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从上市公司市值反推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

时间:21-03-01 来源:超越S曲线

从上市公司市值反推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

注册制下,公司上市后市值能到多少?

二级市场持续火爆,注册制开闸,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都瞄准了PRE IPO;一级市场水涨船高,2B领域的项目,天使轮5000万估值,A1.5-2亿,B3-5亿估值,可能A轮时才不到2000万收入,B轮时才三四千万收入。

一级市场2B领域的估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在2B火起来之前,一级市场的估值还是相对保守的,项目估值的逻辑和模型还是以PE为主。但现在很多2B领域的项目的一级市场的估值都是按照PS法,安全类项目8-10PS,软件类项目10PS(还不是SAAS类项目),人工智能/芯片类项目更是完全没有估值参考,完全漫天要价、拍脑袋估值。

然而,当投资人给出这些商业模型还不成熟,营收体系还没成型的公司数亿估值时,有没有计算过,这些公司上市后他们的市值能到多少?投资人的投资收益能有多高?收益和风险系数是否匹配?

让我们来看看科创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的市值统计,以此来作为锚定参考对象。

下表为202123日,科创板和创业板全部公司在不同市值区间的数量和占比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到:

科创板市场,市值低于30亿的公司占比18.67%30-50亿之间占比达到22.22%,也就是说,40%的科创板公司市值低于50亿;55%的公司市值低于70亿;63%的公司市值低于100亿;市值在100-300亿的公司占比23%;市值能超过300亿的公司进展13.78%

创业板市场,市值低于30亿的公司占比接近1/361.4%的公司市值低于50亿!市值在50-100亿之间的占比为21%100-300亿的比例为11.78%;市值超过300亿的进展5.89%

两个板块综合来看,30%的公司市值低于30亿;58%的公司市值低于50亿;80%的公司市值低于100亿;仅有约20%的公司市值高于100亿;仅有7.4%的公司市值高于300亿。

 

 

 

 

 

 

 

 

上述数据意味着,从概率上说,投资人投资的公司上市后市值80%的可能是低于100亿的,58%的概率市值低于50亿的。

不同市值下不同轮次的投资人能赚多少钱?

如果投资人投的项目八成市值都在100亿以内,6成概率市值在50亿以内,那么对于一级市场不同轮次的投资,投资人该给什么样的估值呢?

可以假设:

一个创业公司从成立到上市要经历天使/A/B/C/D/PRE IPO轮等六轮融资;

每轮释放的股权比例分别是10%10%10%10%5%5%,以及IPO时发行25%

天使/A/B/C/D/PRE IPO轮每轮的估值是4000万、2亿、4亿、6亿、10亿、15亿;

从事一级市场投资的朋友们应该能理解并接受,上述假设对于一个2B的创业公司来说,相对来说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甚至某种程度说,对D轮、PRE IPO轮的估值假设是偏低的(假如上市后为50亿市值,则其利润至少应在6000-8000万,一级市场的估值则可能达到15-20亿左右);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计算当一家公司上市后分别按照305070100亿的市值,计算每一轮投资人的回报。

计算结果如下表中回报倍数所列:

 

 

 

 

 

 

 

 

 

 

 

 

 

能够看到:

如果当一家公司上市后市值为30亿时,如果按照上述假设的每轮估值投资,则天使轮回报约为36倍,A轮回报7.22倍,B轮回报3.57倍,C2.38倍,D1.14倍,Pre IPO轮仅为0.5倍回报;

当一家公司上市后市值为50亿时,天使轮回报为60.7倍,A轮为12.7倍,B轮为6.6被,C轮为4.6倍,D轮为2.56倍,Pre IPO轮为1.5倍。

当公司市值70100亿的数据如上表,就不罗列了。

这个数据的准确度(或者可靠性)有多高呢?如下表,可以看到,类似荔枝、新氧、摩贝、蛋壳等公司的不同轮次回报率和上述分析其实大致相差并不大,规律基本类似。

 

 

 

 

 

 

 

 

 

 

基于风险和收益,每轮投资应该给多少估值?

