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银重仓中国报告:A股科技牛和港股崛起 与斯普特尼克的背后涵义,2025年 中美估值反转元年
时间:25-02-10 来源:市值女魔头V老板
解读德银重仓中国报告:A股科技牛和港股崛起
与斯普特尼克的背后涵义,2025年
中美估值反转元年
V总观点
外人看中国,有很多已知的困难,然而这个已知困难的来源,恰恰是我们高度竞争出来的结果。当我们找到了消化内卷的出口,便把困难化成了戴维斯双击的动因。
独属于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来临
德银连夜发布看多中国亮瞎双眼的历史性机会报告,女魔头连夜在群里狂怼美股纯信徒。
什么观点?
1,结论大家都看到了:
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来临!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消失。
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支持消费和金融自由化超出预期。
港股/A股的牛市会超过之前的高点。
由Deepseek带来的科技爆火是一个小火苗,背后我们当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创新动力的肌理条纹。
先说什么是斯普特尼克?
斯普特尼克即Sputnik,是苏联1957年发射的世界第1颗人造卫星的名称,意为“旅伴”、“伴随者”。此举击败了美国,率先进入太空。
其实当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两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但第二颗没能回收,其中所载的莱卡狗成为首个宇宙生命研究的牺牲品。作为弱者,莱卡狗遭受的是科技强暴,它成为科学实验的受害者。
斯普特尼克也意味着,是人们认识到自己受到威胁和挑战,必须加倍努力,迎头赶上的时刻。
这次的2025年初始斯普特尼克,指的是第六代多功能战机诞生,中国第一次领先,美国第一次落后。
美国人把其他国家技术领先,像当年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那样,把它称为“斯普特尼克时刻”,这种交换位置对美国来讲,味道非常不好受。
记得在2021年,中国超高声速武器装备试验成功,美国就把这个时刻重新定义为“斯普特尼克时刻”。
而村上春树也把这个名字,当做自己的书名。
他在自己的网页上告诉读者,为了写《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与《奇鸟行状录》他真是殚精竭虑,几乎把“骨头都碾碎了”,而他之所以写他下一部长篇《斯普特尼克恋人》,就是为了让(前期耗尽了的)骨头再恢复起来”。
这本小说非常浪漫,新奇的叙事交错的手法值得一读。
我们为什么会被外媒评价为这样惊奇的时刻?而为什么反而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华人没有看懂中国?
因为外人看中国,有很多已知的困难,经济下行、失业率高等等,然而这个已知困难的来源,其实恰恰是我们高度竞争出来的结果。
这话怎么理解?看下文分析,一定要看到最后。
2,高强度竞争和高密度VC一级市场风投的催化
中国比美国硅谷VC要惨烈得多,企业竞争环境要惨烈得多,这得以让中国企业在多个制造和服务业领域提供高性价比和优质产品。
德银表示,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据全球两线地位。
中国在服装、纺织品、玩具、基础电子、钢铁、造船等领域,以及电信设备、核能、国防和高速铁路等复杂行业中也占据领导地位。(补充:电商、互联网服务基础设施、智能驾驶、AI大模型应用等都在全球领先)
而且很简单的逻辑是,
美国只有一家特斯拉和RIVIAN(电动皮卡),中国却有20家电动到智能进化中的车企,其中以小鹏华为为首的真智能甚至超越FSD。
美国的自动驾驶软件企业岌岌可危,除了WAYMO,还有几家主机厂自研,但中国却有一整条自动驾驶产业链,从无人货车,无人仓储,城市地面辅助的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的就有近10家。
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表现出色并主导供应链领域列表,
2024年底,中国在汽车出口领域的快速崛起引起全球关注,其高性能、外观吸引人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EV)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比如比亚迪、吉利、小鹏等,以及上游自动驾驶软硬件一体化和电池企业,都在以前所未有速度扩展。
3,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出口规模:中国的商品出口额是美国的两倍,贡献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
专利申请:2023年,中国占全球专利申请的近一半。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拥有约70%的专利,5G和6G电信设备领域也有类似优势。
人才储备:除印度外,中国拥有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多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毕业生。
产业集群:中国为关键行业创造了类似硅谷的本地专业集群,并与大学在研究方面紧密合作。
恰恰今年2025年,才被海外资金意识到时中国在全球竞争中最领先的一年。
原因是中国在一周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战斗机和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
原来被诟病的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也得到了全球范围认可。
4,德银认为,如今中国正处于1980年代初期日本
而女魔头一直讲到,读完巴菲特股东信68封,中国更像1960年代美国,巴菲特乘着国运,投到最优质的企业,长期持有,一路飙涨。
