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选中”寒武纪,既是一种赌注,也是一种信念
时间:25-09-04 来源:阿尔法工厂研究院
A股“选中”寒武纪,既是一种赌注,也是一种信念
导语:市盈率4000倍的寒武纪,正在资本狂热和质疑漩涡中,推动中国科技股走向全新阶段。
8月24日,一份引发业界震动的分析报告把寒武纪推向风口浪尖,国际投行高盛将寒武纪的目标价推高至1835元,较此前目标价上调50%。
这个数字意味着,寒武纪市值有望接近7700亿元。甚至,在高盛的牛市假设中,寒武纪股价可能达到3934元,公司市值将飙升至1.64万亿,逼近目前的A股市值之王贵州茅台,约为英伟达市值的5.3%。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寒武纪市值已超5800亿,是A股市场唯一一个股价超过千元的科技股。
面对如此“市梦率”式的估值水平,考虑到寒武纪2024年营收、净利只有11.74亿元、-4.52亿元,又缺乏像英伟达那样的产品和软件护城河,理性投资者不禁会疑惑,这种狂热情绪能持续多久?
随着“寒王”不断创造“历史”,资本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为一家芯片公司同时倾注如此多的狂热与质疑。
而关于寒武纪的估值迷思,恰恰是中国AI芯片产业现状的集中体现。
业绩狂飙,基本面翻天覆地?
高盛的乐观预测并非无的放矢,8月26日,寒武纪便用一份营收增长43倍的业绩报告再此震惊业界。
寒武纪最新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收入28.81亿元,同比上升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上升295.82%。
这一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直接打破了长期以来市场对其“只会烧钱不会盈利”的刻板印象。
而且从季度数据看,寒武纪的增长势头仍在加速。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7.69亿元,同比上升4425.0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上升324.97%。
加速增长趋势表明,寒武纪的业绩爆发可能不是偶然,而是进入了持续放量的正循环。
更重要的是,寒武纪的财务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善。
今年二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的-6.31亿元转为净流入9.11亿元,表明公司的销售回款情况良好,业务运营进入了更健康的正向循环。
当然,尽管最新业绩表现亮眼、市场预期乐观,寒武纪当前的估值水平仍足以引发非议。
根据Wind数据统计,寒武纪市盈率(TTM)已超过3000倍。同时据一些媒体的说法,截至2025年8月22日,寒武纪滚动市盈率(PE-TTM)达到惊人的4010倍,远超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
相较之下,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同期的市盈率维持在60倍左右,仅为寒武纪的五十分之一。
从盈利能力看,英伟达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折合人民币约1100亿元,同期寒武纪净利润约为2.9亿元,相差近380倍,但市值比仅为62:1。
对此,有市场分析师形象地比喻道:“寒武纪每赚1元,市场愿意支付3000元;英伟达每赚1元,市场只付60元——这是对‘中国技术自主’最极致的定价。”
需要指出,支撑寒武纪当前高估值的,并非传统的市盈率或市净率指标,而是一种被称为 “市概率” 的新型估值方法。即市场参考英伟达市值的2%-5%为寒武纪进行估值,大约对应6000亿到1.5万亿的市值范围。
三重驱动,资本狂欢背后的逻辑生变
寒武纪估值飙涨的背后,有着看似坚实的三重支撑。
首先,国产替代的迫切需求成为“寒王”上位最强催化剂。
据行业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本土AI芯片在国有市场的占比将提升至40%,首次与外购芯片平分秋色。
政策东风持续强劲的背景下,国家层面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并明确要求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2025年7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加大对核心集成电路企业的扶持力度。种种政策利好落到“国产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身上,便是热烈的前景预期。
其次,公司自身利好不断。
据悉,寒武纪45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已于8月中旬获得上交所批准。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这些资金全部投入AI芯片和软件研发,这被视为其技术突破的关键一步。
最后,寒武纪的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实现了规模化部署。
公司正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头部企业深化技术合作,为金融行业的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算力支撑,并推动大模型在典型业务中的适配与落地。
风险暗涌,狂欢下的冷思考
不过,资本狂欢下,明眼人都明白,寒武纪必须警惕潜在的风险。
一方面,寒武纪脱离基本面的股价上涨伴随着巨大的回调风险。
尽管公司业绩大幅改善,但其市盈率(TTM)仍超过3000倍,远高于行业正常水平。一旦资本市场估值逻辑生变,投资者将迎来同样巨大的落差。
另一方面,寒武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容忽视。
现如今,寒武纪的晶圆代工、IP核等关键环节仍依赖海外供应商,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其产能与技术迭代进程。
最后,行业竞争加剧会成为阻碍寒武纪业绩、预期变现的核心因素。
华为昇腾(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份额已达51%)、百度昆仑芯等国内厂商分流寒武纪订单之外,国际巨头从未停止冲击寒武纪们的未来。
如果英伟达推出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新型芯片,大概率会对国产替代进程造成挑战。
另外,寒武纪的存货高达26.9亿元,同比增长1042.66%,合同负债也大幅增长至5.43亿元(同比增长86748.17%),其交付节奏和产能匹配问题仍需长期关注。
整体来看,寒武纪的估值水平无疑已与当前基本面严重脱节。好在,市场押注的本质是国产AI芯片未来的成功概率,而非当下盈利能力。
高估值承载着市场对中国AI芯片自主化的强烈期待,背后是算力国产替代的确定性趋势和技术突破的实际进展。
寒武纪已经用业绩证明了自己不再是从前的“烧钱大户”,而是真正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干者,市场对中国AI芯片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得到巩固。
在这场关乎国家技术主权的竞争中,资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选中”寒武纪,既是一种赌注,也是一种信念。
源自—阿尔法工厂研究院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基石轮火了 | 没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