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巨灾之后紧缩政策仍需坚持

时间:08-05-21 来源:世纪海翔

巨灾之后紧缩政策仍需坚持

双紧政策是否要松动的问题在地震灾害之后再一次被人们提了出来。就像年初我国南方的雪灾一样,人们总是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紧缩政策的影响过度的担忧。

      
要求放松紧缩政策的声音都有着一个相同的逻辑,那就是通过放松货币政策,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促进生产的进行,进而实现灾难中被毁固定资产的重建。在这个逻辑中,紧缩政策的调整是整个灾后重建的起点。但这一逻辑正确吗?问题的关键在于灾后重建是以供给为起点还是以需求为起点。其实,宏观政策的转向和灾后重建是否进行关系不大。经过地震的毁灭性打击,房屋、财产化为乌有,人们只能选择重建,重建就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这种需求会通过价格传导促使供给的自动增长,融资成本在这里只是一个次要因素。

      
对于小国经济体来说,或许灾后的重建需要扩张性政策的原动力推进,而且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量的国际援助不但能补偿灾害损失,而且也为其灾后经济发展作了必要的资本储备,扩张性的政策也没有必要。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来说,灾区仅仅是一个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其它省份的生产扩大来满足重建的需要,所谓政策转向更是多虑。

      
经验表明,大灾之后不仅没有经济出现大规模衰退,反而出现经济的突发性繁荣。1995年席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飓风将本地的就业率提高到全国最高水平,而一些经济学家曾论证,二次世界大战是结束美国1929-1941年大萧条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经济学家樊纲也曾将战争、洪水、地震、台风等归为需求刺激型灾难”——在灾难爆发的那几天,经济活动是停止的,但一旦灾难过去,人们对灾后重建的需求会出现集中性增长。

      
因此,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地震灾害之后,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供给不足的危机,而是需求过剩。所以我们需要的非但不是货币政策的松动,而是对灾后需求快速增长可能带来的经济过热风险的防范。从我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紧缩的政策方向更是不能改变。2007年全年的CPI指数高企,因此在2008年初中央就制定了双防的宏观经济基调。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国内灾害的双重挤压之下,2008年头四个月CPI指数不降反升,在4月份经济指数发布之后,央行随即于当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尽管上调准备金的紧缩效果并不一定明显,但这却明显的透露出未来的政策方向。

      “
以通货膨胀来挽回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是一个鼓动人心的口号,但是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并没有那种联系。经历了地震灾害之后的灾区人民面对着飞涨的物价,恐怕不会觉得这是全国人民对他们做出的痛苦牺牲。政府这里还要发挥价格稳定的作用,防止出现囤积居奇的事件。

      
宏观政策方向的制定是一个反复推敲、一再论证的过程,政策仅凭一时情况而贸然变动则是一个危险的行为。就目前的救灾工作而言,最需要的并不是宏观政策重大的改变或调整,而是具体可行的、有针对性地直接救助。从这一意义上讲,银监会519 下发的《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1)》文件中针对灾区具体问题做出的八项规定显得更合时宜。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慈善事业需要一个完整回路沧海横流方显本色 中国终将破浪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