日本增长是通过利用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本的密集使用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来实现的 国内投资占GDP的30%以上,这得益于保持低利率的金融抑制政策。
- 日本通过合资企业获取新技术。储蓄在1970年代初占GDP的40%,然后在1980年代初降至近30%。
- 日本在1970年代开始在海外设立工厂以避免贸易摩擦,中国最近才开始采取这样的行动。
- 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现在所处的位置不是1989年的日本,而是1980年代初期的日本,当时日本价值链正在迅速攀升,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并且不断创新。
- 5,自由化金融体系对促进消费是有帮助的,通过正常化利率,从而结束从存款人到企业的资金转移
- 这将减少过度投资和过度竞争,因为资本得到了配给,这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回报率。
-
- 随着国有企业提高回报率,将要求缓解过度竞争以提高股票价值。我们预计这将在2025年成为一个关键话题,该因素将成为推动牛市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德银在连夜赶制这份报告的时候,我连夜和看空中国资本市场的人舌战,通俗的表达为:
外人看中国,有很多已知的困难,然而这个已知困难的来源,恰恰是我们高度竞争出来的结果。当我们找到了消化内卷的出口,便把困难化成了戴维斯双击的动因。
中国企业估值的动因将完全在这一轮改变,从2024年的结构化中特估重塑估值、央企混合体,到2024年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的基本面转折,2025年民营企业的火种爆发,估值全面重塑!
6,中美贸易战影响由悲观开始转变预期
- 中美贸易问题可能带来正面惊喜,但贸易和市场并非那么紧密相关。
- 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
- 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更看重战术上的胜利,而非坚持难以获得支持的意识形态立场。
- DeepSeek的推出动摇了世界对中国可以被遏制的信念。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通过降低监管、提供廉价能源和相对较低的进口中间产品壁垒来刺激商业。
- 预计在中期选举前,更倾向于贸易的立场最终将成为发展中的"美国优先"议程的一部分。
德银分析认为,一个快速达成的中美贸易协议可能涉及有限的关税、撤销一些当前的限制,以及美国和中国公司之间的一些大型合同。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预计中国股市将会上涨。
7,中国经济和出口
中国经济和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中国出口增长7%,对巴西、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分别增长23%、19%和18%,对"一带一路"中的东盟国家增长13%。
中国对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出口现已相当于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总和,且过去五年中,对这些目的地的出口市场份额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几个方面:
制造业优势:在几乎所有行业中,中国都拥有世界领先的公司,并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打开了中亚、西亚、中东和北非等地区,扩大了中国的潜在市场。
自动化领先:约70%工业机器人安装在中国,推动了生产力优势。
内需潜力:家庭存款增长放缓至名义GDP增长率的两倍,但自2020年以来,储蓄增加了10万亿美元,预计这些储蓄将在中期内流入消费和股票市场。
出口下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反而推动股市上涨。
中国在各行业的主导地位是通过在许多领域的过度投资实现的。如果能够限制供应,可能对股票有利,并释放一些资本用于国内消费。
华尔街两大投行在经历了来自中国的Deepseek震撼后,先后对中国市场更新了评级。
周二,高盛率先在研报中强调,今年MSCI中国指数有14%上涨潜力乐观预期下则将飙升至28%。
高盛认为,更加光明的增长前景和技术突破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有助于缩小美国与中国科技股或半导体股票之间高达66%的估值差距。
图中黑线反映了中国软科技股PE数值变动,灰线反映中国硬科技股PE值,蓝线为美股七大科技股的PE值。
高盛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后有20%的收益机会,软科技领域的股票将更加领先市场,整体中国股票市场的增长则可能高达7%。
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动力颇为充足。
政策上,去年9月开始,中国财政政策已经转向宽松,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基础。
目前中国的政策周期已经从预期过渡到实施阶段,细节和行动是接下来稳定增长和支持企业盈利的关键要素,并将推动股市进一步上涨。
8,投资分两种:强者思维VS弱者思维
在我看来,很多人只看显性的结果,中国经济悲观,失业率高等等,但我们恰恰要找到结果的内因,这个内因才是导致最后巨大差异。
就像我说,惨烈竞争所内卷出来的新高度,在得到资本开支改善和全球化出海之后,恰恰是中国的科技新元年开始。这就是辩证动态的去看内因与成果。
投资有两种:一种是拥抱强者、一种是弱者思维。
而女魔头就是后者,后者代表挖掘黑马,非共识的强大预期,找到真正的内因。
下图黑线反映了中国软科技股PE数值变动,灰线反映中国硬科技股PE值,蓝线为美股七大科技股的PE值:
下图,德银报告红线为MSCI中国的PE值,蓝线为MSCI全球指数的PE,绿线为MSCI全球的溢价值:
以上,德银的这篇报告太伟大了!
