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中国经济不应只是巨头的狂欢

时间:09-03-27 来源:世纪海翔

中国经济不应只是巨头的狂欢

处于底层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可贵的市场精神的培育沃土

3月底正是各大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日子。从目前已经公布全年业绩的企业来看,中资企业成绩斐然。据香港媒体统计,在全球仅有的十家年收入达到千亿港元以上的企业中,中资企业占据三席,分别是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和中国移动。

      与公司规模相关的另一个新闻却让我们不那么欣慰,全国工商联刚刚发布的《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年6月—2008年6月)》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私营企业无论从企业数量、吸收就业人口、还是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都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迹象。与蓬勃发展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相比,一些曾经充满活力的个体私营企业却陷入了发展的低潮。

      与私营企业相比,个体经济衰退的速度更快。国家工商总局数据表明,早在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3160万户,而经历时近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个体工商户不升反降,仅为2917.33万户。虽然其中可能有个体经济发展升级成为私营企业的可能,但数字的减少仍然清楚地显示个体经济吸引力在下降。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相比,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的活力下降明显,但我国经济的整体却在21世纪取得了10%左右的增长。国有经济和政府投资的发展不仅填补了个体私营经济的空缺,还带来经济更快地增长。此次中资企业突出的业绩并不偶然,正是这几年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写照。

      国有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不代表着效率的同比提高,目前一些国有资本固守垄断领域、资源行业和特殊准入部门。高门槛带来的垄断收益不仅给国企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国企的再度扩张。

      虽然经济增长总是代表财富增加,但这种增长方式依然令人深思。首先,社会发展的源泉一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个是组织程度的提高,两者都能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资源占有和资金投入带来的数量增长,只是一种经济存量的余缺调整,同类的资源若被私人个体经济占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或许更佳。

      其次,联合国开发计划曾经在研究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之后,在《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整个东亚地区普遍存在一种“无就业增长”的情况。它的特点是增长方式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投资驱动为手段。它能够带来短期经济增长,但其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却并不如人意。该种观点认为,在这种模式下,投资、出口部门增长速度最快,但这些部门资本、技术偏好高,具有强烈的排斥劳动力倾向。

      第三,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不仅会强化已有的垄断地位,甚至还会扩张自身经营范围。以垄断资源补贴竞争性部门,从而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这种趋势我们已经从房地产市场的现实了解到了,地产寒冬过去,大量民资陷入困境,而资金充裕的国资背景公司仍会获得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中资企业以规模取胜固然可喜,但民营个体经济的衰退更令人担忧。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应是资本的积累,而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因市场沉浮而消逝。在各类经济刺激计划充斥的今天,我们更应牢记市场经济之基本假设,即貌似浅薄的无计划的个人理性的集合强于故作高深的统一的计划安排。而处于底层的个体私营企业,正是可贵的市场精神的培育沃土。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扩大人民币影响力 加速国际化进程全球经济危机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