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中国平安全流通拒绝“本垒打”

时间:10-02-23 来源:世纪海翔

中国平安全流通拒绝本垒打

2月22日,中国股市史上罕见的集体造福行动尘埃落定。

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601318.SH)发布公告称,公司约8.6亿股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将于2010年3月1日上市流通。但区别于外界猜测的是,此次平安解禁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本垒打安排,而是分批解禁。

本次解禁股票分别由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豪时)、深圳市景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景傲实业)、深圳市江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南实业)三家公司持有。

公告显示,解禁的三家企业承诺将以二级市场出售和大宗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减持,且每年解禁的数量基本不超过30%。最多5年完成。

在该日下午召开的权益持有人代表大会上,上述三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和权益人代表达成了此次解禁方案。

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此次解禁股份形成于2007年3月1日A股上市,当时上述三家公司承诺所持股份锁定三年。其中新豪时持有389,592,366股A股股份,景傲实业持有331,117,788股A股股份,江南实业持有139,112,886股A股股份,总计859,823,040股。

目前,上述三家企业分别为中国平安第四、第六、第九大股东。相关资料显示,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系中国平安员工受益于中国平安股份计划而设立的平台公司。在当初上市之时,为了回避证监会相关规定,中国平安员工以合股基金的方式成立了这3家公司。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平安18969名员工终于收到了迟来的新年礼物,他们手中持有的8.6亿股、市值高达396.61亿元的员工股将逐步由纸面财富变成真金白银。

分批解禁的秘密

中国平安员工股解禁行为一直为市场所关注。此前有消息称,一旦上述三家公司的股份一次性套现的话,将会影响到中国平安管理层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平安董事会结构显示,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中国平安前三大股东,分别持有6.2亿股、6.1亿股、5.5亿股,而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一共持有中国平安的8.6亿股。代表新豪时、江南实业入席的董事共有三名。

这是一个典型的相互制衡局面——而由员工持股形成的新豪时等3家平台公司肩负着平安管理层对中国平安施加影响的筹码作用,一直是平安管理层在公司治理环节中实施相关影响的关键棋子。

有分析人士称,如果员工大规模一次性套现,将改变中国平安董事会格局,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局面将难以维持,不利于平安管理层的地位稳定。

而事实上,中国平安作为中国保险公司引进外资的鼻祖,拥有豪华的外籍高管团队,却没有发生后来很多合资公司所面临的纠纷,上述技术安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或许也是当时中国平安将员工股锁定36个月的原因之一。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A股上市后,新豪时、景傲实业和江南实业分别承诺36个月内不流通,同时承诺不转让也不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中国平安A股股份。

一年之后,33亿股平安股票流通,50多家法人股东在高位套现。而新豪时等三家公司在中国平安的影响力愈发显现。

截至2月22日,新豪时、景傲实业分别持有中国平安A股的3.9亿股、3.3亿股,分别约占中国平安总股本73.45亿股的5.30%和4.51%,以2月22日的49.08元的收盘价计算价值多达191.41亿元、161.96亿元,合计353.37亿元。此外,新豪时持有平安证券约10%的股份。

而江南实业持有中国平安1.39亿股(其中,持有中国平安A股8811万股,折合43.24亿元),约占总股本的1.89%,为中国平安第九大股东。

平安管理层的影子

按照此次解禁安排,一直被外界担心的管理层控制权问题,将会获得缓解。至少在短期之内,中国平安的股权结构仍将保持微妙平衡。

针对为何不一次解禁的追问,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称,此次解禁方案以逐步推进为原则,最大程度地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持有人利益。

而这一切要从新豪时的前世说起。新豪时的前身为平安综合服务(平安职工合股基金)公司,其1992年出资2236万元认购了中国平安当时10%的权益,1993年又出资4196万元认购了1399万股。

1997年,中国平安增资扩股10亿股,很多员工则是在此时购买的权益投资计划。新豪时也购买了5655万股,价格为1.76元/股,这个价格也与员工权益投资计划购买新豪时的价格相同。

