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下一次繁荣的基础

时间:08-12-22 来源:世纪海翔

下一次繁荣的基础

11月底,笔者发表了一篇名为《别再冤枉格林斯潘了》的专栏文章,文中提出,格林斯潘为了应对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和随后的美国经济衰退,不得不采取低利率政策,这也是当时他唯一的选择。那些指责他的其他精英们正在步他后尘。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萧规曹随1216日,美联储决定将商业银行隔夜拆借率从1%下调到0-0.25%范围内。

如果有别的选择,相信伯南克不会采取这么激进的方式,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就是前车之鉴。(所谓流动性陷阱是指当一国的名义利率接近零而物价仍然下降,货币当局已经无法再通过货币政策以提振投资需求,使经济通缩的恶性循环,即需求下降导致生产萎缩,生产萎缩致使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再导致投资消费需求不振。)

因此,正如此前笔者在两周前的专栏文章《用泡沫对抗衰退》中分析的那样,伯南克先生正试图用直升机撒美元的方式来制造短期泡沫,避免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但是,仅仅依靠货币供应能否推高资产价格呢?短期看是可能的,由于总的货币量对应的是总的资产和商品,在总的资产和商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增加,资产和商品的价格自然上涨。(比如最近一个月A股的非蓝筹牛市就是典型表现)

近期与国内投资界人士交流,他们纷纷提及一个观点,即2009年中国股市可能迎来一个几乎命中注定的反弹,原因就是货币供应持续放松。不过,可能事实会如我们之前所推测的:假如反弹中财富效应未能如期出现,居民的需求无法被激活,那么滞胀这片乌云将会笼罩我们的头顶。

那么,长期看,我们的出路何在?

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资产价格的真实上涨,其根本的驱动力往往源自社会生产力的变革,美国股市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明证。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和汽车股、50年代的铝工业股、60年代的电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和房地产股、9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网络股等等,每一次都表现为新兴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及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力和财富创造能力,进而带动了股市的大幅度上涨,因此,带动资产价格上涨的真实驱动力,不是单纯的货币供应,而是新兴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国的资产价格重新上涨,得益于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金融创新的出现,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创新,美国维持了其金融市场的繁荣,进而通过次级按揭贷款等方式,成功地让其低收入人群也拥有了房产,并且依靠房产的升值进行消费。

如果说此前建立在铁路、汽车、房地产等实体经济增长之上的资产价格上涨还是有真实支撑的话,那么这一次,所谓的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空中楼阁的游戏,其依靠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征收铸币税,向全球借债消费的繁荣模式,相当于一个庞氏骗局,反正美国归还给债权人的,始终是美元白条

如今,这个模式已经坍塌,如果说此前的网络泡沫,至少还可以留下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互联网,那么这次的金融创新泡沫,则留下一大堆空置的房屋和高昂的失业率。

要重新激活资产的价格,迎来下一次繁荣,恐怕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美国会不会出现新型的生产方式,至少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苗头。不过,对于中国而言,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实际上提供了机会。

笔者窃以为,下一次繁荣到来的前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

1、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2、打破垄断、建立公平竞争机制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3、调整收入分配以缓和贫富差距;

4、科技进步。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积极金融政策功在长远萧条时代的石油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