样会导致国内工业品生产成本结束上升周期开始逐渐回落,从而导致未来PPI指数不会被一再推高。
PPI创出新高是在预期之中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上个月国内调高了成品油价格,并调整了工业用电价格,而国际油价7月份也处于历史性高位。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要素价格改革进程影响,整个7月以国际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一直走高,目前这种情况已得到一定缓解。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需求正呈现逐步放缓趋势。国际输入性力量对中国PPI的影响随着滞后效应,应该到8或9月达到极致顶点。市场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国际因素对PPI的影响应该是向下的。
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内成品油、煤等资源产品与国外仍存在相当的价差,未来的提价空间仍然存在,这对今后的PPI走势则又有一定的正向推动作用,如果国际油价回落到110美元左右,国内可能不具有再度上调成品油价格的压力;如果国际油价反弹到120美元以上,则有可能再次上调成品油价,这将对中国的PPI构成进一步压力。目前,国务院正着手能源价格改革的先期调研工作,中国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有望在奥运结束后启动。
目前的关键是如何研判当前国内通胀形势,未来中国的通胀形势到底如何发展,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部门下一步的不同决策。我们认为,目前的通胀状态还仅仅是个开始,反映国内通胀程度的CPI或许会在完全放开能源价格的基础上继续上冲。由于目前国内CPI指数权重关系,食品要素近几个月以来的下跌或许显示为CPI数据的下降,但是真实生活感受却未必如此,由于成本提高的粮农存在粮食惜售心态,可能助长下半年的粮食价格,而粮价的上涨势必带动一系列食品价格上涨,国内对粮价的控制力强弱已经成为关系未来经济形势发展的节点。
此次PPI上涨,就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虽然不会像CPI那样直接影响人民生活,但会增加企业成本和经营困难,在目前全球需求放缓,中国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其结果可能导致困难企业增加,就业和收入减少。考虑到中国可能继续推进要素价格改革,中国企业将承受更大的成本压力,而通胀压力也可能继续存在,或将进一步抑制中国需求,经济走势不容乐观,可能陷入糟糕的“滞胀”困境。
当前中国面临史无前例的宏观经济复杂形势,迄今为止,导致通胀上扬的因素将主导未来的经济形势。如果针对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做较大的调整,在目前形势下,可能会助推通胀。但是,若继续紧缩,经济衰退的预期将强化,消费与投资等与预期有关的经济活动可能会逐步趋冷,从而令中国经济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良机 | 谨慎面对通胀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