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刘威:新经济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切换

时间:18-11-08 来源:华菁证券

刘威:新经济正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切换

在10月30日举行的“嬗变——新经济的高速度向高质量切换”华菁专场论坛上,华菁证券总经理刘威做了题为《新经济的嬗变与潮流》的主题演讲。新经济正日益融入主流经济,甚至成为主流经济。他提出,在新经济迈向新阶段、需求迈向新层次的宝贵时间窗口,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即从周期“跟随者”变为新经济和主流信用的连接者。

现将刘威先生的发言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很多回顾互联网或者新经济发展的报告,会以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开头。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先聚焦在产业发展的逻辑判断上,再结合金融市场所拥有的专业工具,看看是否能找到我们关心的解决方案。

1  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首先,互联网近年的发展依然保持了高速度。互联网公司的总收入,2011年是2200亿,2017年到了1.8万亿,增长了7倍有余。同时,2017年网民规模达到7.7亿,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增速在5-6%之间。在用户数量之外,用户的深度和广度都在大幅增加,2011年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到了今天则是接近5个小时,占据了普通人非睡眠时间的1/3。用户不再只是使用移动互联网,而是将其生命的一部分转移到互联网之上,成为网络上一个具备生命力的节点。7.7亿个有生命力的点,每一个都能跨越空间与另一个节点进行同步或者近似同步的交互,每一个点都可以直接、快速地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

 

 

 

 

 

 

 

 

 

 

 

 

 

在行业爆发过程中,阿里和腾讯成长为巨无霸公司,京东、小米、美团、头条、滴滴成为一代新秀,很多垂直方向、专业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在技术、能力或者规模上遥遥领先的公司。而且美团、滴滴、头条的创业者大多数是80后,这种巨头和平台的诞生速度,是过去几年的现象级表现。

美团的王兴提出了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这一提法一是肯定了前面发展的成绩,二是大家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互联网想要新的发展,势必要新的思路。在我们看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正日益融入主流经济,或者说是成为主流经济。

2  新经济迈入主流经济的三大标志

1.移动互联网完成了用户全覆盖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互联网用户集中在白领和学生群体,对于中老年人、乡镇居民来说,门槛还有点高,但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用户全覆盖。

先和大家分享硬件的部分。小米作为线上的代表,成为这几年一个现象级的公司,它不仅是卖硬件,更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用户体系,建立自己独特的游戏规则,硬件、平台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面成长。同时OPPO、VIVO等品牌线下强大的渠道覆盖,使得低线城市及乡村、老年用户都拿到了智能手机。

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微信,它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启蒙者和超级链接器的角色。即使不擅长打字,也能很快上手手写或语音留言;即使分不清朋友圈留言和聊天的区别,也能用微信沟通;微信支付只要6位数字密码,不用绑卡、收了红包就可以使用。这些都是微信全球10亿月活的重要原因。微信在很底层的位置,实现用户全覆盖和基本交互。虽然它自己没做电商、没做本地服务,却建立了一种方式来让自己承载其他服务,成为别人的土壤。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微信生态中成长出来的拼多多,只是这部分用户触网的第一站。酝酿中的机会还有很多。

2.算法已经成为巨头的标配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两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一个是信息过载,一个是“双十一”爆仓。这两件事,这几年是不是没人再提了?这就是市场发生的另外一个变化:算法和数据变成了标配,人工智能这个东西实现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

从头条到微博、快手、抖音乃至百度,推荐引擎被大范围的采用,它根据用户行为大数据,后台算法自动学习,帮助用户快速发现感兴趣和高质量的信息。原先是人找内容,现在是内容找人。

而对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而言,不仅体现在根据用户过往的购买特征、浏览特征推荐相关产品,也体现在平台会根据一个地区的购买情况,预先做好货物和物流准备,结果就是双十一的压力被提前消化。相同的逻辑也适用于外卖、打车等基于位置的服务,平台可以根据庞大的数据模型来优化线路,提高效率。

有一种说法,数据和算法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石油,原先一些大公司的领先优势还停留在规模、资金、人才等外在因素上,但现在他们手上有资金,有大量后台数据供其训练,有人才去研发各种算法,也有最后输出人工智能的能力。他们某种程度上掌握了下一阶段竞争的“能源”,已经开始在内在拉大了巨头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3.基础设施的完善

