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联系我们
 

电 话:86-755-82910368

传 真:86-755-82910673

邮 箱:sail-group@sail-group.com.cn

邮 编:518001

确保经济增长 放缓转型速度

时间:08-08-15 来源:世纪海翔

确保经济增长 放缓转型速度

近来,市场关于中国经济未来趋势的判断倾向于持续回落,有多家研究机构表示,2009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下降到8%左右。这种集体性的预期是造成股市持续下跌以及楼市有价无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实现并加速了经济下跌螺旋。因此,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预防经济由缓跌转向急跌。

此次经济调整,是由中国经济转型与全球经济周期性下跌等因素共同造成的。过去几年,首先发生的是中国(针对要素价格以及汇率、环保等扭曲因素改革的)经济转型过程以及抑制经济过热的宏观紧缩调控,这造成了中国企业成本大幅上升;而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带动全球需求放缓,同时,大宗商品因美元贬值而价格急速攀升,从而为本已提高成本的中国生产企业雪上加霜,且生产与消费两头受压。在此期间由能源与粮食构成的通胀也迫使中国采取货币紧缩的政策,进一步打击了生产性企业。

处于失衡状态的中国经济难以承受快速回落,否则,会出现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等问题,加之中国尚无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能还会衍生较多的社会问题,并且失去经济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或被迫停滞。因此,中国必须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至少不能出现急跌的情况。

由于外需、大宗商品价格以及美元汇率等因素中国只能被动承受,因此,稳定经济应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入手,将经济转型放置于一个较为长期的时间之窗内实现,尤其是减缓经济转型的力度和速度,为企业平稳的生产运营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针对处于进退两难的中国经济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如推进价格改革、提高利率或人民币升值等,希望借此实现要素价格以及汇()率的市场化。很显然,在如此动荡的经济环境之中,如果忽略经济增长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而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可能会增加不确定性并加剧经济下滑,而正是资源价格、汇率以及利率等存在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市场预期较为消极。因此,政府必须尽快稳定预期,比如人民币升值与资源价格改革已经没有共同推进的空间,须有取舍。

此外,经济转型不能全部由市场埋单,在目前企业成本大幅提升以及需求放缓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转变财政政策,为经济平稳增长以及经济转型保驾护航。目前制造业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成本压力以及需求不足,这会导致更多的产能过剩,那些无法承受成本增加的过剩部门面临倒闭、并购或亏损。当前需求下降,若放松货币供应解救企业,只会延缓生产部门的生存周期而不能拯救,除非需求出现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尽快进行税制改革,降低企业的各种税费成本;另一方面,扩大国内消费,消化部分过剩产能,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提供缓冲空间。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扩大居民收入,刺激内部消费。当前生产部门的困境只会让更多的人失业或者工资降低,并影响居民的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办法除了增加收入外,更重要的是完善社会保障,比如健全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障等,从而降低居民保障性储蓄的比例,释放消费潜力。

政府也应该切实加大中低价格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让更多的人可以有能力购房,这既可以通过住宅建设消化各种产能,刺激需求,又可以防止高端商品楼市过于大跌,波及银行信贷安全。此外,鉴于中国劳动力过剩与资本过剩并存,说明分配不公之外,资源配置也出现问题并压制了民间创业,因此,一方面应该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向民间资本开放长期垄断的服务业领域,在经济增量上下功夫。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大,结构调整的余地也很大,只要理顺各种矛盾,稳定预期,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软着陆。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交叉感染”送世界经济入冬顺差下降无需忧 热钱撤出应警惕