2003年9月10日,中国平安公积金转增股本(10送10),转送完毕至此时,新豪时共持有中国平安股票3.9亿股。此后股份再无变化。

从新豪时的董事会结构变更来看,中国平安管理层的身影也闪现其间。1996年的董事会成员包括马明哲、平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赵卫星等。

中国平安员工持股的权益管理委员会将其管理员工投资权益的执行职能全部委托给新豪时行使,新豪时管理层其实是权益投资计划的真正管理人。

为此制定的《权益管理办法》虽然特别规定,中国平安的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已经放弃被提名担任权益持有人代表大会或权益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权力,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平安管理层对新豪时和景傲没有影响力。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根据本报记者得到的一份名为新豪时平安员工入股申请表显示,收据上的财务章为平安寿险某分公司的财务专用章,收款事由为投资入股,新豪时也为该投资者提供了股份成员证。

新豪时的分红计划

随着中国平安的公告公之于众,一场规模空前的造福运动就此成型,但分批解禁的技术安排同时也意味着上述18969员工的百万资产暂时还不能全部套现。

此前,部分中国平安员工一直希望可以在3月1日解禁期到后直接兑现分红,无论方式是派发股票还是卖股套现。现在,这些员工只能继续等待,时间是5年。

因而,有不同的声音表示,中国平安此次的解禁安排,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保护管理层对中国平安的实际控制权。

但事实上,在本次解禁方案出笼之前,新豪时已经设立内部平台进行员工持股的内部交易——这种技术安排,显然也是为了确保新豪时在中国平安持股权的稳定性,间接确保相关的发言权。

不仅如此,新豪时对权益投资者历年多有分红。以某平安员工为例推算,其在2001年以1.76元/份购买了5000份,用资8800元。2001年分红240元,次年为450元,2003年为750元,2005年分红两次一共1800元,2006年为2300元,2007年为2300元,2008年为4800元,2009年为1000元,10年一共分红16700元,每份为3.34元。如果新豪时的注册资本金2.5亿为投资权益的份数,则10年一共向权益投资者分红约为8.35亿元。

这首先源于中国平安给新豪时的分红回报。根据公开资料,2003年中国平安的分红政策为10派1.2元,以新豪时所持股份计算可取得0.468亿元,到2009年的7年间新豪时一共从中国平安取得分红7.215亿元。

因而有观点认为,鉴于中国平安对新豪时和新豪时对权益持有人的回报,通过维持新豪时在平安的持股,以维护平安现有管理层的决策地位,同时在权益持有人兑现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构成了此次非一次性解禁的诱因。

对此猜测,中国平安有关负责人予以否认。该负责人称,中国平安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经济特区推行员工持股的试点单位。该计划的实施,对平安早年补充资本实力,稳定公司核心骨干员工,创造持续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豪时等中国平安股东公司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解禁方案,是在最大程度地维护市场稳定和持有人权益。解禁周期较长,对市场的影响有限,相信将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该人士继称,此次解禁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三大核心原则:一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二是逐步推进,最大程度地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持有人利益;三是自愿原则。由持有人代表大会做出最终决定,保障及维护所有持有人的权益。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平安对2009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初步测算, 预计公司2009年度全年净利润(归属于公司股东)比上年度净利润人民币6.62亿元(未按相关规定进行追溯调整)增长1500%以上。

银河证券分析师许力平认为,对一个公司的实际控制并不仅仅取决于股权,关键是能对公司施加真正的影响,而且平安的股权是比较分散的,所以出售一定的股份影响并不大。分阶段解禁未尝不是折中的方案。

有新豪时的权益持有人透露,新豪时以后将在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分红,分红来源则将是新豪时出售中国平安股票所得。而新豪时的财务报告在2009年将继续不对所有股东公布。

2月22日,中国平安收于49.08元,较前一交易日的50.08元下跌了2%。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亿万富翁哪里来主权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