 

 

 

 

 

 

 

 

 

 

 

 

 

(1)全国性的快递网络的建立

中国的快递行业几乎凭借电商一己之力,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路线。2017年快递件数超过400亿件,总量上比美国、日本、欧盟加起来还多,占世界超40%的市场份额。

(2)城市3km即时物流网络的建立

快递网络是基于商品电商的需求而建立,那么基于服务电商的需求,就衍生出城市3km的即时物流网络,其中以外卖为代表,另外包含生鲜、跑腿等。这个市场几乎是中国独一份引领的潮流,2017年的单量已经接近100亿单,今年有望突破200亿单,当你习惯了点个外卖而不是走十分钟的路去吃饭后,这个习惯是不可逆转的。围绕大家这个需求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基本构建起来了,而且还在快速的迭代中。另外即时物流是深入到毛细血管末端的点对点派送,单纯的资本支出拼规模并不够,还要依靠刚才我们提到的数据和算法,才能发挥出单个骑手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订单派送给最合适的骑手,并为他规划好最优路线。

(3)支付设施的完成

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双雄争霸中,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远远跑在了世界前列。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120亿美元,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9万亿美元,是美国的80倍。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美国的160倍。

支付设施的完善为交易类的公司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上市的几家大公司,美团点评、拼多多等,都要感谢有这么好的基础设施,才使得他们的服务在大范围内变为可能。

(4)通讯基础设施的普及

当然,最后不能不提的是通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他们连同物流、金融一起成为最底层“水电煤”的基础设施。5G是未来最大的产业引擎,速度和体验超乎想象。有人给我一个很直观的介绍,《权力的游戏》全套下载只需0.6秒,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小结一下,当我们在探讨有关新经济转变为主流经济的问题时,首先会发现新经济巨头在市场上已经完成整个底层的构建,所以机构在满足企业需求上也相应进入成熟的市场化竞争阶段。其次,新经济企业的成长和机构的成长越发同步。之前我们对新经济的金融服务上更多是项目驱动,或者交易驱动,到现在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这样的机构才能顺应这个趋势成长起来,这个也是新经济从上半场高速发展到下半场高质量发展必然的选择。

当新经济成为经济里的主流,也需要同为主流的金融机构,来解决客户资本、流动性、信用、风控、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就给了华菁证券最好的机会,利用华兴资本一脉相承的资产识别能力,同时发挥自己作为一家持牌金融机构的能力,提供产品化、平台化的服务。

3  新经济未来的潮流

新经济成为主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这是一个展开了可以讨论很久的话题,这里我简单讲三个方向,也是我们认为在下一个阶段所要着力关注的。

1.人口结构变迁带来的空间

我们一直坚信人口结构变迁带来的消费偏好、习惯和行为变迁是极其重大的投资机会来源:

 

 

 

 

 

 

 

 

 

 

 

 

我们来看这个图,横轴是年龄,纵轴是年代。我们有一个基本框架,10岁之后的社会主旋律决定教育背景,20-30岁社会背景决定工作发展,40岁以后社会背景再如何,很大程度上已经跟这代人关系不大了。

我们回过头看,很多机会都是围绕着一代人去展开的,比如作为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的85后,互联网最先成熟的商业模式是游戏,就是他们中学、大学时有大把时间来玩的;当他们有了点钱,开始在网上尝试着消费时,出现了卖T恤的凡客;当他们愿意在网上购买贵重一点的物品时,小米卖给他们手机了;当他们对生活品质有些要求后,严选之类的又出现了。

我们接着往下看,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方向和推论,简单讲两个例子:

第一,60后、70后是财富积累相对快的群体,当他们完成积累,财富的代际差异就很难逆转了。未来90后、00后、10后,依靠工作不会比他们的父辈更富有,就类似30年前的日本,绝大部分年轻人意识到,他们再努力也不会赚到很多钱了。于是佛系、丧、性冷淡风开始从一二线城市蔓延。他们没那么强的消费能力,但他们愿意陪着自己的偶像一起成长。这些能挖掘他们心理不安全感、能给他们慰藉的消费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从1962-1977年有15年的人口高峰,新经济对这部分人群的挖掘显然是不够的。日本有研究“银发一族”的学者提供过一个观点,决定中老年人的行为模式的不单纯是年龄,确切说是取决于变化,那对于这部分人,未来1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退休。1962年出生的人,最早基本就是在2018年退休,可以想见,从2018年-2030年,退休人口会有一个极大的增长,谁能在工作和退休给中老年人带来的变化中抓住机会,有可能跑出新的巨头。