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由电动到智能占据主导,由Deepseek的出现彻底出圈!
德银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投资者可能需要迅速调整策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估值折扣似乎最终应该转变为溢价。
我们认为全球投资者往往严重低配中国,就像他们几年前回避化石燃料一样,直到市场惩罚了那些做出非市场决策的人。
我们相信投资者将不得不在中期内迅速转向中国,并且在不推高股价的情况下很难获得中国股票。
我们之前一直看好,但对于找到什么因素会促使世界觉醒并购买感到困扰,我们相信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就是这个因素。
正如德银所说,女魔头一直苦口婆心的强调,这一轮级别的中国科技牛,不管是在A股还是港股,是让普通人可能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投资机会。
是让财富极具上一个等量级的时候,是用认知和行动拉开人与人最大差距的时候。
也是巴菲特式的阳谋!
当然前提是要能识别硬核企业。
9,关于港股的传统公司和价值击球点?
在我们去年11月讲座时,我就重点讲了港股,朴素的逻辑就是估值差和持续在改善的科技动因,企业基本面的反转。
很多传统价值股确实很便宜,股东回报也不错,中短期主要还是受高利率环境影响,股价低位+高债务成本导致WACC居高不下,诸如ABBV的债券都可以到6.5%+,头部超级央企中XX们在HK的债券也可以到4%+。
有意思的是,很多价值股在10Y收益率下行过程中反而会跟跌,
即:利率上行→折现率高,跌;
利率下行→刷退预期,价值传统行业首当其冲,跌。
总之,当大家都在享受泡沫的时候,价值传统公司做什么都是错,或许,只有当泡沫破灭、泥沙俱下的时候,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很多传统价值公司其实是穿越了二战、冷战、N个经济大周期的百年企业,自始至终都持续为股东提供了良好回报。这些公司,只有非常极端的情形才能提供良好的击球点。
10,为什么应该重点押注港股?
看好中国资产,而港股可能是更好的战场。
德银的报告背后支撑逻辑是:
一方面港股的中国企业估值更低,另一方面港股有很多商业模式不错的企业。
或者是产业链链主型企业,而A股很多只是链上的一个环节,优质公司不够多,且估值都已经太贵,即便有抬升空间,不太容易把握。
而中国已经构建了太完整的智能驾驶产业链,从整车、上游软件、软硬件一体化、消费电子、封测、充分竞争。这种卷出来的高度和恶劣环境下突围的能力,是美国舒适友好的环境无法比及的。
三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配置比例极低,一旦看好,涌进港股更方便。
去年9月份底开始,一开始是A股带港股,因为A股市场的主力资金更加相信政策转向,敢在市场更有作为,而港股市场受外资撤离影响更大。
但做投资,千万不能看一会资金撤退,一会资金进场——资金也是盲目短期的。
微观企业锚定估值为核心,大的方向叠加宏观政策资金面拐点把握。巴菲特既是微观高手,更是宏观高手。这是投资的艺术部分。
A股对港股有轻微带动作用,而往后,基于上面的原因,很有可能港股会带动A股市场,港股先来水位。港A股的差距会缩小。
不过因为是离岸市场,差距仍会有。但是差距会缩小。
11,最后,时代有时代的投资!
全网唯一辩证导读巴菲特股东信。结合A股,结合跨一二级估值,结合科技资产核心竞争力思考。
看懂了巴菲特2008年投资比亚迪赚几十倍,看懂了巴菲特国运盛世和投企业的自下而上风格,我们则更有信心在科技年代,用巴菲特的逻辑重投一遍!
巴菲特股东信68封,职业机构圈都要系统学一遍的投资完整认知。
摘自-市值女魔头V老板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 理想主义... | 没有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