基于上述计算,大致可以看到,按照A2亿估值投资,

如果一家公司上市后30亿市值,则A轮投资人能赚约7.2倍;

如果一家公司上市后50亿市值,则A轮投资人能赚约12.7倍;

如果70亿市值,则A轮能赚18.2倍;

如果100亿市值,则A轮能赚26.4倍。

按照当下一级市场的投资环境,大致可以判断,一个A轮的公司,正处于的状态大致是,产品刚刚成型,市场小范围验证,团队初步定型,PMF差不多验证,销售体系和渠道体系刚开始搭建的状态,这个时候公司可能才完成了数百万到千把万的收入。

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可能是按照4-5000万拿了个天使,然后半年到1年时间,按照8000-12000之间拿个PRE-A轮,然后再过半年左右,按照2-2.5亿拿个A轮融资。

如果顺利的话,公司可能收入按照1500A轮)、3-4000A+B轮,亏损)、6000-7500BB+,盈亏平衡)、12000-14000C轮,盈利千万左右)、2亿(D轮,盈利2-3000万)、3亿(D+/PE4-5000万)的状态去发展。

但当然这一切都是理想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公司还会遇到各种可能的风险,比如销售体系的打磨、产品和市场的调整、竞争对手的攻击、团队的矛盾、增长的瓶颈、第二业务曲线的可能性等各种风险。总之,一个A轮公司离死亡并不遥远,还远谈不上安全。

假设,公司顺利发展到3亿收入,4-5000万利润状态,成功上市了,二级市场给的PE倍数可能在50-60倍,市值也就在30亿左右。

也就是说,经历了这么多沟沟坎坎、九九八十一难之后,A轮投资人如果按照2亿估值投资,也就能赚7.2

那么,请问投资人,这样的回报和风险是否对等?投资人在A轮投资该公司时,有多大把握该公司就一定能上市?10%20%30%?还是50%?相信没有任何一个投资人敢在A轮时就能有五成、甚至三成的把握笃定该公司能上市。

OK,那么回过头来,在A轮时应该如何给该公司进行估值?

同样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商业化,只有技术投入,却估值四五亿的公司,投资人对其上市后市值到底是如何预判?该给他们多少估值?

一些想法

可能很多投资人朋友看到上述分析会认为这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根本不适用于自己要投的这个项目。

但每一个失望的数据、流血的事实又何尝跟当初投资时的盲目乐观、异想天开和毫无克制与敬畏毫无关系?

一个创业者在没有数据时的融资估值,本质上都是拍脑袋。而导致其敢漫天拍脑袋的核心原因,无非是有投资人同行买单。所以一级市场的投资,本质上是在和同行竞争,最怕的是有傻财主出高价。于是一群财主害怕错过的竞价,自然而然的将市场价格抬高了。

对于理性的投资人来说,合理计算价格和收益,是出价的基本逻辑,最怕的是为了投资项目而主观的提高了未来IPO的市值预期。

在今天资金疯狂涌入2B行业、技术赛道的当口,投资人又一次陷入了过往在O2O、在VRAR、在共享经济、在视频直播等领域重复过的历史之中。

历史无数次给予投资人沉痛的教育,只是大家多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而商业化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IPO是投资人的最终归宿,然而当投资人的归宿6成概率都在50亿市值以下,8成概率在100亿以下时,是否应该衡量下自己即将下注的这家公司有多大概率冲到100亿市值以上?而自己按照当下的估值投资时,预期的收益会是多少?

最近几天,新年的春雷不断爆出,海航、方正、雨润、华夏幸福,这些曾经的巨头都倒在了过往的信心爆棚、盲目自大之中。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投资来说也依然值得借鉴。市场总是这样教训我们,越是你志得意满、信心爆棚,越容易得到当头一棒。谨慎履约对LP的职业承诺,慎重对待LP的每一分钱,永远保持敬畏,可能并不能赚得最多,但可能走得更远。

市场可能会有一时的泡沫,无论是制度性的红利也好,还是救灾时的放水,但市场总归会回到企业价值。不能拿LP的钱去赌未来的不可预测的泡沫。要给风险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做到即使没有泡沫,也能赚取和风险匹配的可观回报,而如果恰好运气好有了泡沫,那是上天对我们紧守风险底线的奖励。

对于任何一笔投资,应该知退而知投。

摘自—超越S曲线

   
上一篇 下一篇
时代真的变了!重磅!苏宁再无实控人,深圳国资148亿接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