2.新消费时代的机遇

随着拼多多的崛起,随着国内经济的压力增加,很多人又开始提消费降级或者是消费分级。我今天从一个更大的方向来说未来的消费。

我们经常参考日本30年前的经验,都经历过高速经济发展,都面临增速放缓的现实,都是东亚的文化,甚至都面临美国的强力制衡,但日本的消费升级不是一个资本包装的短暂的概念,而是持续了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其实是诞生了一系列今天我们看来非常强的产业,从1972年到1984年,在日本,诞生了包括大创生活馆、全家、7-Eleven、罗多轮、无印良品、优衣库等一系列知名的品牌。

我们不妨从个人的角度想,如果有一段时间你收入增长特别快,你估计来不及琢磨消费,肯定每天琢磨赚钱。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经历的就是全民脱贫这样一个状态,还来不及去仔细分辨消费的感受好像是大家不大在意品质和服务。但当经济总量、消费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同时增长没那么快了,这个时候,消费升级才开启。所以某种程度上,消费升级是会超越大环境的,哪怕是在悲观的宏观经济情况下。

从日本20年消费升级的经验看,能跑出来的品牌,要物美价廉、要个人化,但除了功能和性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能满足用户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

3.传统行业的渗透改造

互联网极大地催生了2C端的繁荣,但与海外的巨大差异是,我们在产业发展中跳过了一个2B的环节。比如国内的物流几乎就是靠着电商的推动迅速发展起来,完全是2C导向的,而海外物流巨头有很大一部分2B的业务。

为什么这么久以来,大多数创业会集中在2C端,创造一个新的需求呢?我简单提供两点:一是在成本低的情况下,一旦成功,回报极高;二是解决既有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到这个领域复杂的供应链改造问题,涉及很多相关方和既得利益者,这种改造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

而现在面临的客观条件是,创新的成本已经被资本和产业推得很高了,目前获取用户的成本相比2014年有接近100倍的增长,而围绕着吃喝玩乐,竞争格局日渐清晰。由于去杠杆,资金端的动力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一来一回,靠资本驱动的模式创新,难度会越来越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围绕传统领域做生意,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慢慢思考生意的出路,容忍慢,接受慢。这种耐心和慢思路不仅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也是投资人所要接受的。

我们在年初就和市场经常交流这一观点,但投资人的反馈很现实:我是想慢,但我等不起。所以反倒是产业里没有负债端约束的公司,开始重视这个方向,比如阿里很早就开始做云,往各个垂直行业渗透,A股软件行业里的细分龙头,很多都已经被阿里投资甚至控股。

在一个快的市场,我们经常会用市场份额和融资优势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把对手消耗在依靠资本快速提升规模的阶段。但在慢的市场,既没有这种速度也没有这种资本。只能是产品和服务本身是有竞争力、有壁垒的,使自己的现金流和毛利率可以不面对抄袭和竞争所带来的激烈价格战。

以上是我所谈的三个方向,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是两个,人口结构对应的是比较底层的变化,另两个方向分别是消费和产业。当新经济迈入主流经济,围绕消费和产业的创新和改造就将成为贯穿未来10至20年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华菁证券和华兴资本在新经济领域一脉相承。我们一方面沿袭华兴对新经济资产的识别能力,去理解我们的客户;一方面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帮助有需求的客户解决效率的问题,怎样成批量低成本地解决资金问题,怎样加杠杆,怎样找到稳定的交易对手等。华菁和华兴独特的定位,给了我们最好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做新经济和主流信用的连接者。今天的改变从企业,到市场,到金融服务者同步发生,这个就是嬗变的第一个主题。谢谢大家!

摘自—华菁证券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科创板注册制的十问十答,你关心的都在这...未来资本|2018美国区块链领域七大趋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